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出一声作呕的声音,跑到一旁扶着树,“哇”的一声吐了。
    “哎哟,珠儿怎么了?”张嫂关切地问。
    另一位妇人道:“不会是吃坏了肚子吧?”
    珠儿来不及说话,又是“哇”的一声,吐出一口秽物。
    方红柳注意到她脸色煞白,眼中含着几分慌乱,半开玩笑地道:“我看着怎么这么像是有了?”
    赵氏难得敏锐起来,细看珠儿的神色,脸上闪过一阵愤怒和难堪,冲过去揪住她的耳朵,恶狠狠地问:“珠儿,你说!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有机会对珠儿下手的只可能是雷向仁。
    “不是,不是,奴婢只是吃坏东西……”珠儿惊慌地辩解,右手不自觉地捂着腹部的动作却出卖了她。
    赵氏尖叫一声,狠狠一巴掌甩在她的脸上。
    珠儿跌倒在地,惨叫一声捂住肚子,“好疼,我的肚子好疼……”
    看见她淡色的衣裙上染上了红色,周翠花惊呼道:“流血了!”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赵氏怒火中烧,哪儿还顾得上珠儿,扭身就往家里跑,扯着嗓门哭,“雷向仁你个杀千刀的,老娘要杀了你……”
    留在原地的几位妇人生怕闹出人命,只好先把珠儿就近抬去张嫂家,然后去请村里的大夫。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秦勉的耳朵里,一笑置之。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雷向仁家的热闹还没完。
    两天后,一位三十出头的华服男子带着一群打手来到青山村,二话不说砸开雷向仁家的大门。
    “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雷向仁警惕地问。
    华服男子淡淡一笑,“我叫刘宝富。雷向仁,你对我的名字应该不陌生才对。”
    雷向仁大惊失色。刘宝富!
    当初,烧炭方子的内容只有雷向仁、雷向义和雷向礼三人知道,雷大强一心只放在卫氏身上,没有过问;雷向智忙于求学,也没有过问。方子还没卖掉的时候,雷向仁干的活儿最少,却和雷向义、雷向礼平分卖炭的钱。雷向智之所以主张卖掉方子,就是因为看他不顺眼,为雷向义和雷向礼抱不平。卖掉烧炭方子的时候,担心卖掉方子之后雷向仁可能还会生事,雷向智特意将文书的内容念给雷向仁、雷向义和雷向礼听过,要求他们三人都按了手印不说,还在文书中说明,万一发生方子泄露之事,只追究泄露方子的那个人,不追究连带责任。这其实是为了保护雷向义和雷向礼。雷向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为了钱,雷向仁果然做了蠢事。
    雷向仁颇有些急智,很快镇定下来,若无其事地问:“原来您就是刘爷,不知刘爷找我有何贵干?”
    刘宝富不急不怒,“和爷装?那爷就和你明说,前段时间万柳县的一间炭铺里出现了与我刘记一模一样的无烟炭,是你把烧炭的方子卖给他的吧。”
    “居然有这事?”雷向仁立即否认,“绝对不是我!刘爷,你应该知道当初知道方子的不止是我,还有我的三弟和四弟——难道是他们?”
    刘宝富怒极反笑,“早就听说青山村的雷向仁没皮没脸今日爷我算是见识到了。雷向仁,你以为如果没有调查清楚的话,爷会打草惊蛇?要不要爷去把所有见过你出现在万柳县的人都找来?嗯?”他一脚将雷向仁踹倒。
    雷向仁疼得脸色雪白,半晌说不出话。
    “当初的文书上写得清清楚楚,一旦泄露秘方,要么赔偿一万两白银,要么就去坐一辈子牢。雷二爷,不知你打算选哪条路?刘宝富冷声问。
    雷向仁死鸭子嘴硬,“刘爷,真的不是我……”
    “抓起来!”刘宝富懒得与他罗嗦。
    两个打手立即像拎小鸡似的将雷向仁提起来。
    “不,你们不能抓我!我五弟在京城里当官,我妹夫是崇恩县的县令!”
    刘宝富被他逗乐了,笑得闪俯后爷;他的打手们也都捧腹大笑。
    有一个打手眼泪都笑出来了,好心地提醒被他们笑懵了的雷向仁,“你五弟只不过是个七品芝麻官,妹夫也是山高皇帝远。我们家爷的表叔可是京城里的四品大员!不知死活的东西。呸!”
    雷向仁双腿一颤,霎时,一阵骚味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赵氏从外面回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见有人要抓雷向仁,立即跑过去护住他。
    “你们想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还有没有王法?”
