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野人山——一个中国远征军老兵的自 作者:黄三丛
第一章 战缅甸十万大军溃败,毁辎重杜副司令挥泪(上)
第一章战缅甸十万大军溃败,毁辎重杜副司令挥泪
中国远征军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支出国作战部队,南出国门,奔赴缅甸抗日战场,可叹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部和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及英军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掣肘,致使三次大会战议程屡屡流产,战机殆失,以致十万精锐之师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直至丢盔弃甲、丧师辱国。杜聿明挥泪销毁全部现代化武器装备,走投无路,溃退野人山。
001
1942年4月26日。
缅甸曼德勒,伊洛瓦底江西岸,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血与火的激战。
岸边堆满了盛满汽油的油罐,枪炮一起,遍地油罐相继爆炸,形成一团团巨大的猩红烈焰,镶着黑边,冲腾而起,在半空中竖起翻滚扩张的蘑菇云。大河两岸顿时成了火海,河水化为一炉沸腾的钢水。
中日两军在火海中厮杀,不少人成了滚动的火球,战场成了巨大的焚尸炉,弥漫着刺鼻的肉焦味,遍地是炙得炭黑的躯体。战斗惨烈异常。
中国军队扼据险要,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在坦克和飞机立体战护下,日军又发起新的一轮进攻。法西斯思想武装了头脑的日本军队,精神第一,生命第二。迎着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前排的倒下去了,后排的毫不动摇,钢盔下细小的眼睛闪着猛兽扑食般的凶狠光芒,平端着三八式步枪,迈动着粗矮有力的双腿。正是靠着这种蔑视死亡的精神,他们踏遍了东亚。
疯狂的呐喊声中,一个日军中队终于逼近了他们久攻不下的新22师65营的阵地。4连已不到20个兄弟,火力渐渐稀落。他们已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抗争了近四个小时。
突然,阵地上立起一个强壮威武的中国汉子,光着的脊梁像一块黑铁,跳动的肌肉上鲜血淋淋。他叉腿而立,身边是黄色的硝烟和红色的血雾,怀抱着一挺发着蓝光的轻机枪。他无言地面对涌上来的日寇,沉稳地扣下扳机。顿时,喇叭型的枪口喷射出尺许的火焰,前排的日军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向半空,又重重地摔落在阵地前。
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背后,炸起的弹片将他那颗闪动着乌光的头抛向空中,齐崭崭的腔子口喷出的热血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艳如虹。失去了头颅的他依然铁塔般挺立着,手指依然扣压着扳机,直到机枪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他往前扑出几步,倒下了。在他伸向前方的手侧,是那颗不屈的头。
这位汉子名叫刘黑虎,是4连连长。素以威武勇猛著称。我们7连就在距他们连百十米的另一个小山包上,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一幕我看得真切。阵地群上,弟兄们热血沸腾着。
“冲啊,为4连长报仇!”
“杀啊——”
全体将士跃出战壕,舍身火海,一时间攻势如虹,战斗空前激烈。大炮怒吼,子弹狂啸,浓焰翻腾,血肉横飞,日军丢下一具具尸体,又一次败退。
我们新22师是中国远征军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日本第55师团自同古会战以来,一直盯着我们不放,实施重点打击。这一次,又派出敢死队的“活烈士”,突袭师指挥部,企图打掉这支铁军的首脑,使群龙无首,不战自溃。
新22师将士与敌人浴血奋战到惨烈的时候,性格豪放刚烈的廖耀湘将军,率领师部警卫连和非战斗人员奋力抵抗,指挥部内只留下报务员和负伤的值班军官。
日军官兵艰苦作战的能力极强,即使只剩下一兵一卒也往往顽抗到底,绝不投降。然而,满怀民族仇恨的远征军将士也没有一个孬种,廖师长的身先士卒就是振奋人心的感召,就是无声的命令。弟兄们奋力拼搏,与敌人展开一次次拉锯式的肉搏。师部附近,遍布着尸体。那些尸体,个个狰狞,有的被掀开天灵盖,有的被剖开了膛,有的被削掉了头颅,断手裂肢随处可见。还有更惨的,敌我两个士兵同时将刺刀刺入对方致命处,谁也不肯倒下,相互倚仗着死死站立,怒目相向,远看以为双方仍在较力,走近时才看到他们眼中神形散尽,早已僵死了。
