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她着装委实费了一番心思。
    发髻高耸,左边插着一支三尾挂珠金凤钗,凤尾采用镂空雕饰,富贵大气又不显沉重,上身着了件大红金牡丹刺绣尾坠排穗衫,橘红描金纹样蔽膝,下身配了一条与蔽膝同色丹凤朝阳纹样精致马面裙。
    从马车里一下来,郡王妃的威仪端的是熠熠生辉,贵气逼人。
    瑾瑜第一眼就看到了站立在最前面的由一蓝一绿搀扶着的老妇人,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盘成髻,插着富贵双喜金步摇,身穿金边玄色镶领赤金撒花缎面对襟披风,内称青灰色中衣,下饰棕绿云纹绣金缎面蔽膝马面裙。
    慈祥中不乏精明,严肃中难掩温和。
    瑾瑜知道这个就是萧府的实际掌权人,领袖级的灵魂人物,她的外祖母萧老太太了。
    搀扶着萧老太太的两位夫人,左侧穿着玄金缎子滚边靛蓝竹叶暗纹对襟褙子,右侧着松花绿底金缕梅纹样圆领长衣,瑾瑜暗自猜测:这两位应该就是大舅母和三舅母了。
    稍后站立一位穿着桃红撒花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发间带着一个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的妇人,没有意外这便是萧氏庶出兄长之妻二太太了。
    让瑾瑜惊讶的是,二太太并未如瑾瑜想像的穿些素色不起眼至少是不那么引人注目的颜色,而是选择了争夺眼球的桃红色。
    在大太太和三太太不约而同穿了稳重低调的蓝绿色调的对比下,这位二太太可真是够显眼的。
    瑾瑜垂下眼睑,她本来认为二太太身为二老爷之妻,二老爷在萧府中地位微妙,上有父亲亲自教导的嫡长兄大老爷,下有受嫡母宠爱的嫡幼弟三老爷,身份尴尬无措。二太太在大太太和三太太的光芒遮盖下应该谨小慎微,低调做人才是。
    想到这里,瑾瑜抿了抿嘴,不曾想这位萧家三太太如此高调。
    瑾瑜偷偷打量了一眼萧氏的神色,她面上似乎并未对此产生什么惊异的表情,看来母亲应该早就知晓这位二舅母的做派了。
    看着不远处候立的老太太等众人,萧氏向前紧走几步,赶到了老太太跟前,口中念道:“母亲,不孝女回来了。”
    老太太却携众人行礼问安,口称王妃娘娘。
    萧氏看着母亲已经斑白的头发,心里微微发酸,眼睛立即红了:“母亲,嫂嫂们,切切不可,快快请起。”
    一边说一边连忙拦住萧老太太,弯身将之扶起:“我如今回到家中,若是最亲近的人都只遵从礼法规矩,而不顾念母女天伦之情,生身母亲反要屈膝行礼,那我还不如不来的好,也不必看了伤心。”话毕掩面流泪。
    旁边瑾瑜和寻春问柳已将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扶起。
    萧老太太一把将萧氏拉进,按在怀里大哭:“再不会了,在家咱们只论骨肉亲情。我的儿,你可回家来了哦,我这把老骨头在闭眼前总算能再看你一眼。”
    萧氏伏在老太太怀里泪如雨下。
    旁边站着的人也都跟着泣涕流泪。
    一时间只听哭声一片。
    看着眼前的场面,瑾瑜也抑制不住心内的悲伤,只不过相较于萧氏的重逢哭泣,她更多的是感慨万千。
    即使离家千里,毕竟萧氏还有家可回,而她……
    瑾瑜想起再也不能回去的家,悲从中来,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过了许久,众人才上前将老太太和萧氏劝住了,三太太红着眼睛道:“母亲,咱们先回房吧,妹妹带着外甥女远道而来,舟车劳顿,我们回房再说话。”
    萧老太太拉着女儿的手泪眼朦胧地开口:“是了是了,我倒疏忽了,你三嫂说的很是,我们先进屋。”言罢拍拍萧氏的手。
    原以为是要去萧府正房,没想到萧老太太领着众人出了朝华院,走了没多久向东经过东西走向的穿堂,萧氏明白母亲是要去她所居住的春晖堂了。
