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人物”。日本老师就说了:你看台湾学生志向很大,你这个大陆来的中国人,有什么大志向?我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说:我只希望我的国家成为一流国家,如果我的国家不能成为一流国家,我是不可能成为“一流人间”的,如果我的国家能成为一流国家,我做“二三流人间”也就可以了。可不是吗!美国那些“八流人间”到中国就成了爷爷了,在中国通吃,这还不是沾了美国一流国家的光?还要点面子的留学生,对这个问题是非常清楚的,很有体会的。从我们自己的*、自己的利益出发,我们知道国家的强大对我们有好处,国权跟我们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3)
其实想想,人类历史不都是这样嘛。讲中国历史,什么叫“国人”,什么叫“野人”?“国人”就是我们自己人,我们同一个族的人,野人就不是。国人就有权利,野人就没有权利,中国周朝的时候不就这样吗?西方也是这样的。在古罗马,只要是一个罗马人,就具有主人的地位,而奴隶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了财也还是奴隶,依旧是别人的财产。
我在以前的大量著述、演讲中为西方*制度辩护,强调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我决不会后悔自己对于*与自由的支持,但我现在也不得不担心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这个环境,还能不能给中国一个实现*的机会。
李零在《读书》杂志发表过一篇《读〈动物农场〉》,其中有一段我认为很中肯的话:“中国革命,不管是谁,不管他们的意识形态如何,所有人的愿望有共同指向,一是摆脱列强瓜分,二是结束四分五裂。先解决挨打,再解决挨饿,其他问题慢慢来。”这段话确实阐明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人必须首先生存,然后才能谈及其他的*、自由、*、宪政等等。然而,生存的问题在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那里居然找不到应予考虑的位置,这恰恰是由于他们今天过得太舒服了,感觉不到这个问题了。
具体到今天的中国,我们可以责备中国的政治精英,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没有在今天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更快地推进中国的*化进程。然而,长远一点考虑,我确实担心将来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化、经济环境恶化,实现*的机会可能会大大降低。
到了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只能优先考虑生存问题,“其他问题慢慢来”。而为了应付生存危机,*是最好的解决手段吗?(如果这时你还坚持*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那我们也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我在《天命所归是大国》里曾经为“*作为应付危机的手段”做过很多辩护,但是真正到了危机来临的时候,理论只能是理论,人类会抓住最方便、最现实的手段来渡过眼前的危机,到那个时候,中国也许还真就没有实现*的机会了。而无论意识形态,无论*与专制,中国人还要争取活下去,争取活得好,所以,我们的眼界必须放宽,既不能排斥*这个选择,也不能认为只有*一个选择,没有*我们就不活了。直至今天,我们的指向仍旧只能是一个,完全解决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其他问题倒不一定都得“慢慢来”——有的还可能要快快来,但其他问题只能是手段,看合不合用。
英雄集团从民间崛起
我们中国需要一群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集团。多少人我不知道,总之人数不能太少,我不相信一两人就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英雄集团带领我们这个民族,完成在这个世界上管理、利用好更多的资源,并且除暴安良的任务。我们要有制度建设,也要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就是我说的尚武精神。
可惜的是,这些年当中,我的这个想法几乎被中国的精英阶层完全扫除出了他们的视野。现在只有一些军事迷还具有这样的视野,但军事迷不属于精英阶层。你只要一说这个,要不就说你是白痴,要不就说你很邪恶。
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还可以再探讨,再商量,但是这个视野一定要有,我们需要一群英武的人把我们的民族带出去。这里实在用不着什么高深的道理来故弄玄虚。你只要看一下我们中国的现状,我们的人口,我们的资源,我们的能力,就只能得出这两句话:人要走出去,东西要拿进来。
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4)
人要走出去,有光荣地走出来,有不光荣地走出去。不光荣地走出去,就是像老鼠一样爬出去,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像老鼠一样爬出去。但是我希望不是这个样子,我希望我们中国能有一个英雄的集团把中国人挺直腰杆带出去,而不是爬出去。
我们现在通过国际贸易,也在把东西拿进来。我们进口了大量的木材、粮食、石油、铁矿石,但是如果后面没有一把剑的支撑,人家随时可以不让你拿。贸易交往一旦断掉,对于我们来说就太危险了。我们13亿人,就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内乱了。晓军告诉我,英国有一个爵士罗斯议员说过:英国只能在内战和外战当中进行选择。英国的选择是外战,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就应该选择内战呢?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很多知识分子非常短视,他们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我们怎么样去外部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们只能选择内战。也许中国不幸只能内战,那也没有办法。但是最起码,我提出一个想法,让我们中国人知道,让我们的后代——将来的中国人知道,其实至少有一些中国人还是有其他想法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社会问题是全方位的,确实很严重,我们不得不追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出路在哪儿?我觉得中国是有希望的,但是不乐观。坦率地说,崩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而且可能崩溃得要比美国早(美国也有崩溃的可能性)。
