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起一股无名的怒火。刘恒坡有一个怪性格,他不愿做的事,别人不能做,更不能做得比他更好。张晓亮接替他的教务工作,就是跟他抬杠,他要张晓亮吃不了兜着走。
    乔世雄老师对这个“计划”是第二个反对者:教师上完课就是敬业,还坐什么班,写什么教案,这是明显的折磨人。在家也可以写教案批作业嘛,何必硬性规定在学校坐班;老师上课拿教案讲课,肯定不是优秀教师。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他很气恼,又不好骂娘,虽是张晓亮的歪点子,但经过学校行政讨论通过的,就是学校的决定,没办法只好照办。他心想,学校领导选教务员眼睛够毒的,那么多人不选偏选张晓亮这个家伙。张晓亮办事认真,从不给任何人的面子,按章办事,你想通融一下比登天还难。乔世雄老师最难的就是下午来学校坐班赶不到;晚上下自习到寝室检查学生做不到;早上崔学生起床做操自己醒不了。他每月出勤总要被扣几元钱,虽是小事,影响不好。他感叹说:“是啊,我这个班主任不好当了,想跟老婆多睡一会也不行了。狗日的张晓亮尽想些歪主意坑人。”
    也有教师说这也不算过分,学校应该这样管理一下。每个月工作突出的奖四五十元,干得不够出色的少得几元钱。赏罚分明嘛。
    乔世雄悄悄跟张晓亮说:“张老师留点面子,我刚结婚,舍不得热被窝,早晚检查就多关照一点。”他把嘴巴贴近张晓亮的耳根轻轻地笑着说“虽然每月只扣了二元钱,但还是不好意思。”乔老师读初中、高中,一直在天安中学,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担任班长,争胜好强是他的性格。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因家庭贫困,父母不让他复读,差点被大学拒之门外。他坚决不依,暑假提着冰棒箱大街小巷卖冰棒,寒假跟大人们上山挑柴卖,赚来的钱留到下期读书用。读书时餐餐吃的是霉豆子,一个学期没吃一点猪肉,连青菜都吃不上。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毕业时苦于没有关系只好分到这偏远的农村中学,一干就是四五年。乔世雄老师经常感叹说:“如果我父亲是县委干部我会分配到城内某中学教书,也许在机关上班。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学校没房子住,他随爱人住在镇中心小学,每天走过来走过去,实不方便。张晓亮同情乔老师的处境,见乔世雄说得非常诚恳,有求自己的意思,就抱歉地说:“乔老师,我们是老乡,面子肯定会给你。我一直是关照你的,如果按实际次数计算,你每月绝不只扣二元钱。考虑我的工作难处,不得不扣一点表示意思。请你多支持我的工作。”
    “我知道,我知道。”乔老师苦笑着走了。张晓亮顾及老乡的面子,有时每月象征性地罚乔老师二角钱。张老师殊不知罚二角钱与罚二元钱是一个意思。别人说他死脑筋,办事不会转弯,只晓得公事公办,一点都不假。大家怕他这点,领导喜欢他这点,乔老师不能理解他这点,心里怪不舒坦。
    作者题外话:这是一部“描述教师辛酸历程 , 述说人间世态炎凉,揭露教育*黑幕,  探讨学校改革出路。”的长篇小说。
    第二章  一拳之恨
    第二章  一拳之恨
    汪校长当校长很轻松,他把工作分配下去,各部门各负其责,他定期检查落实。他对教学的事一般不过问,尤其张晓亮去了教导处,他更是高枕无忧,教学方面的事可以不请示他,完全由教导处安排。他只热心搞好教师的福利,学校办了个养猪场,逢年过节,杀十几头猪,分给教师。过年,每个教师至少分五十斤猪肉,十斤高级糖果。学校的双职工,一年到头猪肉吃不完,只好送给亲戚。
    学校有一部面包车,常到城里办事,老师们把课换好,随车去随车回。到城内下车时,汪校长就邀请大家中午在某某酒家共进午餐。汪校长很随和,你敬他的酒他从不辞杯,也不出巧,最多说一句口头褝:“搞死人,喝。”大家敬完了他,他自己还喝几杯,不醉不罢休。他有一个特点喝酒不吃菜,酒后结帐时拿包好烟给他就非常满足了。回学校的路上,大家吃得酒醉饭饱,汪校长爱讲笑话,一路笑声不断,充满了欢乐。
    到星期天,汪校长大清早把校长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吃完早饭后他和总务主任习惯性地站在校长室门口“招兵买马”,不一会儿大家聚在校长室,有的陪汪校长打“五十k”,有的围在旁边观看。汪校长输了牌从不耍赖,说一声“搞死人。”第一个带头从桌子底下钻过去,大家开心地笑起来。对方输了,汪校长像小孩似的大喊:“钻,钻。”又是一阵笑声。校长室成了教师俱乐部。