    想到母亲并未如原先打算在正房正院的朝华院居坐宴饮,而是去了春晖堂,她心里一热,更是握紧了母亲的手。
    出了穿堂直着走经过一个小巧的石雕拱门就到了萧老太太所在的院落了。
    然后她们又沿着游廊到达正中的三间小厅,瑾瑜想着应该到了外祖母的春晖堂正院了,果不其然,转过小厅中喜鹊登枝彩绘漆插屏,映入眼帘的就是偌大一个庭院。
    朱红色的三间上房,左右各有三间耳房,飞檐画栋,富丽堂皇。院中两侧建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亦有耳房,轻巧俏丽,幽雅清新。四周廊下环立红漆巨木承重拄,均以整棵树刻成。上房至穿堂南北走向与两边厢房东西走向铺就的青石板路交叉成十字形的甬道。
    走进院中,看到东北和西北角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营造了一种清心涤念的环境,纷乱的心瞬时就能平静下来。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展示着萧家世代书香的儒雅和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
    瑾瑜回忆刚才所走的路线,萧老太太所居春晖堂在她们下车正房正院的东面,前后按照北方贵勋人家建筑布局,应该前后有三进院落,经过三门,始至上房,而且三进院落被纵向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回廊相接,直至上房,瑾瑜思忖这大概就是《九州山河志》卷十所提及的典型贵族院落了。
    瑾瑜跟着萧老太太等人由一群丫鬟簇拥着来到正室门前,早有穿着湖兰色交领压松绿绣花边的比甲,烟蓝中衣的丫鬟打好了帘笼,众人依次进入正房。
    身后低头跟随的丫鬟仆妇笑盈盈停在门前分成两边在门口规矩站了。
    进屋后,瑾瑜抬眼飞快地扫视了一圈。
    只见中堂正中挂着一幅前朝书画名家吴松子的《眉寿仙鹤图》,图前立有紫檀雕云纹大案,案上中间摆着一个白玉四层八角宝塔香炉,袅袅香烟从第四层塔身缓缓溢出,飘散在空中。
    长案两侧放置了一对郎窑粉彩蓝釉花斛。
    紫檀大案前独设一金丝楠木罗汉床,正面设着红缎描金线靠背,云紫缂丝引枕,两边铺设檀色绸面坐垫。地下两溜黄花梨木交椅,交椅间同色小几上各摆着粉彩百花茶盖碗。交椅中铺着荷叶纹栽绒毯,毯边为黛青色,毯心在葡灰色的荷叶纹中用青碧、翡翠、绿沈等色线编织荷叶纹。
    正厅左侧放了一个楠木透雕月洞门的博古架将里外间隔断,右侧立着一座梅兰竹菊落地屏风。
    整间正厅布置的典雅气派,形态庄重。
    瑾瑜神色微动,没有想到外祖母房中如此讲究。
    她又想到从出了轿门一路细眼瞧来,萧府的格局虽与昆州家中不同,但是陈设比之他们的郡王府也不遑多让。
    这就是京中门阀大族的写照?
    瑾瑜若有所思。
    搀扶萧老太太在卧榻坐定,看着母亲比出嫁时苍老许多的面孔,萧氏如鲠在喉,只觉胸口被大石堵住,泪水已涌到眼底,但顾虑母亲的身体勉力忍住了。
    拉过一直乖巧陪侍在身边的女儿,她勉强打起精神:“瑾瑜快来见过外祖母。”
    瑾瑜小心走上前:“见过外祖母。”
    还没躬下身便被萧老太太拉起:“好孩子,快来让外祖母好好瞧瞧。”
    萧老太太细细打量眼前身份高贵的小姑娘。
    瑾瑜出生后没多久,萧府就接到了从青州报来的喜讯,她还高兴了好多天。
    虽郡王身体不是太好,但也因为如此王府中女眷甚少,后院清静,即使知晓女儿的本事,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清宁无愁,平安康太。
    女儿在郡王府地位稳固,如今又添了闺女,恰好凑成了一个好字,但谁成想后来是那么个情形!
    *——*——*——*——*——*——*——*——*
    感谢每一个点击看文的亲!!