怎么办?我说,即使中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精英层的全面*,在中国出了大问题的情况之下,国家不行了,我们作为个人,作为这个民族比较能够思想的人也要找出路,我们要看得远一些。
国家不行还有民间,民间可以大范围凝聚,也可以小范围凝聚。我曾经讲过,即使到了明代,中国的海盗还是很了不起的,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够在国外横行。中国要这种精神,即使精英所组织的国家框架出了问题,我们也还能凝聚得起来。能大规模凝聚就大规模凝聚,大规模凝聚的条件不具备,小规模凝聚也可以。
回想我们的先辈,比如说汉朝的陈汤,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相当于边疆军区副司令员,脑瓜一热,说把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给端了吧。军区司令员还不同意。陈汤说你要不同意我把你给崩了,然后两人一块去了,把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元首的一家人全都给杀了才回来。给朝廷的奏疏中,他留下了一句让现代人都提气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朝廷原本并没有同意他们去,可也没辙,还得奖励。当时的中国,跟《*》批判的中国一样吗?和《狼图腾》描绘的中国一样吗?真的太不一样了。再后来班超一行36人就敢横行西域,我们不得不说当时的中国人真是英武。
再看唐朝的王玄策。他带了一个使团去印度,当时那边搞政变了,不认中国的使团了。王玄策就是带着手下几个人,从尼泊尔借了点兵,又从吐蕃借了点兵,打回去把印度的那个政变政府给端了,将印度国王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献俘。当时也不是互联网时代,王玄策没法跟大本营请示汇报,更没法得到大本营的支持,最多只是一个精神上的支持。他们作为个人做出了很大的事,当然他们有国家的威望支持,这个条件今天差一些,但我们今天就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有些事情国家不肯办或者不方便办,其实民间可以搞美国式的“黑水公司”,或者“海外保安公司”。其任务一是为中国在海外的经济合作保驾护航,二是维护当地的和平与安宁,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为世界各国人民服务。我认为这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有人能开个头,中国那些在海外有重大项目的公司不得不和这些“海外保安公司”签约,最后会离不开他们。这样,这些“海外保安公司”会成为中国的重大国家利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也就在中国的市场结构、政治结构中站住脚了。书包网
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5)
我听晓军说,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海外保安公司”在酝酿了。这实在是件大好事。但我进一步希望我们的“海外保安公司”能够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而不仅仅是为中国的海外工程项目保驾护航。除了招募退役的特种兵之外,还要有熟悉当地情况、懂得民政管理的专家、干部,以及环保专家等。我们的“海外保安公司”必须承担一部分改善当地民政管理的职责,把当地的事情办得比原来更好,才能站住脚,才能让国际社会最后也说不出什么像样的反对意见来。以中国文明数千年在行政方面的经验积淀,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们的“海外保安公司”是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不俗的成绩的。这样一步步积累下去,最后,我们的“海外保安公司”应该能够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区获得成功,为中国的利益服务,同时也为当地人民送去福祉。
我希望我们不要做“海外保安公司”的绊脚石。看看历史,明朝政府就做了中国人在海外开拓的绊脚石。朝廷不但没有利用中国民间开拓海外的主动性来向外进取,而且和民间的海外开拓者对立,引火烧身,很不明智。可是,即使明朝如此缺乏广阔的视野,中国民间在海外还是有一定的地盘的。后来中国收复台湾,“国姓爷”郑成功不就是自己出去开拓外海事业的英雄吗?郑氏家族,不管怎么说是有“国际主义”胸襟的。
我们可以把话说得明白一些,就是把中国的退伍兵都用起来。我们有人力、组织等方面的优势,由我们民间的“海外保安公司”来恢复这个世界上很多无法无天的地方的安宁,我认为这是最合适的。今天的中国人一定要好好学习班超、王玄策的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有个叫做弗格森的教授,以发明了“中美国”一词而闻名中美两国。最近他去了重庆一趟,回去就写了《中美国的终结》一文,认识到了中国的发展其实并不一定要依赖与美国的合作。文中有一个认识和我在这里谈的东西很有关系,他说:“你决定从某个地方获取资源。你感觉单单依靠市场力量来获得那些资源有些不放心。于是你说:‘我们要拥有基础设施。’你开始建设道路和港口设施,升级矿山设备。然后你发现有关国家的有些事情很糟糕:它们在政治上不稳定,特别是在粮食昂贵的时候。于是你会怎么做?‘好,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财产。我们最好有些拿枪杆的人在那里。’”这段话很有意思。其实,我们最多是在私下里说说这些想法,第一次准备公开发表,就是这本书。可还没有等我们的这本书出版,人家美国教授猜到了我们的心思,就替我们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了。可见,不管我们说不说,人家也认为我们是会这么想的,因为只有这样想才是符合逻辑的。我们不说,蒙蔽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政府和人民的双眼,却一点也挡不住人家这么想我们,所以,我们还是就把这些话说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