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军。就在陈军已被叛军突破之际,吕焕炎部正好赶到,立即投入战场。28日晚,陈铭枢部在桂军支援下将邓军击退,并乘势转入反攻。
    尽管第二次东征正在激烈进行着,但南路的挑衅,使国民政府决定同时进行南征,以肃清广东境内的敌人,统一广东全省。为此,国民政府加派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谭延闿的部分军队加入南路作战,并再电李宗仁等,要求广西增调援兵,以夹击邓军。
    10月31日,国民政府任命朱培德为南征军总指挥,分兵4路进击邓军。陈铭枢为第一路指挥,由开平向恩平、阳江进攻;朱培德部旅长王均为第二路指挥,由开平向恩平、阳春进攻;谭延闿部旅长戴岳为第三路指挥,由肇庆向新兴进攻;桂军纵队司令俞作柏为第四路指挥,由广西陆川向廉江、化州进攻。另以粤军师长陈章甫为右侧支队指挥,由云浮向罗定进攻。
    出兵援粤(3)
    南征军各路部队于11月初发起攻势。此时第二次东征已近尾声,陈炯明叛军败局已定,邓本殷、申葆藩处于孤立无援状态,其军队士气十分低落,毫无斗志,加上南路民众痛恨邓军骄横,纷起反抗,因而南征军各部队进军极为顺利。到11月中旬,即分别占领恩平、阳江、电白、阳春、新兴、罗定、廉江、化州等地。南征军所到之处,邓军望风而逃,其中徐汉臣旅3000余人向南征军投诚。
    南征军继续前进,合围邓本殷指挥部所在地高州。陈铭枢部由电白攻高州之东,王均部由阳春攻高州之北,戴岳部和徐汉臣旅由罗定、信宜攻高州之西,俞作柏部由廉江、化州攻高州之南。11月19日,四路大军均逼近高州城下。邓本殷率所部陈凤起、王国华等旅闭城据守。高州四面被围,又无援兵,延至20日晚,邓本殷被迫乘夜突围,向雷州方向逃去。21日,俞作柏、陈铭枢等部进占高州城。南征军乘胜追击, 11月24日占领安铺、遂溪,邓本殷率陈凤起等经雷州渡海逃回海南岛,苏廷有部逃往钦廉。
    南征军分两路继续追击。陈铭枢、俞作柏两部主力指向钦廉,其余留攻雷州。这时,第二次东征取得胜利,陈炯明叛军覆灭,国民政府将朱培德和谭延闿两部调回北江原防,派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为南征军总指挥。参加第二次东征的李济深部张发奎独立旅和陈济棠第11师,先后由东江调到南路,准备渡海作战,攻占海南岛。
    向钦廉方向追击的陈铭枢、俞作柏两部主力进展神速,11月底攻占北海、廉州。在向钦廉进军的同时,广西方面应国民政府要求,增调龙州镇南善后处长胡宗铎部及黄旭初纵队,分由上思、横县向钦州进攻,直捣申葆藩的老巢。胡、黄两部桂军12月4日在钦州外围击溃申葆藩主力后,即于6日进占钦州,接着又占领防城。申葆藩、苏廷有弃部逃往安南(越南),其残队由杨腾辉带领向桂军投诚。
    不久,雷州也被南征军攻占。1926年1月,李济深奉国民政府之命,率所部张发奎独立旅和陈济棠师由雷州渡海作战。1月22日,渡海部队攻占海口,邓本殷、陈凤起等乘日本兵舰逃往湛江附近的广州湾。2月,琼崖邓军全部肃清,南征战事结束。至此,广东全省反对国民政府的军阀势力已不复存在,国民政府终于统一了广东。
    李、黄、白统治的广西出兵援粤,使国民政府迅速实现了广东的统一,为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李宗仁、黄绍竑因故未能到会,但仍被大会推举为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兼国民政府委员。
    两广“统一”(1)
    广东、广西分别实现了统一,这为北伐准备了条件。如果地理上唇齿相依的两广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更好地统一起来,即将广西置于广东革命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之下,使之成为革命政府的一个辖区,这样既可增加北伐声势,更能免除北伐的后顾之忧。
    本来,黄绍竑、白崇禧从1923年梧州起义起,已算是投靠了孙中山和广东革命政府;以后李、黄、白先后加入了国民党,李宗仁、黄绍竑又接受了革命政府任命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会办职;在统一广西过程中得到广东方面的军事甚至经济的支持,之后又能应革命政府之请,出兵支援统一广东。但统一了的广西是否真愿意接受广东方面领导,李、黄、白是否服膺三民主义,这都是未知数。新桂系统一广西时,打的旗号一直是“谋广西自治前途之发展”。实际上,直到两广统一之前,李、黄、白新桂系与广东革命政府的关系基本上还只是一种合作性质的关系,而不是正式的严格的上、下属之间的关系。