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家族里的其它明珠发光发亮,她这个曾经的掌舵人亦可以平安退下,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但也许,她最终只是一个懒散人,有好日子过习惯了,何必提起太多精神为这个梦想去努力发奋呢。
    时间一点一秒的流逝……
    甜欣在一株带刺的果树前走了一会神,爸爸和外公舅舅他们就敲定了要在承包下来的山里,特别是在果林下面栽种菇子。
    这一点上,爸爸最为兴奋,当然嘴里肯定不离他最为拿手的栽培香菇技术。
    她乐于见成。
    ——林下栽菇子,是立体种植的特色,又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应当要好好鼓励一番。尽管这里面问题多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探讨。
    叮铃铃,清风拂面,甜欣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响动。
    眸子朝林子入口处一瞟,不远处,风水先生和大姨丈那队人马笑容满脸的走了过来。
    瞧大姨丈满脸喜色,便知他们今天的收获也不浅啊!
    而风水先生嘴角上的一抹不轻易流露出来的笑容亦是越来越盛,看来风水方面也不会有啥大问题。
    关于大姨丈力主请风水先生来的事,虽然大姨丈没有明说,她却是晓得的。
    大姨丈这次大力邀请老本家的风水先生过来,除了看山势山形是否吉利以外,还是为了选几块合适的地方修建住人的房子。
    毕竟真正开始种果树了以后,山里需要请人或是自己住人来守护山林。
    而修建房子动地基什么的,在农村这里都很有讲究,几乎没有谁家的宅基地动土前敢不事先请风水先生过来看一看,瞧一瞧的。
    不请风水先生过来的话,自己都住得不太安生,很多年青人不大信,却是出于为求个心理平安的需要,也依风俗来请人。
    再慢慢的过些年,有点本事的风水先生才会渐渐向大城市转移,而农村里随便一个婆娘都能翻动一本老皇历,虽然不识字,也能记住一点相应忌讳的日子,还有动土迁屋,以及操办喜事的日子时辰什么的,少了风水先生倒也能自给自足了。
    三队人马聚在一起,聊了一会,天色就迟黑下来,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做好标记,准备下山了。
    今天的探山之旅暂且告一段落,回到家里,会有一顿丰盛的晚宴等着他们享用。
    51
    51、嫁人要早 ...
    春风日渐和暖,万物正是生长的好时候,没想到从山上下来,匆匆几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甜欣请的二十天大假期只剩下不过四天了。
    然而,她手头上的事情还是有那么多。
    她恨不得还能再请上二十天的大假才够用点。但这显然不太可能,不说学校里会不会同意——她再请下去,岂不是等同于休学了;就是爸妈也不会愿意好好的一个闺女因为不上学让邻里说三道四的。
    虽然家里如今什么都渐渐走上了正规,方家孩子多但照样吃穿不愁,前程无忧,可是,爸妈还没有开明到,让她中途缀学,有学不上,回到家里来种田弄山的地步。
    女孩子在学习上,在赚钱上再能干又能如何,在传统老观念的长辈眼中,女孩子好好学习,从而能够多多认识外面优秀的人,有机会嫁个好男人才是摆在第一位的。
    抱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她工作以后见得多了。
    在杭州工作时,她就曾经认识这样一个小姑娘,家里是作服装生意的。
    那一年,小姑娘大学刚毕业,她的父母非要让她去上班,为的是他们托媒人帮小姑娘介绍对象时,说他们女儿是上班的白领会要好听一点。如果说他们家小丫头是无业游民,就算小丫头在家里帮父母做生意很能干,并且他们家大赚特赚,有些人家还是会因为小姑娘无业游民的身份同等于“游手好闲”的品格,而嫌弃小姑娘。
    这位喜欢韩流,热爱时尚,懂得享受生活的可爱小丫头,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找帅哥打球约会什么的,就是为了在上班期间找个好老公。
    唉,枉费小丫头是一流大学里学出来的,却从未想过如何好好工作,如何好好经营一份事业,只是一门心思找人嫁了,那她这一生就算圆满了。
    可是,每当甜欣看到这个不过小她三岁的聪明小丫头下班以后,三四个电话接不停手,热热闹闹地准备晚上的安排活动,而公司楼上一个年方三十四,刚离过婚还没有来得及要孩子的孤苦老女人也在忙于找人嫁,不过不如楼下小姑娘的青春亮丽抢手得紧的光景,而是一幅人老珠黄,手凉没人疼的可怜景象,这位脸蛋堪比大妈的女人,每月不知要搭上多少钱去遮盖脸上岁月流下来的痕迹,将自己的脸打扮得接近少女时期,无非也是为了嫁人。
    并且同个办公室的另一边,一个今年刚结婚的大龄剩女,本是喜事一桩,公司却因为担心她结完婚就要马上生育,而要支付不少的生育工资什么的,便随时准备让这个干了五六年的老员工走人,这是多么薄情和现实啊。
    而这位老员工也有自知之明,为了多拿几个月的工资,忍着面子要受伤的痛,等着公司主动辞她,那么她可以多拿两个月的工资,并且,迫于生活的压力,她也在人才市场里准备投几份虚假的未婚简历试试运气。
    而她,这个当时二十七岁,还孑然一身的大姑娘看着这三个不同际遇的女人,她们就代表她的昨日、现在和未来的点滴生活影象,她便会在心里默默的叹息,替每个正当婚龄的女性感到莫大的悲哀,以及自身感觉到极度没有安全感。
