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必起大雾。王总兵可利用这场大雾从小王子地眼皮子低下钻出来。”
“那就好。朕还真想看看小王子气到要吐血地样子。来人。去给朕探探张永、魏彬、张忠地兵马到哪里了。”
江彬这才明白皇帝之前是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现在再不断增加兵力。牵制敌军。他地心放回胸口。眼前地仿佛不再是他在宫里陪着游玩嬉闹地少年。取而代之地。是个久经沙场、沉稳镇定地指挥官。
得到三股援军已经开到五十里外的消息,皇帝放心的去睡觉了。大战之前自然是要睡个好觉。
应州
第二日王勋\现果然起了大雾,五米之内都看不见东西。强忍住笑,借这个机会,从包围圈的缝隙中钻了出来,带着人马溜进了应州城内。
稍事休整,他就等着皇帝的援兵了。直到此刻,他才相信皇帝不是让他来送死的了。这一仗打的,还算靠谱。
“大人,援兵来了,咱们能赢么?”亲随有些激动的问。这么多年,受蒙古人的窝囊气受够了。正儿八经要组织人去寻他们作战又寻不到,这回好容易把人引过来了。可要好好揍这些***!
王勋点头:“能!”作为边将,边关屡屡被侵扰,人人颜面无光啊。
这个时候,附近的明军守军接到皇帝的调令,也相继前来增援。王勋再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为防小王子看出他们两队人马兵力合起来仍然不够,他故伎重演,下令主动出击,前后夹击蒙古军。
这一回小王子可没有像昨日那样上当了,他果断的命令:全军分成两部分作战,防止两股明军合流,进行分割包围。
阳和
张永、魏彬、张忠的兵马到了,皇帝迫不及待亲率大军来给王勋解围了。
赶到之时也正是小王子的分割包围合拢的时刻。
“呵呵,正是时候。兄弟们,跟我上!”当下拔出配剑,身先士卒的冲了出去。萧丹青见状,立即策马紧随其后。
大明的士兵看皇帝当头冲了,大受鼓舞,积压多年的仇恨涌上心头,顿时像潮水一样跟着冲了出去。
小王子五万人,明军三部近六万人,双方十万余人在应州城下展开了激战。
“哈哈,丹青,你看,朕亲手砍了一个,还是个将官呢。”
“嗯。”萧丹青注视着皇帝的四周,严防他出现意外。
明军怀着同仇敌忾,一雪前耻的信念越战越勇。蒙古军队开始顶不住了,到了下午,小王子实在撑不住了。他本来是想侵扰边城,像往常那样弄点战利品回去的,没想到却亏了大本。无奈之下只有下令:“退兵!”
应州之战就此结束。
清朝官修的《明史》如此记载:“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
犯边,然不敢深入。”
此后,终正德一朝,小王子不敢来犯。
ps:正德死后,官方修的《正德实录》上说应州之战蒙古伤亡十六人。我个人觉得只死了这么点人,小王子应该不会就喊撤军吧,而且还数岁不敢犯边。十万人打了百来个会合,就算是过家家也应该不止。
既然打了难得的胜仗,自然是要庆功的。
王勋在大同军中安排了盛大的庆功仪式,就等着皇帝,不是,是大将军来开宴了。
“大人,哪个是皇帝啊?”亲随很是激动,他就要看到皇帝了,而且皇帝还率领他们打了胜仗。
王勋也没见过,“认龙袍、认龙袍。”
亲随等了半天,终于来了个大大咧咧的阿兵哥。和大家同吃同喝,很是随和。
这就是皇帝啊,缩回了等着瞻仰的脖子。不过,倒是挺有意思的。
亲随看着皇帝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甚至和士兵一起划拳,想起他亲自带人来解围。壮壮胆,倒了杯酒走过去,“大、大将军,小人敬、敬您一杯。”
小猪一抹嘴巴,“好啊,干。”拿过酒杯和他撞了一下,又转头去划拳。
亲随颤抖着手,把酒喝了,他以后可以和媳妇孩子说,他跟当今的皇帝喝过酒了。
小宁子等着皇帝宣布启程回京。不过皇帝迷上了当军官的感觉,没事就去操练边军,屡催不回。
这一日,又带同他,扮作下级军官去教坊听曲。
离了我来你可闷不闷?
见了我来你可亲不亲?
我走了,不知你可恨不恨?
我冷呀,不知你可问不问?
想我的心肠,不知你可真不真?
我想你,不知你可信不信?
小宁子不懂这些,不过看皇帝看得津津有味的,也就跟着听。在这里,他们倒是不打眼。别人也就只当皇帝是下级军官而已。小猪尤其喜欢这样的日子,整天的就往教坊跑。这儿太好玩了,没有白胡子老头成天的对他说教,对他说,皇上您应当如何如何,皇上您不该如何如何
这里有的,是爱戴他的军中将领和兵士。可以和他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和武人打交道比跟文人打交道有意思的多了。
“朱寿,刘姑娘看过来了。”朱寿是皇帝的化名,在这个地方,他也只好大着胆子叫了。
“嗯,小宁,你先出去等我。”
小宁子在街头等了半个时辰,总算是看到皇帝晃晃悠悠的出来了,手里还拿了根簪子。他可不会多问一个字。老老实实的伺候皇帝回了行在。
“皇上,真的得回去了,咱们出来好久了。这都过完年了,您”又过了数日,小宁子实在忍不住,终于说了。
“嗯,也是,下回再出来。”
还来啊?
