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便撰文认为,世行虽然无权评判借款国家的政治问题,但是可以考虑他们的“内政外交”所直接产生的经济影响。
    当沃尔芬森上任之后,他明确而迅速地表明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在1996年年会发言上,他首次公开提出:“我们需要解决腐败癌症”。他第一次公开地表示,在世行支持的项目中,将不再容忍腐败,并将采取措施保证自己的贷款行为符合最高的道德标准。
    他的讲话,在银行内外引起很大震动。
    一些人认为,我们是否跃入一个多年小心躲避的雷区?
    很多人,特别是人权和民主活动人士则雀跃,世行真的要面对难题了!
    还有人则担忧,我们该怎么做,能不能做好?
    在银行内,围绕反腐败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特别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更是众说纷纭。
    最终,意见趋于一致: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反腐败这个问题不能回避,世行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反腐败要从银行内外双向抓起,从机构、程序的角度防范一切腐败;加强反腐败的人才建设和人员培训。
    这些原则,最终成为沃尔芬森启动反腐败风暴的起点。
    很快,世行开始从制度建设的路径实施反腐败战略。
    首先是,反腐败机构的相继设立。就在沃尔芬森的年会讲话发表后不久,世行在经济发展和扶贫事业部内设立了“公共部门管理局”,其职能是为反腐败提供技术支持、专家咨询和理论依据。1997年底,世行组建独立的调查处,不久后的1998年1月,设立制裁委员会,5月,代表世行最高反腐败机构的反腐败协调委员会成立,沃尔芬森委派我出任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是法律总顾问,10月,银行设立二十四小时举报电话。至此,世行的反腐败体系基本建成。
    在机构相继设立的同时,世行向全球招聘了三个方面的反腐败专家:解决公共资金的管理、政府财政系统的建设、司法改革方面的专家;采购招标方面的管理专家;政府监督机构建设方面的专家。一些在各国议会、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担任过反腐败工作的人士进入世行,他们的专业支持将帮助银行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反腐败专业队伍。
    反腐败的工作,率先在银行内部开展起来,为了制止和制裁职员的腐败行为,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
    举报――设立二十四小时的举报电话,
    申报――参照业内的先进做法,推行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2000年先在副行长级别中实行,2002年扩大到局长级干部,2004年则延伸到处长及敏感岗位的工作人员(包括会计、支付、采购、交易),为了保证申报的真实性,还延请了国际知名的财务公司对所报材料进行审计,由一个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此事。
    咨询系统――设立专人负责,当职员碰到利益冲突而不知如何处理时,可以到一个专门的窗口接受咨询。
    限制性规定――银行重新确定建立了一些旨在防范腐败行为的职业规定,比如在购买股票方面,如果是世行投资项目的股票,直接经管人士不得购买;外人所赠送的礼品,50美元以上都必须上缴。为此还在银行内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鉴定委员会。
    培训教育――所有职员必须上课、接受反腐败培训教育。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反腐风暴:最有争议的正义行动(2)
    这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应该说是有效的。近10年中,世行先后调查惩处了一些职员违纪违规的案例,但与时同也应指出,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世行职员的轰动性的腐败丑闻,其间最大的一起案件,是总部的一个会计在出差报销上伪造发票骗取经费,其总额为40万美元,核实后,她被移送到司法部门处理。
    对世行来说,反腐败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应付外部的挑战。
    经过细密的研究,我领导下的反腐败协调委员会最终确定了世行在反腐败上的六个重点:
    ―― 支持政府反腐败的行动计划
    ―― 支持公共资金和财政预算的管理
    ―― 支持文官制度的改革
    ―― 支持司法制度的改革
    ―― 支持税收政策的改革
    ―― 支持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改革
    很显然,这六个切入点,体现了沃尔芬森的立场:从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切入反腐败。然而,如何在具体的项目中,坚持这些立场,如何与各国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取得他们的认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行的贷款对象均为发展中国家,其中很多国家有相当严重的腐败问题,世行的做法无疑将遭遇他们的抵触,于是,有技巧的沟通便成了最重要的手段。事实上,在后来的几年里,针对不同的国家状况,世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首先是应对那些结构性腐败的国家。
    1999年,尼日利亚军政府被推翻,但是,新上台的政府反腐不力,世行的贷款项目根本达不到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世行把价值10多亿美元的项目陆续减缓投放速度,有的大幅度减少,有的实际上停止了。到2003年,第二届政府开始重视腐败问题,世行积极与领导人沟通,希望他们在改善国家治理结构、解决政府腐败等方面有所作为。为此,我专门飞赴首都阿布加,与总统进行磋商。
    在保卫森严的总统府,我们两人单独会谈。
    我传达了行长的意思,并诚恳地说,“如果政府对反腐败是动真格的,世行一定支持,如果需要有关专家,我们可以立刻派出,并且会向外界传达总统阁下改革的决心。”
    奥巴桑迦总统的答复也十分的坦诚:“我是有决心的,但是尼日利亚多年军政府统治,腐败根深蒂固,已经成了社会细胞的一部分。希望你能理解,我们需要时间。”
    “我们理解,不希望昼夜见效,我们希望看到行动”。进而,我建议总统从预算管理和石油收入管理开始,对腐败宣战。
    尼日利亚是一个产油国,大部分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但是,这也成为腐败的滋生之地,从2000年到2004年,该国每年石油收入大约有100亿美元,进入预算的还不到50亿美元,其余的都从不同的管道流失了。这次会谈之后,总统信守诺言,在他的经济班子的支持下采取了很多措施,抓了包括部长和州长等在内的好多条“油虫”。世行对尼日利亚的贷款也大幅恢复,一年期贷款从一亿美元不到恢复到每年3、4亿美元的规模。
