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对沈已严加制裁,不久定爆发战争,沈鸿英必然失败,因此,赞成黄乘虚袭取梧州,与孙中山所属粤军相呼应。还表示届时将出兵支援黄的军事行动。黄绍竑听后向李表示“日后倘能成功,还将拥戴李为首领,绝不独树一帜”。并提出两个请求:在取得梧州之前,一切费用仍由李照发;万一进兵梧州失败,请李予以收容。这两点,都得到李宗仁的允诺。
    1923年4月中旬,沈鸿英在花县新街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所谓“广东军务督办”职,发起了反孙叛乱。不过沈的叛乱刚开始,就遭到驻广东的滇、赣、粤军的反击。沈鸿英在广东作乱事败,给黄绍竑夺取梧州造成了机会。孙中山为了去除东征讨陈(炯明)的西顾之忧,解除沈部祸患,命令李济深等人率粤军第一师、第三师和广东江防舰队四江、四广等十余艘舰艇,溯江西上,###盘踞在西江上游梧州一带的沈鸿英部叛军。4月下旬,沈军遭到广东革命政府所属部队反击,全线崩溃,分水陆两路向广西撤退。5月,黄绍竑宣布就任沈鸿英委给的“广西陆军第八旅旅长”的职务,将部队由容县开赴戎圩,取得向梧州进兵的有利阵地。黄绍竑将此事秘密通知在广州的陈雄和白崇禧,要他们尽快晋见孙中山。陈雄、白崇禧由朱培德和廖仲恺介绍,在石龙火车站行营见到孙中山。白崇禧向孙中山报告了广西的形势,表示广西加入广东革命的决心。孙中山认为,要统一全国,必先统一两广。孙中山支持黄绍竑出兵梧州的行动,立即委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孙中山诚恳地对广西代表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白崇禧当即表示:“广西统一不需要孙公的物质支援,所需者仅是革命之主义信与仰而已。”白崇禧和陈雄随后潜回戎圩防地,与黄绍竑密商夺取梧州的具体军事行动。
    书包 网 bookbao8. 想看书来书包网
    梧州拓展(2)
    黄绍竑带领所属支队由容县开向戎圩,虽有几营军队,黄绍竑仍感兵力不足,拟向李宗仁请兵。白崇禧把黄绍竑的亲笔信带去玉林,李宗仁认为黄部袭取梧州兵力已经足够,但仍派伍廷飏率所部兼程向梧州进发。他指出,黄部在取得梧州后,应尽力联络广东方面,励精图治;留在玉林的李部则采取内刚外柔策略,暂时维持与陆荣廷原有的关系,以便等待他日与黄部分进合击。白崇禧听了李宗仁的意见,表示非常赞成和感动。这是李、白首次聚会详谈,彼此坦诚相见,十分投机,这次会晤成为他们长期合作的很好开端。李宗仁曾无限感慨地回忆说:“以后我和白氏共事二十余年,推心置腹,患难与共。虽有人屡次企图分化离间,我二人只一笑置之。世人多有因此形容李、白实为一人,私衷亦觉当之无愧。”然而黄绍竑在开往戎圩时,不仅带走了自己的全班人马,还带走了前去两县驻地接防的李部两个营,第二路自治军统领俞作柏背着李宗仁,带一个营跟黄绍竑东出。这使李宗仁大为不快。在旧军中相互勾引对方的部下,拆台挖墙角的事是很平常的,而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彼此今后即很难相处。李宗仁部下对黄绍竑的行为极为气愤,坚决主张派兵追击。李宗仁却说,拉都拉走了,不打还是我们的弟兄,将来还好见面;打起来只是好了沈鸿英,我们两家都倒霉。正是李宗仁胸怀大度,不计较一时得失,使他日后成为新桂系的首脑。对于此事,黄绍竑也十分感动,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承认“李气量宽宏,能忍人所不能忍”。这也是后来李、黄两部仍能由分而合,黄甘居李之下的原因。
    当追击沈军的粤军逼近梧州时,黄绍竑立即在戎圩打起了讨沈大旗,将刚退到戎圩的沈部黄炳勋旅五、六百人包围缴械。接着黄绍竑沿江东下,与粤军夹击梧州沈军。此时广东革命政府委任魏邦平为西江总指挥,李济深等率领三师粤军由梧州口外沿江西进,梧州上下水路被切断,驻梧州的沈军旅长冯葆初向粤军投诚,师长邓瑞征率领残部向贺县逃窜。这样,粤军与黄绍竑讨贼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梧州。两支军队聚会梧州,给这一水陆码头平添了生气,鞭炮声彻夜不熄。李济深所统的粤军中大部分将领如邓演达、陈铭枢、陈济棠、徐景唐、蒋光鼐、黄琪翔等与黄部的主要将领黄绍竑、白崇禧、夏威、俞作柏、吕焕炎等同为保定军校同学,感情融洽,意气相投。梧州的会师成了“两省学生集团的大会合”。随后,广州大元帅府任命李济深为西江善后督办,设督办府于梧州,加强和黄绍竑的合作,其余粤军都退回广东。