    刘宝富耐心全失,“带走!”
    “来人啊,救命啊——”赵氏大声尖叫。
    一个打手一掌把她挥开。
    赵氏跌坐在地,腹部一阵剧痛,低头一看,浅绿色的衣裙被鲜血染红。她微微一愣后,反应过来,又气又恨,失声痛哭尖叫,“你们杀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刘宝富冷漠地她一眼,一甩袖子,“走!”
    两个打手一脸嫌弃地抓着雷向仁的胳膊,被尿骚味逼得真皱眉。
    雷向仁急中生智,“你们抓她,是她让我把方子卖给其他人的!”
    刘宝富一行人均停下脚步,看着雷向仁的目光就像看着一坨狗屎,充满鄙夷而不屑。
    雷向仁还以为说动了他们,赔笑道:“抓她,抓她,都是那婆娘惹的祸!”
    赵氏难以置信地瞪着雷向仁,眼珠一动不动,脸上的肌肉完全扭曲,狰狞可怖。
    几个打手拖着雷向仁继续往前走。
    “刘爷,求求您放过我吧,我不想坐年……”雷向仁眼泪鼻涕一起流,一计不成又生另一计,“等等,等等!我赔钱,赔钱!我大哥雷铁你们都知道吧?他是双飨楼的老板,他有钱!”
    看热闹的村民(原文缺)
    “喔?”刘宝富怀疑地看着他,“你们家的情况爷都调查过,你和你大哥的关系可不怎么好。”
    雷向仁自信地道:“再怎么说我和他也是亲兄弟,他敢不管我?”
    他还不知道,他家的邻居听到他家的动静就跑动悠然田居把事情告诉了福叔。福叔又将事情汇报给雷铁。
    一行人走到半路,雷铁就出现了,面无表情地站在路中央。
    “大哥,救我!”
    这声“大哥”是雷向仁唯一用了真情的一次。
    可惜,雷铁根本没看他一眼对刘宝富说道:“我和他没关系。你不必带他去悠然田居碍我媳妇和儿子的眼。”
    “阁下就是双飨楼的雷老板?”刘宝富是精明的商人,无意与他为敌,很是客气,“久仰大名。”
    “幸会。”雷铁淡淡点头,飞身离开,轻功出神入化。
    刘宝富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雷向仁绝望地看着雷铁离去的方向,两眼一翻,晕死过去。
    围观的村民没有一个同情他,村民们的心早就偏到秦勉和雷铁身上了。
    当天晚上,听到大宝和二宝的哭声,邻居才发现赵氏怒火攻心居然坐着就断了气。
    第163章  雷老三、雷老四和雷老五
    虽然雷向仁和赵氏都很招人厌,村民们也没想到他们夫妻俩会是这样的结局,可怜大宝和二宝小小年纪就失去父母。
    雷向义和雷向礼只能请了大伯娘来操持赵氏的丧事,一面火速写信去京城报丧。等二人收到回信,已是十几天后。
    信是雷向智写的,雷向智在京城也不容易。
    雷大强和杜氏得雷向仁出了事之后,让雷向智写信给雷铁,想让雷铁和秦勉出钱把雷向仁给弄出来。雷向智没有照做,他认为,让雷向仁在牢里蹲几年是好事,兴许吃些苦头会受到教训,如果过个两三年雷向仁有长进的话,他再想办法;如果雷向仁毫无长进,也就作罢,只当没有这个哥哥。雷大强和杜氏权衡之下,还是决定听小儿子的话。毕竟,他们要靠小儿子养老,而不是二儿子。赵氏之死,雷大强和杜氏只唏嘘了两句,没有任何交代。至于雷大宝和雷二宝,雷大强和杜氏的意思是,让雷向义和雷向礼收养。雷向智就此事致歉,在信中坦言,他在京城还没站稳脚,顾不上大宝和二宝,随信送回二十两银子。
    雷向义和雷向礼都不愿意收养大宝和二宝。如果只是将两个孩子拉扯大,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教导他们成人却是一项很大的责任。大宝和二宝的性子早就被雷向仁和赵氏养歪,雷向义和雷向礼自认没有本事把他们扳回来,而且还担心大宝和二宝无形中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人,都有有私心的。
    兄弟俩商量了一下,又给雷向智写信,将他们的顾虑说了。在等待雷向智回信期间,兄弟俩都没将大宝和二宝领回家,只每天给他们送三顿饭,并督促他们去学堂。在吃和穿上,兄弟俩都没有亏待大宝和二宝,自家孩子有的,大宝和二宝肯定有。但是,雷大宝和雷二宝还没有意识到,如今的他们没有雷向仁和赵氏护着,已经没有任性的资格。小兄弟俩还是像以前一样顽劣和蛮横,甚至对饭菜稍有不满就对钱氏和孙氏破口大骂,将赵氏学了个九成,以致于雷向义夫妻和雷向礼夫妻对他们二人更加不喜。
