比方说长沙窑,它的装饰采用了青花流行的釉下彩,多画人物,花鸟,也有文字。鲁山窑在北京故宫有一个著名的花瓷鼓,黑底白斑,厚釉,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瓷鼓,两大头,中间细,是个桶形,很像我们用于健身的哑铃。它还产有很多小茶壶,同样的特征,黑底白斑,厚釉。巩县窑多烧白瓷,后来大量烧唐三彩。
    唐代时期,那时还没有“官窑”一说,只是官府下定单给某个窑厂,定做之后就拿走,或是窑厂会特制一批瓷器上贡,官方不垄断瓷器生产,同时也就有大量的当代瓷器落有官字款,就一个字“官”或是以指定使用机构的名称来命名。你像越窑,定窑,巩县窑都大批的烧过贡瓷。
    唐代这些窑口的瓷器,很多造型精美的价值不菲,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我说过的这些窑口,我在内网的图片上都有典型器物,拍有正面侧面和底部特征,大家可以看一下细部,记好它们的器型,胎质和颜色特征,下面我们开始说青瓷的最高成就时期,宋代。
    中国瓷器王者
    我们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哦,唐诗宋词元曲!其实我觉得把那个宋词,改成“宋瓷”也一样的好使,中国的青瓷在宋代是个最强盛时期,宋瓷在陶瓷文化领域也是最高的,那么说宋瓷是中国陶瓷的最高成就期也不为过。
    一说宋瓷,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历史文人和史料也记载并同意这种说法,后面的瓷器排列也许会有不同的变动,但汝窑几乎都是打头的。
    中国古人对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定制,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表明了一个东西的地位,位置不是能乱来的。像我们都知道的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这里的字中,排第一的就是一个“天”,于是所有能标有“天”字的器物或是招牌,我们就称为“天字第一号”也叫“天字号”。在彩瓷的斗彩中我们会说到“天字罐”,它很珍贵的一个原因就是底部写有一个“天”字,皇上才称为“天子”呀,你乱用是要掉脑袋的,所以能用上这个字的东西,一定很有来头。
    收藏和喜爱瓷器的人都会说到宋瓷,说到宋瓷一定就离不开汝窑,为什么呢?
    一,汝窑特别珍贵,珍就是说少,贵就是值钱。
    现在汝窑经过统计,全世界只有不到一百件,都收藏在大型博物馆里,台北故宫,北京故宫,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别的博物馆有一个半个都是珍品,真的有收半个的!广东博物馆就展的是半个,在收藏时,我们可能一生都不会碰到一件真品汝窑。
    我们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就能看到,和坤为了拍皇上马屁,花了一万两银子在熟人那里买了一件汝窑,告诉皇上是十两,纪晓岚马上就说,这东西看一眼就要十两银子!乾隆皇帝确实喜欢汝窑,在两个故宫收藏的汝窑器中,大多都有乾隆的御题诗。在台北故宫有个很出名的汝窑瓶子,上面是有一个铜环。那是当年乾隆看到了这个东西,但是他发现口都碎了,皇上就让工匠用个铜把那个瓶嘴儿给包起来,并写诗一首“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铜,底完而旧铁余钉。”乾隆多有钱呀?这么个破瓶子他都这样,那个瓶子现在这在台北故宫,脑袋上就带了个紧筘咒,底下写着这首诗,放在那里展览!
    至于说贵就是说这东西几乎没有价格,太稀少了,几乎看不到,谁有一个都不得了。
    有一次我在看河南电视台的《华豫之门》,一个老乡抱了一个汝窑就上来了,我看的是电视,我一眼就看出来那个东西和台北故宫的那个汝窑天青色水仙盆一模一样!它是个残器,用碎片拼的,还少一块。我当时感觉这个东西不太真,看没看清楚倒不是重要的,主要是我想他没那么大的机率,我去宝丰看过,那里的田里像是全被炮弹炸过一样,到处是深坑,就是挖汝窑挖的。可是专家看过以后,认定这个东西是真的,市场观察团也给了一个参考价,最底价,五十万人民币。但是建议持宝人,可以去用好的技术术把它修复,少的部分可以镶上黄金,这样的话价值就会更高。这是一个用几十块碎片,拼起来还少了一块的残品,就有这么高的价值!