敌人被一步步逼退,经过一天苦战,“活烈士”丢下几百具尸体,其余的奉上峰命令撤回去了。
廖师长指挥若定勇猛顽强,极大地鼓舞着全体将士,阵地上捷报频传。大家对这次曼德勒会战充满信心,以为会稳操胜券。
廖耀湘指挥兵士把敌人追出好远后,就留下部分人马,正准备赶回师部重新调整部署,远远地见一名女兵向这边飞奔而来。
“师座,长官司令部急电。”
“好!”廖耀湘怀着胜利的喜悦,习惯性地托一托金丝边眼镜,兴奋地打了个手势,展开电文,匆匆一掠。顿时,眉心急耸,脸色如冰,浑身疲软得差点跌坐在地。
002
中国远征军自2月16日入缅抗战以来,一败再败,使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大为恼怒。仰光失守,同古战败,平满纳会战尽成泡影,委员长对缅甸战局深感失望,有心撤回十万精锐。须知远征军的三个军全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在国内战场都有过上乘表现。杜聿明的第5军取得过昆仑关大捷,孙立人的新38师在淞沪抗战时战功颇著。委员长不能看着他的嫡系部队覆灭在异邦。但是,就这样撤军蒋介石又难以接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虽然得以跻身“大国俱乐部”,但是盟军对中国战区并不重视,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能力也深表怀疑。中国军队统帅部不能参加盟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美国援英援苏物资全由英、苏自行分配,援华物资的分配权却落在美国人自己手里。蒋介石明白,盟军目前在亚太的战略是让中国军队拖住日军,对中国胜利不抱希望,只要日军陷在中国,美、苏就能在欧洲战场无后顾之忧。美、苏显然是打算解决德国之后再解决日本。这是蒋委员长不能接受的,他要把美国的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起码要与欧洲战场对等。要能这样,必须提高中国战区的地位。而要提高地位就得有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会战前,老蒋对史迪威说:“只能胜不能败,这不是个军事问题,是个政治问题。”这话就是基于上述想法。眼下远征军如果不能取胜,只有承认失败,打道回国。这么苦涩的一枚战果,蒋介石绝难咽下。因此,平满纳会战泡汤之后,他就令中国远征军立即组织曼德勒会战。
曼德勒别称瓦城,位于缅甸中央,与中国古长安一样,是缅甸故都。它是缅甸最大的交通枢纽,由仰光至密支那与腊戍至曼德勒的铁路分支于此,扼守着缅甸南部通向北部和中国、印度的四大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守住曼德勒,至少可以暂保缅甸北后方,保住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后援,如果会战得力,便可与日军逐鹿于缅甸南部,形势虽然比不得同古会战之时,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曼德勒会战是决定中国远征军命运的最后一役,第5军、第6军、第66军——远征军的全部作战部队都投入了战场。还有英军第1师及其驻缅精锐第7装甲旅也投入会战。
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当初虽然对曼德勒会战持不同看法,认为必须力保扼守由曼德勒到中国畹町咽喉之地的腊戍。但是接到重庆蒋介石的手启电之后,也痛下决心,电告蒋介石:“蒋委员长:瓦城会战职集中完毕,决与城共存之。职杜聿明叩。”
岂料,在平满纳击败第6军的日军第56师团,绕过曼德勒向担任会战侧翼的第6军再次发动进攻。被日军打怕了的第6军毫无斗志,望风而逃,溃退到中国境内的西双版纳。腊戍失守了,集结于曼德勒的中国远征军主力顿成孤军。由于腊戍处于滇缅公路终端,此地失守,便切断了远征军的后路。
噩讯传来,杜聿明扼腕长叹,悲痛欲绝。不过,他仍未失背水一战成仁之志,在伊洛瓦底江两岸摆开了会战战场。可叹一路只顾后撤的英军见形势险恶,决心不与中国军队共存亡,会战刚接上火,就不辞而别,向印度方向大踏步撤退。
东西两路侧翼已失,中路主力孤掌难鸣,无力作战,不得已,杜聿明下达了从曼德勒突围的命令。
廖耀湘在追敌途中,从女译电员手中接到的就是突围的电令。
立志在缅甸战场建功立业的廖耀湘,眼看着胜利在望,却遭此突变,怎能不悲愤交加?他绝望地哀叹着:“完啦完啦……”
随从副官黄强惊疑地望着师长蜡黄的脸色,问道:“师座,你怎么啦?”