    校长与民同乐,学校管理到位,教师自觉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前两名。社会关注学校,上级重视学校,家长信赖学校,老师服务学校,学生热爱学校。学习风气蔚然成风,掀起你追我赶热潮。一九九五年,国家对大中院校毕业生还实行统一分配。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争着考中专,跳出农门。其他学校每年只考两三个中专生,天安中学每年只少考二百多个中专生,方圆百里都出了名。学生每晚下晚自习后还要在路灯下看两三个小时书。张晓亮每晚组织班主任到路灯下劝同学们休息,有的同学被老师劝回宿舍后躲在被子里亮着手电看书。那时电视还没普及,学校每个学期在操场放几场电影,各班有大半的学生自愿坐在教室里看书,不去观看电影。学生的读书热情感动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
    张晓亮注重抓教学质量,还别出心裁大搞教研活动。过去学校规定教师每期听八节课,不听课造假也行,完全是一种形式。张晓亮主张每学期各教研组上好一至两堂有特色的公开课。先开会由执教老师把这堂公开课的思路讲明白,再由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怎么上好这堂课,上完公开课后教师集体讨论得失。对集体备公开课的教研活动,张晓亮开始担心汪力不同意,怕破了学校常规教学的模式。汪校长听了后说:“新鲜。”竟同意了,并说:“试一试没关系。”
    实施后效果非常好,实打实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师们也不必造假骗人,感到踏实。刘恒坡说:“这点子想得好,今后就这样搞。”
    元旦,学校由教务处主办搞了一场各学科综合知识竞赛灯谜活动。这是新生事物,是素质教育的大展示,学校过去从没搞过这类活动,非常重视,以校长室和教务处的名义提前一个月下了通知。说来也怪这个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同学们下课后就往图书馆借书,查资料。掀起了一个空前的学习风气。连刘恒坡老师也赞赏,说这个点子好。
    活动开始,召开筹备工作会,校长、主任竟没发言,全由张晓亮一个人包揽,从布局到人员分工,再到如何颁发奖品,好像他是校长。刘恒坡气来了,他坐立不安,心里好像有猫爪子在心里抓,怪不舒服的。他跟乔世雄说:“你看那得意的样子,出尽了风头”。
    “领导看得起他,有什么办法?”乔世雄摇摇头,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次活动的确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各方面的才能,同学们有的语文是强项,有的外语独占鳌头,有的数理化唯我独尊。猜中的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没猜中的遗憾不已。总之,整个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捧着铅笔、圆珠笔、笔记本之类的“战利品”,脸上洋溢着喜悦,说:“这样的活动学校每期开展二三次那多好哇。”
    突然,几个学生慌慌张张跑来,报告张晓亮,说厕所边有一个人抢东西。张晓亮一听这还了得,敢到学校内抢东西,无法无天。他叫上李保卫,俩人悄悄逼近那人。那人一见老师来了,拔腿就跑,从厕所旁的围墙翻了出去。张晓亮和李保卫,追到围墙边往下一看有三米多高,李保卫愣了一愣,张晓亮已跳了下去,李保卫只好不顾一切往下跳。两人穷追不舍,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三人实在跑不动了,在秋天刚割了稻子的干田里,用手撑着腿面面相觑,一个劲地喘粗气。那抢钱的拿那出十元钱说:“给你们,放了我,我再也不到学校闹事了。”
    张晓亮不准,一个箭步冲上前把那人摁在田地里,提着衣领把他带回学校。狠狠训斥道:“知道不,这是抢劫,是犯罪,送你到公安局只少判三年有期徒刑。”教育一番后张老师和李保卫又亲自送他回家。他父亲一边感谢张晓亮和李保卫一边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说:“如果不是他俩开恩,你就进了看守所,我们的日子怎么过?”