他们除了名义上接受革命政府任命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会办职务外,其他“都是自搞一套”,革命政府对他们还不能进行直接的领导和监督。所以,李、黄、白统一广西后,广西一切政治、军事设施都与广东方面大相径庭。民政方面,李、黄、白自行设立“广西省民政公署”,作为全省的最高行政机关,而不是按广东革命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成立省政府委员会;黄绍竑担任“广西民政长”一职,只是李、黄、白自封的,虽事后有报告,但并没有经广东革命政府任命或批准。军政方面,李、黄、白的军队虽取消了“定桂”、“讨贼”的名目,但仍称“广西陆军”,由绥靖督办李宗仁兼任第一军总指挥,会办黄绍竑兼任第二军总指挥,白崇禧任绥靖督办署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他们没有像广东那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军以下的编制,也与广东不一致。财政方面,李、黄、白在广西是自收自支,与广东革命政府完全没有关系。党务方面,广东设有国民党省党部,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而广西虽有李、黄等党员,却没有建立组织。国民党中央党部曾派代表甘乃光去广西协助建党工作,遭到李、黄拒绝。为此,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曾议决要李济深通知李、黄,“不准自行组织党部”,桂方本就不打算建立党组织,这“算”是服从广东了。当时湖南、贵州等省倡议“联省自治”的人物也派人入桂,李、黄、白等与那些人也频繁往来。在孙中山号召举行国民会议,各省进步势力纷纷组成国民议会促成会以抵制善后会议之时,李宗仁却派出代表北上出席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如此等等。
    一旦开始对北方军阀的战争,广西就是北伐军的大后方。当年旧桂系出兵扰乱广东,造成北伐后顾之忧的历史鉴诫还深深印在国民党领导层的脑海里。绝不能让旧桂系的剧情重演。因此,国民政府决心把广西统一到自己方面来,加强对李、黄、白的领导和监督,使李、黄、白与国民政府同心同德,共同完成消灭北方军阀的革命任务。
    广东方面实际上早已就这件事作过试探性接触。当新桂系统一广西不久,即1925年8月,国民政府就派遣李济深及其部属冯祝万、李民欣、邓世增等人前往南宁,与李、黄、白作两广统一的初步联络。据黄绍竑回忆,李济深等到南宁有三大任务:(1)军事方面,要广西共同出兵解决南路的邓本殷、申葆藩,谋两广军政的统一;(2)政治方面,要广西按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组织省政府;(3)党务方面,要广西设立(国民党)省党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后来由于突发廖仲恺被刺案、李济深等人匆匆返回广东,会谈不得不中断,未能达成具体协议,但李、黄、白在原则上已表示同意,并重申,拥护革命政府的初衷不变,而且第一大任务事实上就完成得很好,这就为尔后两广统一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两广“统一”(2)
    此后,随着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和南征的胜利,两广统一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革命政府也就加紧采取措施来促进两广统一的实现。1926年1月上旬,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中央党部特邀新桂系驻粤代表陈雄、粟威两人参加,并推选李宗仁、黄绍竑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2月1日,国民政府政治委员会又推选李宗仁、黄绍竑为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让李、黄进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高层职位,密切了粤桂双方的关系,为两广统一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为了进一步拉拢“新桂系”,国民党“二大”刚结束,1926年1月26至29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谭延闿、甘乃光等的陪同下,以慰劳出征南路桂军的名义,由广州到达广西梧州访问。汪精卫早年是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孙中山先生遗嘱的执笔人;现在是广东革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手握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他亲自入桂访问,足见革命政府对广西革命势力的重视。