次日,皇帝的仪仗锣鼓喧天的离开了。不过,皇帝不在当先的马车里。他在后头和士兵们同坐一车,好逗乐子。一个人坐在大马车里怎么比得了这种快活。
一路上,小猪想起教坊的刘良女,不禁后悔没有把她一道带回来。时时把簪子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伊人倩影。这一天,走过桥上,没留神,一不小心掉河里去了。他让队伍停下来取捞,也没有捞得出来。
内阁\辅杨廷和收到消息,出关去玩了几个月的正德皇帝回来了。作为\辅,他立即组织了人马出城迎接。有时候私底下,他想起小皇帝也有\笑的冲动。可是他不能笑,他是\辅。
他有规劝和引导的责任。
结果皇帝嫌迎接仪式不过瘾,要他给搞了个很隆重的回城兼阅兵仪式,杨廷和照办了。这下该消停了吧。
仪式一结束,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找到\辅杨廷和,激动的拉着杨阁老的手。
“杨阁老,朕亲手砍了一个蒙古军官,怎么样?”
杨亭和立马跪下去:“微臣祝贺皇上旗开得胜。”这还得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跑出去瞎逛了几个月不说还亲自上阵杀敌。从今往后,这军报是不能让皇帝看到了。杨廷和想起吏部尚书今日说的,皇帝要求吏部按他自己定的品级——一品给他\年俸的旨意,叹口气,怎么什么幺蛾子都能想出来。
小猪才不管他想什么呢,看他祝贺立即就乐了,你也有服气的一天啊。回宫后,他下诏替自己请了十天假,要求休息休息。一边乐呵呵的给爹妈写信,汇报整个过程。然后又给琉璃写了封家书,说明自己一切安好。不晓得他乖女儿怎么样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炜儿的志向
丽正跟着二叔父在街头闲逛。友情提示:喜欢该小说,请到秀*书*网阅读最新章节
姑姑不喜欢出来玩,要看书,小姑姑又得了伤风,所以,今天只有她和二叔父。
“二叔父,转糖人。”小姑娘站在糖人摊子前,伸手拨了一下。
小摊贩看她转了个桃子,乐呵呵的用稀糖做了个给她。然后把手摊到炜儿面前:“小爷,三文钱。”
炜儿把钱付了,小丫头开开心心的接过来舔着。
“二叔父,要回家吃饭了么?”
“等你吃完再回去,不然我又得挨说。”
“好。”
叔侄俩牵着手回家,就\现家里挺喜庆的。也没有人追究他们回来晚了。有啥好事啊?
看妹妹从书房出来,招手叫她过来。
朱丽甜甜的叫了一声“姑姑!”
“颜颜。今天有啥事啊?”
“皇上在应州和蒙古鞑子打仗。打胜了。爹爹正乐呢。”
炜儿有点摸不着头脑。他老爹很少喜形于色地。倒是经常让他气得破功。怎么会因为打了场胜仗就这么乐呵。不过。总是好事。
张语在灯下拨着算盘。朱祐倒了两杯酒。“阿语。别算了。过来喝一杯。”
收拾好坐过去。“今天颜颜跟炜儿一直在打量你。估计都在疑惑呢。呃。来。为咱们那不按牌理出牌地儿子干一杯。”
“居然自己跑去打赢这么一仗。”朱祐摇摇头。
“虽然做不到你期许的那么高,不过总算给他曾祖父雪耻了。你知道么,我一回宫,他就邀请我去看他训练的中军。我当时就想,他是不是听了我讲过的汉武帝在上林苑用侍从练兵的故事,在仿效呢。”
“什么中军?你去了么?”
“他把宫中所有擅长骑射的太监组织起来成立的,平时就跟江彬一人领一队玩打仗游戏。我没去看,一群太监有什么好看的。”
朱祐疑惑的说:“宫中有那么多擅长骑射的太监?”
“你忘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喜欢什么样的人,那种人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的。”
朱祐靠在椅背上,“贪玩能用在正途上也不错。我成天看你拨算盘,你到底日进多少?”
张语笑笑,她也是兴趣,不然成天闲着骨头都要生锈。原本说要出去专职旅游,可家里不断的添丁添口。
“反正不会出现坐吃山空的情况就是了。”
“古丽没事吧?”老五的姑娘,长的有点黑,这么个怪名字也是张语给起的。
“没事,带小孩,还得三分饥与寒。平时穿的太扎实了,一点寒气都受不了。”
旁边的院子里,琉璃正在问着朱丽:“宝宝,二叔父今日带你去哪里了?”
“就在街上玩。”
“给你吃什么了?”
“没有啊?”
“那你怎么晚饭只吃了几口呀?”
朱丽低下头去,“转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