    回家的路上,李保卫问张晓亮:“张老师没想到你能飞墙走壁,那么高的墙也敢跳?跌断脚不后悔?”
    张晓亮说:“我也不知怎么了,一心想抓住他,制服他,没想什么后果。现在想来有点害怕。”
    有了这回抓坏蛋的故事,传出去,神乎了。天安中学有一个能飞墙走壁的老师,跑得像水浒中的神人太保戴宗一样快。去天安中学捞油水必没有好下场。此后再没有外来的小痞子到学校惹事生非。
    期末考试结束,学校组织各项评比活动。按教务处本期开学初制定的评比方案,重点考虑是教学成绩,各项活动取得的名次及出勤。通过统计的具体数据评比,不搞领导印象分。教师评比中没出现什么问题,班级评比却掀起了巨浪。乔世雄老师心不安气不顺地说:“评什么优?还不是某个人说了算,你们爱评谁就评谁,不要在这里捉弄人。”
    刘恒坡立刻摇旗呐喊,噘着女人似的小嘴象放机关炮似地开火:“班级工作评比不能把教学成绩和出勤做为考核的内容。一个班的成绩是各科任教师的事,只要学生不出事,班主任晚点早点上班有什么关系。我认为乔老师是非常敬业的老师,他评不到优秀班主任,那就是胡来。”
    张晓亮看事风不对,分辨说“照你这么说什么制度都不要,学校成了菜市场,自由自在,想做就做,不想做就走。”
    “我以前搞教务工作从没有制度,教师照样上课批作业。”刘恒坡反驳道。
    “以前是以前的事,现在我们是按制度办事,不是针对那个人。班主任评比结果还没出来,你晓得乔老师评不上?”张晓亮也讲不清,那时确实没什么制度,老师照样上课批作业,现在订个制度真的好像是多余的?
    “你是有意针对我,你晓得我班的成绩不好,出勤缺得多,跟你讲多次,就是不给面子,太过分了。老子不要那个优,你能啃掉我*。”乔世雄老师听了刘恒坡的话气得火冒三丈,像行驶的车轮突然被刺破似的,气打一处出。把一期来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乔世雄失去理智,怒目圆争,咬牙切齿,握紧拳头,凶猛地向张晓亮扑来。他钵儿似的拳头在空中乱舞,吓得大家直往后退,众人死命拉住乔老师。张晓亮气得一句话没搭理他,在一旁喘粗气,拳头早握出了水。当乔老师的拳头第二次向他压过来时,张晓亮运足气,对准乔世雄老师的鼻子,狠狠地击过去,不偏不倚正打中乔老师的鼻头,血流如注,乔老师一下子像泄气的皮球有气无力蹲了下去。大家赶忙把张晓亮架走。乔世雄老师捂着鼻子狠狠地说了一句:“好,张晓亮算你狠,我总有一天要报这个仇。”
    不打不相识,乔世雄事后也没找张晓亮的什么麻烦。刘恒坡见张晓亮力大过人,连比他高一肩的乔世雄老师也敌不过他,自知矮小不是对手,不再敢背后议论张晓亮,大家相安无事。
    第三章 一身正气
    第三章 一身正气
    初一新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汪校长在教师会上讲明了意义及方法:“我们今年的毕业会考成绩在全区是第一名,中专上线达258人,升学率占81%,创历史高峰。可以说生源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今年的新生参考人数789人,有十个乡镇的学生择优我校,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得有半点差错。考虑讲情的多,分数线学校统一划分,与正式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不得低于5分。议价生每人每期收900元。今年的招生工作由张晓亮老师全权负责。”
    大家的目光“刷”的一下投向张晓亮,有信任、有羡慕、有怀疑、有嫉妒。张晓亮老师深感压力大,担子重,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一宿没睡好觉,想了很多很多。今年新生报名人数达到了789人,只招收350个新生,组考是关键,考虑到少数教师监考有送人情的可能,必须加大巡视力度,每一层考室安一个学校领导来回走动。考虑生源丰富,可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取四百人,面试刷五十人,确保新生百分之百的优秀。
    笔试、面试录取名单出来后,张晓亮立刻把正式录取的名单张榜公布出去。再把考试成绩花名册印成一式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