    李济深本是广西苍梧人,字任潮,其祖父是秀才,父亲是禀生,都以教书为业,在当地有贤名。李济深幼年随父亲、叔父入私塾读书。18岁时考入黄埔陆军中学,两年后转入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广东模范营(后改称为学兵营)当见习排长。不久,入讲武学堂继续学习一年多,被保送去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深造。该校不久后迁到北京,是为陆军大学。李于1914年在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官。1920年他应邓铿邀请,先后任广东粤军第一师副师长、参谋长和代师长,到孙中山###沈鸿英时,已升任师长兼粤军第四军参谋长。攻占梧州后,孙中山任命他任“梧州善后处处长”,随后任“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通过梧州之战认识了黄绍竑,觉得黄绍竑这支队伍颇有朝气,于是决意帮助黄绍竑,以增加革命的力量,并准备将来粤军撤回广东时将梧州交给黄绍竑。李济深认为以梧州为根据地,黄在广西今后的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他还向广东方面建议:平定广西混乱局势应以扶植广西新起军人去发展革命势力,收拾桂局为上策。其他粤军将领也都愿意帮助黄绍竑。7月,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邓演达在给孙中山的信中介绍说:黄绍竑一部,虽原有基干仅千余人,而其干部均系学生为多,皆青年有志之士,自命为广西陆军正派,且目沈鸿英、林廷俊等,直为土匪、流氓,而不肯与之为伍。故此次挺身而出(按指梧州起义),为我军所压迫梧州诸逆后路,得成梧州克服之功。追击张希拭部,毙其团长一、营长一,又迫缴蒙仁潜部枪支四五百支,凡此种种,皆为决心附我,为国家干城之表征,人人皆知之者。
    书包 网 bookbao8. 想看书来书包网
    梧州拓展(3)
    当时梧州势力较大的,仍是沈鸿英的旧部冯葆初。冯葆初是梧州的“地头蛇”,迫于粤军压境的形势而投诚,自以为手中兵多,身后人众,故有恃无恐,心怀二意。当粤军逐步撤回广东时,李济深为了稳定梧州政局,决定消灭不得已投诚又伺机反叛的冯葆初旅。李济深与黄绍竑密商,决定智取冯部,制订了“擒贼先擒王”的计策。他们扬言,邓演达第三团要调回广东###陈炯明,命令驻在三角嘴的黄绍竑部调进梧州市区,担负军警督察处的工作。然后由黄绍竑出面在桂江江面的花舫上大排宴席,邀请驻梧州的粤桂各路将领为邓演达饯行。这冯葆初本是一赌徒,以为既已附粤,都是自己人,毫不怀疑,欣然应邀。宴会一直进行到深夜,李、邓、黄的部队趁夜调动布置,包围了冯部的驻地。冯部参谋长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向冯葆初报告。冯葆初闻讯后,想要退席察看,黄绍竑不等他离开,拔出手枪指着冯葆初,喝令不许动,并下令将冯的卫兵缴械。事起仓促,冯葆初仗着酒劲,犹作困兽之斗,扑过来与黄绍竑殴斗。黄绍竑本来可以把冯一枪打死,但此时参加宴会的各将领有几十名卫兵站在周围,如果一开枪,那些卫兵乱射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黄绍竑没有开枪,同冯葆初单挑独斗,把他踢倒在地上。这时,邓演达大呼:这是奉李督办命令,捉拿冯葆初。并帮黄绍竑把冯葆初捆了起来。冯葆初面如死灰,酒被全然吓醒了,只好俯首就擒。不久,梧州市区响起了枪声,冯部群龙无首,黄绍竑和李济深、邓演达的部队没费多大的劲就把冯部全部俘虏。解决了冯葆初,就清除了梧州一大隐患。于是,梧州成了黄绍竑的地盘。
    梧州地处桂东,桂江与浔江在此交汇,流入西江,故称水都,为西江上游重镇,广西对外的门户,两广交通的咽喉。此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地理条件优越。在经济上,梧州是当时广西的经济重心,工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比较发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货物集散地,被誉为“士商萃集之所、百货出入之枢”,仅外贸额就占广西对外贸易总额的80%左右。在战略位置上,梧州的地位异常重要,上游有李宗仁坐镇玉林,下游有李济深驻节肇庆,这使黄绍竑、白崇禧在军事上有所凭依。梧州为李、黄、白尔后统一广西提供了物质条件,成了玉林以外新桂系的第二个策源地。
