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教官放在眼里。但李宗仁在训练中处处以身作则,认真示范;而对这些受训军官,既不苟且,也不强勉,能与他们和睦相处。时间一长,那些军官对李宗仁也都另眼相看了。然而,讲习所开办还不到1年,因讲习所所长林秉彝营私舞弊,被明令停办。李宗仁一下子成了无职军人。尽管陆荣廷正为扩充实力而招兵买马,急需很多下级军官,但就是不用军校生。李宗仁在等候派遣毫无结果后,只得返回家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军中“李铁牛”(2)
当时李宗仁已与李秀文结婚,家中弟妹又多,在讲习所时有薪饷可接济家用。现在回家,毫无收入,家中可种的田又少,吃饭的人增加,生活相当拮据。为解决家中困难,李宗仁在朋友帮助下再次来到桂林,在省立模范小学谋得一体育教员的差事。当体育教员很辛苦,月薪又低,为多挣些钱,李宗仁又设法在另一所学校兼了体操课。一个在正规军校学了五年的青年,却只能在小学教教体操,李宗仁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
袁世凯虽然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但是大总统的职位并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要的是皇帝这个宝座。1915年底,袁世凯认为时机成熟,于是粉墨登场,宣布称帝。袁世凯的丑恶表演激起了举国一致的愤慨。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率先起兵讨袁,西南各省先后响应。统治广西的陆荣廷见形势不妙,不得不加入倒袁的行列,于次年3月15日宣布“广西独立”,并决定在“护国”旗帜下出兵援湘作战。5月1日,西南诸省在广东肇庆成立了护国军都司令部,5月8日,扩大成立军务院,作为全国讨袁护国的最高指挥机关。在军务院统一领导下,云南、广西、广东的讨袁部队被统一编为护国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蔡锷、李烈钧、莫荣新、李耀汉、谭浩明、林虎分别为各军总司令。大战在即,各军都在招兵买马。原来与李宗仁在将校讲习所共事的冼伯平,时在李烈钧的护国军第二军第3师任营长,驻南宁,来信邀李前往。李宗仁生平志愿就是扛枪打仗,当一名正规的军人。他当即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其父喟然道:“国事若此,儿辈虽欲安居井里,其可得乎!汝其速行。”既然父亲同意,李宗仁即回桂林,辞去学校教职,应召投军。
李宗仁乘船顺漓江而下,直达梧州。在这里,他遇见了陆军小学第一期的同学朱良祺、梁伯山和谢绍安,此时朱为护国军第二军第4师步兵第34团第1营营长,梁为该营营副,谢为第1连连长。当朱良祺得知李宗仁准备去南宁冼伯平那里当连长时,以同属一军为由,执意要李就近在自己手下当连长。不容李宗仁解释,朱良祺将李宗仁拉到自己的驻地,立刻呈请委派李宗仁为第3连连长。但上司的委任状只准了个中尉排长任用。不久,李宗仁随军到肇庆。没料想,冼伯平的部队也到了肇庆。二人见了面,双方都有些尴尬。冼责问李为何爽约,未去南宁。原来,李宗仁在梧州写给冼的信,冼未收到。当冼听说李宗仁在4师任排长时,更觉4师不公平,又说李放着连长不干,却去“炒排骨”(即排长),太不应该了,便要他回3师。李很难为情,认为都是朋友,不好得罪哪一个。冼伯平是个急性子人,他为李宗仁抱不平,竟与朱良祺闹翻了脸,李宗仁很难受。为了不伤朋友的感情,他只好辞职,两边都不任职,住到端州旅馆去了。
一天,李宗仁碰到了陆小同学李其昭。他俩是同乡,过去关系很密切。李其昭这个时候在护国军林虎部7旅13团2营任连长职,手下正有一缺。在李其昭的介绍下,李宗仁面见了2营营长黄勉。黄也是广西人,毕业于广西干部学堂,一见到李宗仁,便直夸他是“大大有名的”,表示非常欢迎。原来冼、朱两营长为李宗仁任职事曾闹到拔枪相对,这故事传出,李自是出大名了。就这样,李宗仁在护国军第6军林虎部当了一名中尉排长。
