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三雄 作者:李永铭 范小方
    《桂系三雄》内容简介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是新桂系军阀的代表人物,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曾在中国现代战争及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书为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合传,介绍了三人从青年入军校,协同奋斗创造新桂系到晚年的不同归属的传奇人生,本书的记叙紧紧结合时代背景,既介绍了三人各自的独立的战斗经历,三人分分合合的友情恩怨,也介绍了三人与蒋介石的合作与斗争。记述平实生动、史实真实详尽,配有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图文并茂,是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历史和国民党政治统治的最新力作。
    作者介绍:
    李永铭、范小方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史学教授,两人均著有近现代人物传记和事件专著如《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张群传》、《武汉大会战》等等。
    《桂系三雄》目录
    陆军小学堂的青少年学生  /1
    地灵人杰  /1
    军校生活  /4
    学生军敢死队北伐  /10
    军事院校的严格训练  /13
    屯兵五属崛起玉林  /17
    军中“李铁牛”  /17
    粤桂之战  /24
    六万大山聚精英  /26
    玉林初聚  /28
    梧州拓展  /35
    定桂、讨贼两大军  /40
    卓然现身的新桂系  /46
    “联沈倒陆,先陆后沈”策略  /46
    掷杯明誓  /50
    扫平陆荣廷  /53
    阻遏刘震寰  /55
    击败沈鸿英  /57
    坚拒唐继尧  /64
    出兵援粤  /72
    两广“统一”  /77
    北伐中坚  /89
    搅动湘局  /89
    援湘之战  /92
    誓师北伐  /95
    决战两湖  /100
    转战江西  /106
    挺进安徽  /111
    “小诸葛”的奇兵与险招  /113
    蒋桂合作与矛盾  /118
    参与清党  /118
    争夺北方地盘  /123
    逼蒋下台  /127
    栖霞、龙潭之战  /131
    控制南京特别委员会  /135
    西征讨唐  /138
    粤桂斗法  /146
    北驻唐山  /153
    蒋桂战争  /160
    对抗裁兵编遣  /160
    李、白脱逃  /166
    武汉桂军瓦解  /170
    困兽犹斗  /174
    卷土重来  /178
    参与中原大战  /183
    三雄分途  /188
    两广合作倒蒋  /194
    “建设广西,复兴中国”  /202
    浴血抗战八桂军  /211
    “焦土抗战”论  /211
    两广“六一运动”  /215
    衔命出征  /226
    血染台儿庄  /236
    武汉大会战  /247
    鏖战鄂北豫南  /253
    昆仑关攻坚  /260
    制造千古奇冤  /266
    治桂与治皖  /268
    问鼎中枢三雄再联手  /273
    参选副总统  /273
    黄、白助选  /279
    收拾新桂系  /286
    大势已去  /290
    第三次逼蒋下台  /290
    和战之争  /295
    试探深浅  /299
    无果的和谈  /307
    走向深渊  /321
    摧枯拉朽  /325
    最后的挣扎  /332
    秋风扫落叶  /341
    不同的归属  /345
    黄绍:新政协委员与文史专家  /345
    白崇禧:寂寞的台北生活与可叹的结局  /355
    李宗仁:美国寓公的叶落归根  /365
    后  记  /382
    书包网
    地灵人杰(1)
    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它那秀丽奇绝、绰约多姿的山水,早就名驰寰宇。唐代诗人杜甫,在赠友人诗中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韩愈写桂林奇景,格外传神,“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两句诗,不知陶醉了多少旅人。南宋末年的李曾伯,挥笔写下了“桂林山川甲天下”的妙评。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人被桂林的奇山秀水、绮丽风光所吸引。
    桂林的山与众不同,平地拔起,四旁无依,冲天而立,所谓“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奇峰不但气势雄伟,森若剑戟,而且形状特异,形态万千,像翠屏、像巨象、像老人、像骆驼、像斗鸡、像北斗七星,比拟不尽。而山与水的配合,更是巧夺天工,别具一番风采。前人有诗赞道:“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
    漓江水发源于北面兴安县苗儿山,蜿蜒南下,流经灵川县,旁纳大小溪流数十条,南下桂林,直泻城东,然后折向东南,经阳朔、昭平,至梧州而汇入西江。发源于临桂县思磨山的桃花江(原名阳江),自西北而来,沿城西潺潺南流,然后折而向东,穿过市内南门桥下,流经象鼻山北麓,注入漓江。另有灵剑江、小东江、南溪、良丰河、相思江等,或在市内,或在城郊,江流萦绕,清澈碧透,蓝天、白云、青峰、古树,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中,组成了一幅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若有兴泛舟漓江之上,便可一睹“群峰倒影山浮水”、“曲水长流花月妍”的娇娆美景。
    然而,更奇的要数桂林的岩洞。这里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艺术迷宫”。岩洞形态万千,有的交互层叠,玲珑剔透;有的深邃广阔,气势宏伟;有的迂回曲折,相互通达。洞内多彩多姿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凭借自然力量编结成一幅幅花团锦簇的图案,竖立着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彩塑,恰似大自然的缩影,壮丽神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争奇炫诡,构成各种奇妙的景观。