    自从沃尔芬森的反腐败决心下定之后,世行在贷款的“反腐败指数”上相当坚持。近年来,最极端的事情发生在肯尼亚。
    肯尼亚资源丰富,然而国穷民贫,腐败泛滥,多年无法根治。世行在审计中发现,贷款资金流失情况十分严重,该国官员截流、挪用无所不用其极,其手法之诡异让人瞠目结舌。2001年,世行向肯尼亚政府正式提出,除非他在反腐败方面做出具体措施,否则将停止贷款。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如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反腐败机构等等。但是,政府却百般拖诿。沃尔芬森行长为此亲自给当时的莫依总统打电话,并与他在伦敦秘密会面。行长希望他尽快采取这些措施,否则世行只有停止贷款。结果,政府的改革进度依然十分缓慢,世行不得不中止贷款。直到2003年,莫依总统下课,新政府上台,推出了反腐败的纲领,世行积极与之配合,制订反腐败的规划。虽然总统决心不小,但是积重难返,前途并不乐观。
    除了结构性腐败的国家,部门性腐败也是世行要积极去面对的挑战。
    战乱后的柬埔寨腐败很严重,政府管理能力很弱,特别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上,几乎到了混乱的地步。林业是柬埔寨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其开发,是一个资源管理和资源保护的双重项目,世行在过去的50年里在这方面曾经有过惨重的教训,并因此积累了相当的经验。2000年5月,世行向柬埔寨提供了一笔1500万美元的“林业特许权管理和控制试点项目”无息贷款,希望借此帮助该国建立有效的林业管理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官员与不法商人勾结,偷伐盗卖,使得项目进展不力。我们转而去做林农和基层政府的工作,把林农组织起来,加强林业警察的建设,派出第三者监督林业产业的出口,用一部分钱帮助各级政府,建立护林和监督林业发展的机构,增加机构建制进行人员培训,同时,我们还利用民间环保组织,动员他们一起来帮助林农,为他们寻找就业来源。多管齐下之后,效果日渐呈现出来,一年多后,这个项目执行的进度有了较大的改进。
    2001年8月,世行又向柬埔寨提供了一笔185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专门用于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在执行过程中,发放舞弊、贪污、吃空饷等情况层出不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反腐风暴:最有争议的正义行动(3)
    2003年中期,世行不得不暂停贷款,要求柬政府进行改进。我为此也专门飞到柬埔寨,与柬政府交涉,当局的理由很多,最奇怪的是,“在柬埔寨,小小的贿赂,是项目得以实施的润滑剂。有了钱,有人就给你办事。”我说,“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下来肯定会腐蚀国家机器,会蔓延成不可救药的腐败之风,所以必须严肃执法。”我同时表示,如果柬方需要项目和程序设计上的技术援助,我们马上可以提供,后来,我又在拜见总理洪森时,提到反腐败的迫切性,以及他本人推动这个改革的重要性。他表示同意,但又说:“副行长先生,在贫穷国家治理腐败是很难的。”
    我至今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一付无奈落寞的表情。
    发展中国家的腐败问题,盘根错节,渊源多多。其中之一,便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世行所有项目,均需进行招标采购。但是在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采购法、招标法,更别说有法制规范的采购机构。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世行先后帮助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约旦、阿尔巴尼亚、波兰、菲律宾、东帝汶、罗马尼亚等数十个国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世行还在其持有项目的招标采购中始终坚持一条:最后的批准权在世行。这避免了借款国的内部交易,有时候也间接地帮助政府抵制了腐败的滋生。
    与此相关的是,世行还注意到,腐败并非是单向的,它不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还与那些在这些国家投资、投标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
    莱索托是非洲的一个小国家,从90年代底开始,世行在该国帮助实施一个庞大的水电项目,其投入占到国民预算收入的一半,负责实施这个项目的水电公司可谓是“国中之国”。1993年,水电公司需要聘请一家国际级的水电咨询公司,公司总裁收受回扣,把合同交给了加拿大的一家工程咨询公司。
    2000年,该事件被举报。这家加拿大公司聘请有名的律师进行辩护,在这个过程中,还动员加拿大政府给世行施压。最终,因确凿证据,该公司受到惩罚。
    我们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很多腐败发生在资源产业上,近年来,特别是在石油开采上。要解决这方面的腐败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与有关政府合作,鼓励其建立科学、透明的产业政策和财务体系,另一方面,督促石油公司,要求其公开有关收入,从内而外,推动商业活动的透明化。
    安哥拉是非洲一个重要的石油输出国,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壳牌等大石油公司在那里都有开采项目。“黑色黄金”始终是一个腐败重点。2003年,世行在与安政府商讨贷款时提出,希望政府把石油收入公开化。政府当然不愿意,把责任推向石油公司,说那些大公司认为这是商业机密。而与石油公司沟通,他们则又把责任推向安方,说是政府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世行联合了国际支持透明度组织、采矿业收入透明化组织等多边机构,向石油公司施加压力,最终,政府和石油公司均同意收支透明化,并在网站上公开披露。
    2004年,由世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牵头,与ibm、花旗、埃克森等全球20多个大公司一起通过了《equator principles》(《社会公共责任宣言》),宣布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商业活动将遵循共同的道德原则,在反腐败、保护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反对雇佣童工、支付最低工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
    这一宣言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