林虎,字隐青,广西陆川人,毕业于江西武备学堂,同盟会会员,辛亥武昌起义时,带兵参加起义,进驻南京。“二次革命”时,任李烈钧部混成旅旅长,据守马当、湖口、九江等要塞地区。在与袁世凯委派南下的李纯、陈光远部作战中,英勇无比,被誉为“彪虎将军”。李宗仁所在团(林虎部第7旅第13团)团长周毅夫是早期同盟会员,团中营、连长乃至上尉以上官佐,十有###为军校出身,士兵也都是由广西各县招募而来。所以李宗仁虽然还是一名排长,但他个人认为,在这样的部队里,今后是有发展的,因而“私衷亦颇欣慰”。特别是从桂林南下,首次出桂入粤,轮船火车,长途跋涉,使这农家少年第一次见了大世面。
军中“李铁牛”(3)
李宗仁入林虎部不久,部队就奉命出发,准备北伐讨袁。然而还没等到受惩罚,袁世凯就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暴卒了。袁氏既死,护国军没了对手,讨袁战事中止。本来就对讨袁三心二意的广东都督龙济光,在袁世凯死后三天就单独取消了广东独立,此前他就曾派兵阻挠护国军李烈钧部假道广东的北伐。于是,南方护国军内部首先发起了讨龙战役。林虎部奉军务院之令开赴北江一带,由李烈钧统一指挥,向广州近郊的石井兵工厂一线进攻。在粤汉路南段沿线一带,李宗仁所在部队与龙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斗打响时,李宗仁的上司李其昭临阵胆怯,佯装肚疼,要求回后方休养,将连队交由李宗仁代行指挥。面对强悍的龙军,本部士兵因缺乏训练,畏葸不前,李宗仁情急之下,亲自举起连旗,带头冲锋。不料一颗子弹飞来,由右颊射入上腭骨,立时满嘴碎牙,血流如注。李宗仁翻身站起,吐出碎牙,继续指挥战斗,最后支撑不住了,才被送往后方包扎。伤愈出院后,李宗仁被提升为连长。
此时在北京,黎元洪继任总统,南、北暂时休战,陆荣廷也由北京政府任命为广东督军。龙军被击溃后,龙济光退往海南岛。陆荣廷调林虎为高雷镇守使,李宗仁随所部到高雷驻防,清剿当地土匪。次年4月,陆荣廷被任命为两广巡阅使。陆于是提拔他的亲信陈炳昆为广东督军,妻弟谭浩明为广西督军,两广于是成为“陆氏天下”。
就在此时,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按北洋政府的命令,回到原籍等候差遣。这些年轻人在高级军校系统地学习了各种近代军事科学知识,毕业后,返回原籍,本是想将所学报效家乡,却受到了意外的冷遇。他们回来后,陆荣廷曾接见他们。陆荣廷问他们:“你们在军校学了几年?”他们回答:“八年半!”陆即笑道:“我的军队发一套号衣就可以打仗了。”言下之意,认为“骑在马上写字算不得什么本事”。实际上,陆荣廷对这些毕业于军校的学生是很不放心的,他认为这些青年人书读多了,思想激进,有“革命党人”嫌疑,怕他们影响了他的军队。但是,对这些从军校毕业的学生完全不管也不行。于是,他接受了留日士官生马晓军(日本士官学校第十期毕业)的建议,创办了一个“陆军模范营”,以马晓军为营长,马军毅为营附,罗经(龙州讲武堂毕业)为营副官,安排回广西的军校毕业生到该营充当下级军官,朱为珍、曾志沂、黄旭初、龙振膦(均是陆军大学毕业生,龙病死后由苏瑞继任,苏是干部学堂毕业生)为连长,黄绍竑、白崇禧、夏威、梁朝玑、徐启明、郑昌熔、余志芳、周己任、李光复、陈雄、黄中骢(以上11人都是保定军官学校学生)、张淦、阳鉴、况永、阳应照、潘启坚、杜柏、阳干、况淑、廖光、徐耀祖、冯毅刚、黄骏(以上12人都是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学生)、许汉深(广西讲武学堂学生)等24人为连附。事实上,模范营的军官大大超编,可它却是集广西陆军学堂学生精英之大成,无形中成了广西军校生的汇聚之处。马晓军本来就自视甚高,时时吟咏唐诗“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句,于是当时就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称。“万绿”即指旧军里大多为绿林好汉,“一点红”即指作为点缀的模范营陆军学生。这些新军人物,基本上又都不是所谓“平、鸣、龙、马”四县的人,陆、谭对他们当然存有戒心。果然以后新桂系集团的许多重要成员都出自该营,如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夏威、张淦、陈雄、钟祖培、徐启明等,当时都为该营连、排级干部。然而,此营虽号为“模范营”,却仅是因“学生军”军容、军纪要比“绿林军”整齐得多,于是就用它来装装门面,充当迎来送往的仪仗队。而这些军校生又都个个自命不凡,在陆家军中得不到重用,人人牢骚满腹。