    在祖国西南这片沃土上,桂林舟楫便利,人口稠密,自然成为政治、文化的重心。地灵人杰,广西历史上名人雅士、人杰才俊多出自桂林,科举时代即有“广西考桂林”之说。由于桂林地处广西惟一连通中原的湘桂通道上,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成为西南的军事重镇。自秦以来,桂林就是历代王朝攻略岭南必经的要冲,也是广西向中原发展的前哨阵地。本书的主人公们就在桂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成长,并对中国20世纪前半期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社会的危机更加严重。救亡雪耻几乎是人们谈话的天然主题。在朝者谈练兵,以转移民众视线;在野者论军国,希望重树民族雄风,国内处于一个“军事热狂时代”,编练新军成为全国上下的一种时尚。当时的广西巡抚张鸣岐,本为科甲出身,为岑春煊幕僚,因岑的极力推荐而成为巡抚。他年轻气盛,常以“新人物”自居。为了在民众中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在广西积极推行新政。张氏新政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训练新式军队。为此,他设立督练公署,公署下又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具体操作此项工作。新政的另一内容是兴办新学。广西先后开办了各种新式学堂,如法政学堂、典狱学堂、优级师范、农林学堂,以及属于军事系统的警察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干部学堂、陆军测量学堂等。这些学校的规模都很大,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和家境贫寒的青年。
    要编练新军,必须培养新军军官。陆军小学堂既是编练新军所必需,又是兴学的重要内容。广西当局于1906年创办广西陆军小学堂,以培养具有扎实军事、文化知识,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陆军初级军官。陆军小学是满清的陆军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军官的基础。按当时朝廷的规定,陆小三年毕业后,升入武昌或南京、北京、西安的陆军中学;陆军中学两年毕业后,经入伍训练半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始分科教育,一年半毕业,合计由陆军小学至军官学校毕业需要整整七年的时间。中间几经选拔和淘汰,最后才培养成一个下级军官。从军事干部培养角度看,这个过程设计还是相当合理的。
    地灵人杰(2)
    广西陆军小学堂的校址,先临时设在桂林南门外大校场的旧营房,后新校舍盖起,移至桂林文昌门外。招收第1期学生时,总办(即校长)由同盟会会员、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此时任广西兵备处总办的蔡锷兼任,雷飚任监督,即后来的教育长。后蔡因###离职,蒋尊簋继任总办。1909年蒋调任参谋处总办,改由钮永建继任。总办是学校最高领导,其次为监督、提调,再下是各科教员,学生管理则有队长、学长、助教分别负责。由于广西当局重视,多方延请,校中普通教官、管理人员中,有不少是新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的留学生和国内学识渊博、深谙教育的新派人物。如同盟会会员林虎、钮永建、尹昌衡、赵恒惕、陈之骥等等。这些人倡导排满革命,在青年中兴起了一股革命的风气。
    陆小学制3年,学生入学后,除供膳食、服装、靴鞋、书籍、文具外,每月还发有津贴,加上科举废除,读书做官之途不通,而通过军校从军,晋升官佐的可能很大,因而报考陆小者如云。1906年首期招考时,报名者已千余人,1908年第三期招生时,报名者更达4000人之多。陆小共办了四期。第一期学生72名,于1907年初入学,1909年毕业。第二期也是72名,于1911年3月学成毕业。第三、四期共160多人,未毕业即遇辛亥革命爆发,其中不少学生参加了“广西学生军北伐敢死队”,前往武昌作战,后来同各省学生军一起成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
    陆军小学堂学业分学、术两科。学科内容相当于一般旧制中学初中一、二年级课程,既要学国文、史地,还要学与军事有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要求选学一门外语。术科主要是军事技术训练,从徒手与持枪的制式教练,逐渐至班、排、连的密集队伍教练,此外还有器械体操、劈刺、野外演习等课目。陆小平时很注重军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校生活较有规律,早起晚睡,出操、上课都有严格的纪律。对于当时进入陆小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这里的一切都与旧的私塾不同,甚至与那些新式的小学、中学都有很大的区别,那股新鲜空气将他们深深吸引住了。
    陆军小学堂是一所学制3年的“正规学堂”,毕业周期长,难以满足编练新军对干部的迫切需要。1909年6月,广西当局又在桂林设立广西陆军干部学堂。这是一所速成性质的学校,学制一年半,目的是尽快培养新军下级军官。干部学堂先后由李书城、陈之骥、赵恒惕任监督。这所学校只办了两期,约300多人毕业。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混成协出师援鄂,该校学生多任排长、司务长等职。
    为编练新军,广西当局还开办了学生营,培养新军所需的军士。学生营于1910年4月开办,训练期限7个月。当局分别从桂林、平乐、柳州三府征集学生800人。1911年1月,学兵结业。但广西混成协直到8月才建成,因此,不少学兵纷纷请假回籍。广西当局为搞新政,将青年集中到桂林进行培养,这些被当局培养的人才,最终却成了那个时代的掘墓人。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军校生活(1)
    陆军小学堂于1906年开始筹办,实际招生已到1907年春,这第一期中,就出现一位虽未能结业但后来名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