    我见过很多汝窑,可能有上万件吧,没有一件是真的,连个瓷片都很难看到真的,真的汝窑我见过两件,可都是残器。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他是很喜欢瓷器的,也收有很多藏品。我看了之后,感觉很不错。最后,他拿出了一个盒子,我打开一看,一个侧放的汝窑三足洗!我把我能想起来的汝窑特征与这个洗子去对比,但没有发现它的疑点。因为我自己没有过汝窑的上手经验,在博物馆也是隔着玻璃看,我把脸贴上去,也离它有十多公分远!但是这件东西,从光泽,从开片,从支钉,从器型都看不出来问题。我问我那个朋友,我能摸一下吗?他说行,但是要到床上,就是掉了也没事儿。于是我就在床上拿起了这个小洗子,说实话,我第一次对上手的文物很紧张,拿起来真有点抖,可能也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吧!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如果说是对的,它值几个亿!别看就那点个小东西,可能还没有没有一斤重,但是换成一百元元的人民币,我估计得有好几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汝窑整器实物,因为我没研究过博物馆的,不是不想,人家不让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很确定那个东西是不是一件真品,但我也没有机会看到了,这东西被他收藏起来了,任何人也不许再看,上手就更没戏!
    还有一次,我去一个博物馆参观,有一个专门的收藏家把他的藏品带出来展览,全是瓷枕,唐宋辽金各种窑口出的特色枕头。东西都对,也很漂亮。我看到一个很大个儿的枕头,淡蓝色,像一个桃形。我一抬头,那个玻璃展柜上写,经过很多著名专家学者一致认定,此物为“汝窑”瓷枕,下面就是汝窑的各种知识介绍。我一下子想起来,我见过一个一模一样的瓷枕!在河南开封,但是那并不是一个汝窑器,而是一个钧窑器,这个也一样,是个钧窑器,因为我看到了它的胎土和底部,包括釉面,与汝窑没有一个特点吻合,但是这个瓷枕还是以汝窑的定性,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展览,这个东西就算是个钧瓷,一样的价值数百万,因为我能看出那个东西是一件钧瓷精品。
    汝窑在公开的记录中,我们可以找到的记录只出售过一次。80年代在美国,一个直径八公分变形的小汝窑盘子,卖出的价格是一百五十四万美金!当时的唐三彩也就是约十多万美金,皇家专用的珐琅彩也就二十多万美金,可现在的珐琅彩,一只碗价格是一亿两千万人民币!大家可以算一下汝窑的价值。
    汝窑珍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数量太少,这东西也漂亮,出名后就是皇家专用瓷,也就是说你现在能看到的,都是曾经皇上或是皇后们用的东西。因为汝窑约是北宋政和年间开始烧造成,直到北宋亡国,大约是十多年时间,产量极少。
    汝窑分为汝官窑和汝民窑, 这东西当时是在海选时被皇上看中,于是被官方垄断,禁止民间烧造。但是他们的特点都一样,胎底大约是同厚,厚釉斜开片,香灰胎,底满釉,下支钉,记载釉中含有玛瑙,所以高倍放大镜下对光看,釉泡呈红色,大部分为淡天青色,也有青绿色。
    后来我又看到过汝窑瓷片,不管是官还是民,价格极高。你说不买吧,这东西确实很难得,你说买吧,它又奇贵,又只是一片儿,心也不甘。咱也是个打工混饭的,还没有为艺术献身勇气和实力,于是到今天为止,我连个汝瓷片儿都没有。汝窑因为它的精美,罕见,与珍贵,是中国瓷器王者至尊,是瓷器金字塔的塔尖。
    咱们再说另一种瓷,柴窑
    这种瓷器只是一个传说,最近的记载是在民国,就是故宫的文物没有被火车装走之前,有人记载这个东西故宫还有。历代都有记载,但是到今天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实物。
    这个东西并不是宋代的,而是五代十国的后周第二个皇帝世宗柴荣所烧,很多文献中把它的地位排汝窑之前。像在清代的《景德镇陶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今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也!宣德时期编写的《宣德鼎彝谱》中也说:“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