    此时,黄绍竑在梧州正式挂出了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招牌,自任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胡宗铎为总参议,吕竞存为副官长,黄玉培为秘书长,黄维为军需处长,白志鹃为军法处长。他的部队也扩充为三个团,第一团团长俞作柏,第二团团长伍廷飏,第三团团长夏威。为了加强与广东革命政府的联系,他征得大元帅府的同意,派陈雄为讨贼军总指挥部驻粤办事处主任。
    定桂、讨贼两大军(1)
    在梧州站稳脚跟之后,黄绍竑、白崇禧立意向周边扩展,也想与李宗仁的势力逐渐接近。当时梧州上游藤县的卢得洋、黄超武等部扼守浔江水路,对黄绍竑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1923年9月,黄绍竑决心拔除这颗钉子,于是率部向藤县进攻。卢部以逸待劳,讨贼军一开始并不顺利。这时,李济深派来了两艘小兵舰作掩护,黄绍竑、白崇禧指挥军队登上汽船、拖轮,溯江直上,越过藤县正面,从背后向县城发起猛攻。守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讨贼军趁势而上,一举歼灭卢得洋部,卢得洋也被当场击毙。另一守城将领黄超武与黄绍竑有旧,率兵一团投诚,黄绍竑将之编为讨贼军第四团,仍以黄超武为团长。
    攻占藤县后,黄绍竑军威大振,各方刮目相看。这时驻粤代表陈雄从广州回到梧州,建议黄绍竑到广州面见孙中山先生,取得孙先生的支持,为下一步军事行动作准备。黄绍竑到达广州后,首先见到了负责财政的廖仲恺,汇报了广西的情况。然后在廖仲恺的陪同下,到河南士敏土厂大元帅行营谒见孙中山先生,向孙中山报告讨贼经过,请示工作方针和请求补充接济。孙中山先生听完黄绍竑的报告,颇为欣慰。他说:“革命党是不要一切凭借的,一切都要自家去创造,自家去发展。革命主义、革命精神、革命党员就是本党一切力量的源泉。你们决心参加革命,首先要明白这道理,其余的问题,可与廖先生去商量。”孙中山勉励黄绍竑学习“革命主义”,并送《三民主义浅说》、《知难行易学说》二书,指示廖仲恺拨给黄绍竑经费2万元(毫洋)和2万发子弹。
    返桂后,黄绍竑将目标对准陆云高。盘踞在平南、桂平、贵县、宾阳等县,控制着广西重要交通地区的陆云高是陆荣廷的旧部,有兵一旅共3团,约五六千人,队伍比较整齐,枪械也相当充足,战斗力较强。为了有把握地取得战斗的胜利,黄绍竑派伍廷飏到玉林去会见李宗仁,商量合力解决陆云高问题。李宗仁当然同意,他派钟祖培陪伍廷飏同到梧州联络。经双方商定:黄绍竑部由夏威率领第三、四团及机炮连由藤县循陆路,攻占大安,继续渡江与白崇禧部汇合,向平南攻击前进;白崇禧率领第一、第二两团,乘轮船溯江而上,在白马附近登陆,攻占平南,而后突袭陆云高主力据守的桂平江口镇。李宗仁部由兴业县进兵贵县。李部进军没遭到激烈抵抗,于11月23日占领贵县,然后顺流东下,25日桂平不战而下,守军营长黄飞虎接受改编。陆云高部遭到打击,只好转入平南的鹏化,据险顽抗。李、黄两部将其包围起来,双方激烈交火,陆云高终于抵挡不住,率残部千人,从鹏化窜入瑶山,投奔桂林沈鸿英去了。这一仗,黄绍竑缴获大炮9门、“大鹏号”兵舰1艘,陆云高部下的营长蒙志、王赞斌率部投诚。于是,从梧州、藤县、平南、桂平直至贵县,完全归李宗仁、黄绍竑占据。
    李宗仁占领桂平后,亲到梧州,经李济深、陈铭枢介绍,重新登记,加入正在改组中的国民党。这时,陆荣廷也看出黄绍竑对他的威胁,他决定出兵东征黄绍竑,以打通从南宁到广东的水路,加强对广西全省的统治,并寻找机会进攻广东,恢复他旧有的统治。他下令李宗仁担任“前敌总指挥”,###黄绍竑。李宗仁既不能和陆荣廷决裂,当然也不能应命。他说服陆荣廷暂罢东征之议,将陆的注意力转向桂北,出巡柳、桂。结果,陆荣廷与沈鸿英火拼,黄绍竑才得以躲过一劫。李宗仁回忆说:“黄绍竑以三千人枪,居然敢以‘讨贼’自命,和全体桂军为敌,实因我屯大军在玉林,互成犄角,做他的后盾。而我军则仍保持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的番号,保境安民,和粤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