1917年7月,北京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又在马厂起兵讨逆,以“再造共和”元勋自居,重新入主###。段祺瑞坚持取消旧国会,拒不恢复临时约法,于是孙中山在上海发出“护法”号召。陆荣廷、唐继尧为了抵制段祺瑞的势力南下,也响应护法。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军政府,被推为军政府大元帅,陆、唐均为副元帅,护法战争正式开始。
军中“李铁牛”(4)
早就有“武力统一”设想的段祺瑞,觉得时机成熟了,立即下令直系吴佩孚的部队出兵湖南,准备拿下湖南后,再攻两广,消灭护法军政府。陆荣廷在孙中山督促下,命令谭浩明为粤桂联军总司令,率部入湘,迎击吴佩孚。军政府特派钮永建任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联军兵分三路,中路约万余人,由谭浩明直接指挥,从广西进入湖南,进攻长沙,进逼岳州;左翼主力为湘军,约两万多人,由程潜、刘建藩、赵恒惕等指挥,从宝庆北上。右翼为广东护国军第一军,约六七千人,由马济指挥,从广州经曲江入湖南的郴州,北指醴陵,东窥江西。李宗仁所在团的两营人马由高州调回广州,并入右翼军,交由马济指挥,开赴前线。
最初,南军进展顺利,护法军右翼克服醴陵,中、左两路攻占长沙、岳州,并进窥武汉。但是,吴佩孚等部先后入湘之后,南军节节败退。待李宗仁所在部队开到时,湘中战事已十分不利,岳州、长沙被北军夺回。李宗仁所在营奉令退到安仁县城以北的绿田圩,阻止北军继续南进。部队进入阵地后不久,营长突发高烧,只好转送后方治疗,李宗仁被命为代理营长。这时战斗已快打响,李宗仁察看地形后,召集该营三个连长研究御敌方针,指出本军防御阵地实为一背水阵,战事一旦失利,只能死里求生向前冲,绝不能向后撤退。
次日早晨,北军进攻开始。在一阵猛烈炮火后,北军蜂拥而来,侧面友军阵地被突破。为遏制住溃势,李宗仁果断地下令营部号兵吹响冲锋号,准备向北军反攻,遏止北军攻势。不料号毕,竟无一兵一官向前跃进。李宗仁见情势危急,于是大喊一声:“杀!”奋不顾身,跃出战壕,举起营旗,冲向敌阵。全营士兵见代营长带头冲锋,也蜂拥向前。李冲入敌阵后,横冲直撞,异常剽悍,全营士气大振,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当李宗仁举旗冲下斜坡时,一颗炮弹落在了他身边,好在这是一颗哑弹,但飞起的泥浆溅了他一身。在李营的冲击下,正面的北军被击退。李宗仁赶紧指挥全营占领阵地,不料在观察敌势时,被敌人一排机枪打中大腿。李宗仁虽然倒地,仍不忘指挥战斗,大呼冲锋不止,全营乘胜追击溃敌。战斗结束后,李宗仁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得一“李铁牛”的诨名,骁勇善战的声名在军中很快传开。李宗仁也因指挥得当,作战勇敢,被正式升为营长。1919年2月,李宗仁奉调回粤,驻防新会县,一度代理县长。在新会,李宗仁严令所部恪守军纪,爱惜名誉,他从自身做起,拒收贿金,不徇私情,颇得当地士绅和百姓称赞。
被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马晓军模范营,虽然集中了不少军校生,也一心想到护法战场上去一试身手,但谭浩明只是将他们当作“仪仗队”使用。护法出征时,他们作为联军总司令部的卫队第一营,奉命随“联帅”谭浩明行动,日常的任务不是出发时列队欢送,就是到达宿营地时整队欢迎。这些无聊的节目,使那些有心到战场上去建功立业的青年军官十分不满。护法之战结束后,黄旭初升为少校营附,朱为珍、曾志沂、苏瑞均升为少校参谋,黄绍竑、白崇禧、夏威、张淦均升为连长。
不久,模范营被调往左右江剿匪。那时,由于广东情况紧急,桂军外调赴援,后方兵力空虚,左右江五属(同正县、左县、扶南县、绥渌县、崇善县)匪患猖獗,甚至扰乱南宁。实际上清末以来,广西就盗匪四起,剿灭非常困难。当局常常以官位重赏来招抚匪首,于是土匪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官军的哨官甚至管带(约等于尉官、校官)。这种以绿林为进身之阶,先匪后官的风气,在清末盛极一时。陆荣廷本人即由此而来,他掌权后也采用这种政策,对土匪进行招安。这就形成一种风气,那些地痞流氓,兵来受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