    对于汪精卫亲自来桂,新桂系头面人物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非常重视。他们立即就广西今后前途作了深入探讨。在他们看来,广西今后的前途不外三种:一是附和北洋军阀;二是支持湘省赵恒惕等人所倡言的“联省自治”;三是归附广州的国民政府。在这三种前途中,第一种显然有悖于大势,第二种也 “非统一全国之良策”。当时赵恒惕派人游说李、黄、白,表示只要广西赞成他的“联省自治”主张,湖南将帮助广西向广东发展,打下广东后,广东地盘归广西支配。但李、黄、白等都认为,这一行径无异于陈炯明、沈鸿英之所为。两广如今痛痒相关,不能秦越相视,故对赵的倡议予以否定。这样看来,只有第三种才是广西应该选择的“正途”。但是,李、黄、白等对广东政府还没有足够认识,特别担心广东借领导广西为名,插手广西事务。最后他们决定,先保持与广东方面的密切关系,至于两广统一的问题,等汪精卫来桂晤谈后根据情况再定。
    1926年1月26日,汪精卫等一行数十人在桂方派往迎接的代表白崇禧陪同下抵达梧州,李宗仁、黄绍竑从南宁赶至梧州南江口迎接。汪氏到达梧州时,受到广西军民的热烈欢迎,当天江边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旗帜招展,盛况空前,场面极为壮观。在随后的欢迎宴会上,李宗仁致欢迎词,汪精卫、谭延闿在答谢词中都对广西统一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两广要人在梧州的会晤,虽没有专门开会讨论两广统一问题,但也有好几次谈到统一的问题,李、黄、白“毫无保留地答应统一”。李、黄等的诚意,使汪、谭一行深感“不虚此行”,故回粤后即电谢李、黄款待之殷,有“关于革命前途,披肝沥胆,共矢忠诚”等语。汪精卫等人的访问,“欲以联络感情方式,图进一步谋取两广统一的具体计划”,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自此之后,桂省与国民政府关系,日益密切。随后,两广统一问题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汪精卫离桂时,李宗仁、黄绍竑即派白崇禧为全权代表,与夏威一起随汪等一行同赴广州,与国民政府谈判。
    白崇禧到达广州后,也受到广州方面的热情欢迎。随后,白先后与革命政府要人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等接触。白崇禧曾多次用电报向李宗仁、黄绍竑汇报交涉的情况,讨论应对方略。如2月19日的“皓电”,相当详尽。电文说:
    吾省军政前途今后亟须上革命轨道,前电经已略陈,谅为钧座所明悉。欲负担革命工作,完成革命任务,在理论与事实上均非将军民财三政与广东熔成一片,直受中央支配不为功。政治关系省内,抑亦关系全国,自成风气,实不可能。军队更改编制,尤与财政关系密切。即以军队而论,广东革命军确实注重改良士兵生活,月饷十元至十二元。吾省若将财政自理,对于士兵生活问题必难解决,结果必有貌合神离之象。而于政治建设方面,结果亦将演成闭门造车之情境,将来必为革命之阻碍,而吾国家之命运,亦必因而延滞。连日与中央诸公磋商,若吾省能将军队依照广东编制,政治能接受中央策略,财政交中央支配,则一切问题当能与中央合辙,由中央统同筹划,互相调剂。此后对于革命任务,固属共同负担,而于补助接济方面亦已痛痒相关,不能秦越相视矣。禧知两公对于革命重要早具深刻认识,对于革命工作已有坚确决心,历年奋斗,其目的在救中国,非救区区之广西也。禧抵粤以来,见中央对广西仅抱联合之态度,一切设施,规模太小,目光在粤省,不似统一全国机关,于将来革命政府之发展诸多妨碍。已对汪、蒋、谭诸公自动提出先将两广确实统一。此种主张,驻粤各方极端赞许,想两公必然赞同。现因体念上级官长并图节省电报来往时间起见,由汪先生发议,组织一中央特别委员会,讨论两广统一办法。先将军事财政统一,次再及其他。各件议决案由禧带回南宁,交两公核夺认可后,交中央军事政治委员会决议,由国民政府执行。巧日开始讨论,两公有何意见,请速电示为祷。白崇禧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