    柴荣也是个伟大的皇帝,我们把汉武帝的60%加上徽宗的40%,就是一个柴荣的形象,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征善战,同样也很有品味,世宗在位五年,在位时间南征北讨,几乎定下了一个统一的局面,就要改写历史时,不幸生病驾崩,英雄气短,享年38岁。后来皇位传位给了恭帝,马上被宋太祖推翻,于是后周就灭亡了。
    因为柴荣也很有品味,有一天,他看到了自己使用的瓷器十分杂乱,十分不爽,于是就命人传旨,把工匠们都叫过来,告诉他们要烧出几种瓷器样品给他选,选好的就去烧造,替代这些原来的东西。
    工人于是马上回窑厂,赶出几件他们认为很不错的呈上来。皇上一看,二话没说就给摔了,让他们再去重新做,于是又马上有新样品送到,还是不行,又被摔了。皇上很生气,工匠们心里就更没底,于是一个大胆头子的就去问“皇上,您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你能不能给我们个指示,我们知道该往哪使劲儿呀!”。皇上一听也是,就说“拿笔来!”马上就有文房四宝送到,皇上大笔一挥,写下两行字,丢给工匠说:就按这个来,再做不了来,你们也别过来了,免得我动手,直接跳窑炉就行了。
    工匠头子接过条子,低头谢恩,回去后马上打开一看,这两行字是“雨过天晴云*,者般颜色做将来”。工人们一看就蒙了,这是什么个色儿呀?于是天天眼巴巴的等下雨,终于下雨了,工匠们想尽办法去实现这两句浪漫的诗。上有压力,下就有动力嘛,就是今天让我们看者都二乎的两句话,真让这些工人们把它给做成了瓷器!
    这东西样品出来后马上送到宫中,皇上一看很是高兴,大悦,于是下令封赏,同时开始命令批量烧造这种瓷器,这种瓷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所有文献记载就是十二个字“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这些特征告诉我们,柴窑第一点,也是青色;第二,胎一定很薄;明如镜是指光泽,一千多年了,这个特征一定不明显了;声如罄,罄是一种乐器,大部分是石头做的,样子有点像那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用的那个回旋刀,就是那种打出去要是不中目标,还能飞回来的东西。罄打击时声音清脆,这种东西常和编钟一起出土,柴窑声音像,也可能是因为它薄嘛,我是见过有些近乎是透亮的瓷器,敲击的声音十分悦耳。
    柴窑因为只有五年的烧造时间,又因为这四个特别的亮点,烧成之后会声名鹊起,因于数量太少,很多当代人都没有见过,于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历代都受到追捧,但是都没见过实物,反正想像中得不到总是最美好的,所以虽不曾见,但名声一直不减,一直传到今天。
    很多人认为影青或是汝窑更像是传说中的柴窑,但我感觉,在五代十国时的薄胎素面耀州窑更像是柴窑!那种耀州窑的色与胎与这些特点几乎一致,而且在普通手电筒的光照下,它也是完全透光的。
    在广州西关文物市场,就是荔湾公园那里,我看到了一个标有“柴窑”字样的小东西,一样有这样的特征,胎极薄,淡青色。更重要的是那个商店是国内很多知名收藏家和鉴定专家开的一个店面,但是在没有窑址发现之前,所有东西都是猜想。也许哪一天,在传说中的窑厂河南郑州会发现窑址,或是在像法门寺那样,有物与帐的准确记载考古发现,出土有柴窑器物,就样我们就会给柴窑识别,有一个准确的鉴定参考。
    金丝铁线与紫口铁足
    汝窑排名之后,就是官窑和哥窑了,我们先说一下官窑。
    官窑我们先看一下文字,南宋的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有一个著名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政和年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袭徽宗旧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高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这些文字很重要,第一告诉我们,官窑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第二,南宋官窑又分为修内司和郊坛两种。第三,这种窑器是由官方自己所烧,四,郊坛窑是官窑中最低质的产品,但只要官窑器,都为世所珍。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传世官窑实物,确实有三种,修内司窑是我见过的最多的一种官窑器,北宋官窑和郊坛窑我只见过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