    <a .qidian.>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第八章 拜见(一)
    更新时间2012-4-8 19:16:19  字数:3247
    萧老太太自从知道了瑾瑜的病症愁眉不展,只期盼着郡王府的大夫能够圣手回春。
    不料却收到了方妈妈的来信。
    方妈妈信中希望她规劝萧氏。
    萧氏那段时日心烦躁动,动不动就发火,精神不济,已然没有了往日的干练分寸,并时常忘着瑾瑜发呆,方妈妈不时开解却成效甚微,她无计可施只得写信进京,她知萧老太太平日最疼爱小女儿,不会对女儿放任不管。
    萧老太太心忧女儿的同时,却也在仓促之间想不出什么有用办法,只能私下里在京城为女儿遍寻名医。
    郎中虽找了不少,但一提及瑾瑜这样的病症,皆道闻所未闻,无甚见效之法。
    萧老太太急的以泪洗面,日日在佛前祷告,望菩萨怜悯,治愈外孙女之奇症。
    天可怜见,不知是不是菩萨显灵,连萧老太太经过一次又一次打击也变的不抱希望的时候,方妈妈捎来消息:小县主会哭了,变的比一般的婴儿还要聪明些。
    萧老太太害怕自己眼花,连连看了几遍纸笺上的字,又让身旁的杜妈妈给念了一遍,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这才确认她的外孙女“病”好了,拍着胸口连声念“阿弥陀佛”。
    当天晚上萧老太太高兴异常,连一向看不顺眼的大太太也很是得了几个好眼。
    萧老太太反常的举动让大太太疑惑不已,回去还跟王妈妈分析了好久都没有得出结论。
    萧老太太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的看着眼前的女孩儿。
    雨过天青色的袄裙,乌黑亮泽的秀发,漂亮的发髻间双插碧玉簪,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珍珠点缀在乌黑的发丝中,白嫩精致的皮肤,一双明亮的眼睛盛满了孺慕之情,可不是当年她捧在手心里的娇娇女儿小时的模样,心尖的女儿膝下承欢的样子仿佛就在昨日,转眼外孙女都已经这么大了......
    瑾瑜恭敬抬起头,眼前的老太太虽只管打量自己没有出声,眼里却溢满了对自己的慈爱。
    萧老太太将瑾瑜拉进怀里,“心肝肉儿”的叫起来:“我的乖,你如今长的如此好,让外祖母欣慰不已,可怜见的,我却见不着你兄长了。”
    瑾瑜安慰萧老太太:“外祖母见谅,哥哥这些年也分外想念外祖母,但因皇家规矩所限,不得擅离。我临走之前,哥哥还嘱咐我,让我带他给外祖母磕头。”
    说完屈膝下跪端正的给萧老太太叩了一个头。
    萧老太太赶忙把她拉起,继而又搂入怀中,轻拍瑾瑜的后背,想着未曾谋面的外孙,萧老太太不禁又流下泪来。
    瑾瑜伏在外祖母怀中,急忙拿着绣着梅花纹样的绢帕给外祖母拭泪:“外祖母莫哭,不然就是我和哥哥的不是了。”
    萧氏大太太等也都跟着劝慰。
    萧老太太勉强抑制住了哭泣。
    萧氏过来把瑾瑜从萧老太太怀中扶起,口中说道:“过来拜见你的几位舅母。”
    “这是你大舅母。”萧氏带着瑾瑜走到在马车里看到的那个穿玄金缎子滚边靛蓝竹叶暗纹对襟褙子的夫人面前。
    瑾瑜忙上前给大太太下拜,大太太不敢受,忙侧了身子,继而笑着拉住瑾瑜的手,上下仔细打量着,:“真是个端庄大气的姑娘,看着就聪慧乖巧,”又对着萧氏笑道,“妹妹真是有福气”。
    瑾瑜脑海中浮现那句著名的放之四海皆有用的话:一般夸漂亮的女人就说她漂亮,不漂亮的就说她有气质,既不漂亮也没有任何气质可言的就夸她可爱。
    大概因为她生的虽然眉眼清秀,但并未十分出色,只是皮肤较常人更加白皙娇嫩。大太太没好意思夸她漂亮,就按着她的身份赞了句端庄大方,看来大太太也深谙这句话的精华。
    瑾瑜暗忖经典不光是不分国界,也时空都不分了。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想笑,赶忙伸手去拈锦帕,装作一副娇羞的表情,这个动作被萧氏看到了,默默扭头看了她一眼,转过头笑着对大太太道:“大嫂还是那么会说话。”
    萧氏指着瑾瑜早已猜到的二太太说:“这是你二舅母。”
    在瑾瑜准备行礼的时候已被二太太拉住,笑呵呵说道:“可使不得,且不说县主的身份我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