    这样看来,那一位才毕业就急于成亲的小丫头是对的,就像张爱玲说过的“成名要趁早”,女人找另一半结婚生子更是要趁早。
    所谓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就算不幸走错了路,还有年轻的资本供女人东山再起,可千万别等黄花菜熬成了不值钱的白菜帮子,到那个时候,生活再不如意,青春也没有了,女人再试图努力挣扎所付出的远远要比当年年轻时付出的要多得多,并且很可能被窘迫的现实一下子拖入谷底,便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就是女人,婚姻与事业紧密相连,如果这两样都很糟糕,很不幸,女人这一生都要生活得很憋气很辛苦。
    能从谷底里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的女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她不想做那个万中挑一,只想警醒地做好准备,真有那一天到来,她还能全身而退。
    因为时光之轮将她打磨成一个很坚强,更是一个很爱惜自己的女人,她现在对待爱情和婚姻方面,根本做不到让自己的人生拖入这种窘境的地步。
    重生前,她中专毕业,工作了快十年,也不是没有遇上对她有意的男人,只是也许缘于一种自知之明,知道看中她的男人很可能会因为知道她的家境而有所顾虑,甚至她还很可能轮回到过上跟妈妈一样的苦日子,甚至被另一半瞧不顺眼。
    所以她在这方面一直很退缩,抱有不想找一个男人随便嫁了的想法。
    并且,除了因为有家里这层枷锁,最主要的是她不够深爱对方吧。
    就算有过学生时代那种痛心的单相思,她伪装得哪怕很累,终还是主动放弃。
    还有一段经历,她工作以后管不住的一次恋爱冒险,却让她伤痕累累,一下子从天真到了颓废很长一段时间,从此以后,每一个男人抛除荷尔蒙引起的诱惑,都自动过滤成了她天平上可以衡量的各种价码,她的纯情早己不在。
    但正因为她这一生中动过真情,一旦用力爱过那么一次,她想要再来一次,重新回到那种感觉,便己不太可能了。
    于是,那些后来追求过她的男人,逐渐成为她天平上可以用公式衡量的价码,虽没有这么直白的表示出来,却在她的心里有了这样的比较,就算有时候也可能管不住自己,但她一次也没有真正投入过,所以了无收获收场也是极正常的事情。
    不管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还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婚姻问题一直是她所排斥的,却是父母眼中不可回避的。
    “欣,你过几天就要回学校了,就不要上山晒太阳,呆在家里好好休息几天吧。
    嗯,要是有男孩子追求你,你也不要急着答应人家,先来和爸爸说,爸爸考察一下他的人品,可以了,你再跟他谈啊……”
    甜欣瞪大一对小麋鹿般的漂亮大眼,就跟数年以后,当她21岁时初次听到相同的这句话做出来的吃惊反应一模一样。
    她当时,还有的反应是微微有一点羞涩,那时候的她还是很纯的。
    然而此时此刻,在爱情和婚姻都亲历过,也看过别个女人遭遇的她,突然有一种心酸和感激的冲动。
    想当初,她可是怨怪爸爸太过老土,没把爸的话放在心上,若她真正动心,又怎么可能来得及回来告诉爸爸一声,再来继续恋爱呢。
    52
    52、那年混蛋 ...
    甜欣眼里泛酸,那道被她强行关封的裂痕乍然出现在她的脑海。
    犹记得那一段曾经将她拖入窘迫境地的苦难日子。
    喉咙间随着渐渐清晰的画面愈发发麻发紧,就像喝了做胃镜的麻醉口服液一样难受,本来好了的胃,更是一阵翻江倒海地汹涌……
    那一年,她快要毕业,正在实习期,拿着上个学年暑假开始一直坚持大半年当培训老师赚来的每月三百块薪水,即当路费又当伙食费,这一辈子第一次坐一趟火车出远门,一个人来到省会城市安海市。
    她是中专毕业,出了社会,到了人才市场才知道中专学历真的可以憋屈得让人想撞墙——她在人才市场一连发了数十乃至上百份,甚至二三百份简历都有了,光打印复印就是一大把钱,却根本找不到合意的工作。
    倒是有一堆什么声讯台,市场营销部招业务员——其实大部分是皮包公司和保险公司在招人,还有搞传销的那帮子人,被冼了脑子拉认识的亲戚朋友进来接着再祸害下一批人,还有更可恶的卖羊头卖狗肉的黑中介期期混迹人才市场专钓人事不经的学生。他们专招大中专刚毕业,啥社会经验也不懂的傻学生。
    那时候招聘业务员的公司就当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免费劳动力一样看待,黑心一点的,实习期一到,一毛工资不付,就可以让实习生走人。
    而她要毕业的那一年从实习期开始就一直很衰运。她从春季开始,接连赶了好几期大中型人才市场,想找软件设计或是跟她专业稍微对口一点的其它工作岗位,却一直碰壁。
    她就算过了计算机等级四级又有何用,还不是废纸一张,招聘公司说她学习能力不错,但是,可惜学历不够,最重要——工作经验没有。
    可她刚毕业,哪里来的相关工作经验。
    她的同班同学,过了五个月以后,也就是正式毕业以后,回到家里找关系上正经国营单位的有,家里出钱继续上高职班拿大专文凭的有,或者再继续深造,过了四五年拿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