    没过多久,雷向智回信。雷大强和杜氏让雷向义和雷向礼将大宝和二宝送回赵氏的娘家,雷铁、雷向义、雷向礼和雷向智四人每年出二两银子给赵家,到大宝满十六岁为止。
    雷向义和雷向礼作为大宝和二宝的亲叔叔,出些钱扶助孩子长大是应该的,两人都没有意见,但默契地都没有对秦勉和雷铁提出钱的事。
    两人抽时间到里正那里去了一趟,说明要将大宝和二宝送回赵家之事;雷向仁的房屋,能租出去就租出去,毕竟房子长期无人居住的话坏得快,租房所得自然都归大宝和二宝所有,雷向义记下帐,暂时代为保管。雷向仁家的田产也租出去,所得同样归大宝和二宝,等二人长大后再交还给他们。这几件事都要麻烦里正做个见证。
    赵氏的娘家没有分家,本来不同意收养大宝和二宝,但一听说每年有六两银子可拿,又同意了。
    大宝和二宝被送走后,雷向仁家的事全部了结。
    过了几日,雷向礼来到秦勉家向他和雷铁借钱,打算在家里开一间杂货铺。
    秦勉对此非常支持,以前他就发现雷向礼有些生意头脑,如今看来,确实如此。这几年,因为加工园的存在,村民们家里的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隔三差五地都舍得花钱买一些小菜给饭桌上加个菜;不少村民很乐意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两个铜板,等到卖货郎来了可以买些零嘴吃;此外,附近的几个村也有人到加工园来上工,如果青山村有杂货铺,他们家里想买个针头线脑的就方便多了,不用大老远地跑到镇上去。所以,雷向礼在村里开个杂货铺确实是有赚头的。
    秦勉很大方地借给雷向礼二十两银子,并且给他传授了一些生意经。
    雷向礼颇有所得。过了十来天,礼记杂货铺开业,卖的都是村民们经常用到的东西,比如油、盐、酱、醋、茶、糖、酒、针、线等等,还有一些小菜,比如炒花生米、油盐炒黄豆、酸菜、酱肉这类,以及各种便宜又好吃的零嘴,对村里人来说货物非常齐全,而且基本上每一样都比镇上要便宜半文钱或者一文钱。不仅如此,礼记还允许本村人赊帐,一个月结一次帐,但如果有人连续三次拖欠,以后都不再赊帐给他。此外,这里还帮村民们代卖他们做的小手工艺品,比如小萝筐、小篮子、小荷包等,为村民们提供了方便。
    为了给雷向礼拉生意,秦勉还让雷秦乐把家里的腌制的留着自己吃的咸鸡蛋抱了一坛去寄卖,每个咸鸡蛋卖一文钱,受欢迎得很。
    孙氏心灵手巧,偶尔还给一些熟客赠送一些自己做的小点心。雷向礼热情,孙氏善良,本村的村民以及隔壁几个村的村民们逐渐习惯了来这里买东西。学堂的孩子们下了学时不时地就要跑去买一些小零跑,比如炒瓜子,一文钱的分量不少,能吃得很过瘾。不到半个月,礼记杂货铺就站稳了脚,生意红火得很。
    一看四弟也有了赚钱的营生,雷向义和钱氏都坐不住了。两人都不懂手艺,只会种地,一时半会儿要想出来钱的主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后,还是钱氏有了主意,村里的吴敌不是养鸡发了财?他们可以养鸭子。村里有好几个大池塘,还有一条河,完全具备养鸭的条件。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吃鸡蛋和鸡肉的人多,所以养鸡能发大财;他们养了鸭子,鸭蛋和鸭卖得出去吗?
    夫妻俩想到秦勉是个会做生意的,便去向秦勉请教。
    秦勉对他们的主意表示赞赏和支持,建议他们先少养一些积累经验,因为两人都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完全不必着急。学到经验之后,再增加养殖的数量也不迟。至于鸭蛋和鸭肉的销售,更不用担心,只要开发出鸭蛋和鸭肉的多种吃法,一定卖得出去。
    夫妻俩对秦勉的生意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