廖耀湘缓过神来,强打精神。命令道:“黄副官,传我的命令:全线撤退。由65团担任掩护,然后炸掉瓦城大桥!”
“是!”副官大惑不解,也只能遵命。
在我们65团的掩护下,各部队撤退到伊洛瓦底江西岸,向八莫、密支那方向突进。
日军发觉了我军要炸瓦城大桥的计划,急速集结了一支先锋队,赶到桥西一侧,以图保住瓦桥,西进追击远征军。
大桥东西,双方以机枪组成密集的火力网,相互僵持着。
我们7连担任炸桥任务。我和副连长带领两个排用火力掩护,连长李楚祥组织一个排爆破。呼啸的机枪声中,三个抱着炸药包的兄弟刚匍匐到距桥头几米远的地方,就被子弹击中阵亡了。
又有两批士兵死在敌人的弹雨中。
这时,敌人的增援部队相继赶来,枪声更加密集,一步步向桥头逼进,形势万分险恶。
李连长和我及副连长碰了一下头,大家分头行动。
几个士兵把五个汽油罐顺着公路滚到桥上,一排密集的子弹把油罐击穿,顿时,浓烟翻滚,火光冲天,桥面上出现一条火龙,烈焰熊熊,火舌飞突,隔江相望,迷蒙一片。敌人的火力全部集中在桥面火龙中。
李连长早已在烈焰初起时,领着两个士兵,抱着炸药包,从上游一侧滚下河底的沙滩,凭着草丛的掩护,靠近桥下。桥太高,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李连长倚着桥墩,命令两个士兵踩着他的肩膀,叠着罗汉爬上去。三个炸药包终于安放在桥墩上的孔穴里,点燃了导火索……
对岸的敌人越来越多,机枪把我们压得抬不起头来,不少兄弟牺牲在掩体内的机枪座台前。我们的枪声渐渐稀落,汽油也已燃尽,熄灭,一群日本兵在长官的督逼下,平端着轻机枪,嗷嗷叫着,冲上大桥,飞奔着过来了。
“轰——”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瓦城大桥西侧一端哗然掀翻,砂石、钢筋四散抛飞,还夹杂着几条冲到桥头的日本兵的胳膊和大腿,大桥炸裂的断面处,一批稳不住脚步的日本兵纷纷扑进河里。连同落水的砂石,残肢,溅起一阵阵水柱、浪花。
“啊,胜利了!”
我连阵地上的响起一片欢呼。掩体内,我和连长拥成一团,开心地相互捶打,畅笑着。
欢乐是短暂的。我们还没有回味过来,突然发现从伊洛瓦底江西岸的上游,气势汹汹地扑过一支队伍来,在一面绿孔雀旗的前导下大有与我们决一死战的派头。
李连长举起望远镜一瞧,眼头一皱:“又是缅甸人。快撤!”
003
早在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之初,杜聿明将军在腊戍坐上他的专列,运筹着创建功垂千秋的伟业,不料一声巨响,列车颠覆。杜将军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很快查明,缅甸人破坏了铁路。
满头绷带的杜聿明气得发懵:“缅甸人疯了?我们是来帮他们打鬼子的呀!”
其实缅甸人没有疯,只是上了日本人的当。
1935年,缅甸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织反英统治的“德钦党”,领导着抗英运动,失败后,其左翼一部创立缅共,而右翼寻求国际援助时被法西斯利用。
日本对缅甸蓄谋已久。缅甸的位置对封锁中国及日军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企图都至关重要。日本决定利用缅甸反英独立运动,达到侵占缅甸的目的。
1940年,日军参谋本部派铃木敬司到缅甸与其反英独立运动领袖会见,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帮助缅甸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并成立铃木机关,策划缅甸独立,将30名德钦党人送到台湾接受训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武装入侵缅甸,为获得缅甸人支持,将做着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