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才能深切体会吧。
    两年前,郭小年这个名字被朝中臣子记住。
    刚才说的章大人,即户部掌事,许是久未开启家中保险柜之故。
    所以,在管家请长假不在时,竟如何也找不到保险柜的钥匙。
    可是他又急着从保险柜里取印章去提钱,看他这般出糗,朝中臣子纷纷笑话他望‘钱’兴叹。
    雅歌知道后,便指引他去一趟宫外的‘同心会馆’。
    他莫明其妙的去了,令他没想到的是:同心会馆的老板,很快便告诉了他钥匙的所在位置。
    他回去一找,果然就找到了。
    朝中很快沸腾了,一时间,哪家忘了什么,都去同心会馆问。久而久之,郭小年其人,还未进宫做官,已被大臣们视为了‘好朋友’。
    正好,原大理寺卿福泰病重辞了官,不等女王发话,这些臣子便想到了他。
    自然,这其中的奥妙,各人都心照不宣了。
    ※※※
    文宣殿·早朝。
    众臣都还未开始议政,便有侍卫一路通传,匆匆来报:“启禀摄政女王,八百里急报:礼亲王、咸亲王两位王爷点兵,正朝京城而来。”
    自雅歌登基做女王后,为了安抚礼郡王、咸郡王,于是便加封了他们亲王。
    来者不善!
    雅歌不敢大意,待那侍卫退下后,即转向大臣们:“众位卿家,两位王爷带兵进京,未知卿家们对此有何看法?”
    莫非他想来个里应外合
    丞相第一个站出来。回道:“女王陛下,依臣愚见,两位王爷历来对朝廷存有不满之心,此前便有传闻,说两位王爷以皇朝两位先帝后继无人为由,多番游说朝中大臣,请求从二位王爷的子嗣中,挑选一人册为太子,此番二位王爷未经传召,即带兵进京,必心怀不轨,望陛下命三军早做准备!”
    张苏民所说,也是雅歌一直担心的事。
    皇室现在太子之位悬空,且永乾、建文二帝并未留下一子一女。
    两位亲王又怎会放任江山落在一个外人手上,而不打太子之位的主意?
    她更心知肚明:当初,没有一人站出来反对她登皇位,除了她确实口碑不错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飞檐走壁、半人半仙的法力。
    此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皇位的诱惑,就算她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也不能阻挡那些‘有心人’的算计了。
    特别是一直按兵不动的李宏山。
    此次两位亲王进京,若没有李宏山从中挑拨,谅他们胆子再大,也得事先上个折子什么的。
    当前,还真的猜不透李宏山会以何种方式对她出手。隐隐地,心中又想:莫非,李宏山想来个里应外合?
    ※※※
    落了朝后,雅歌没打招呼,便随便地带了几个随从,至了三军绿营。
    李宏山显然没料到乌雅歌会来得如此突然,此时急急忙忙出来跪迎:“老臣不知摄政女王驾临,接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老国公勿须多礼,快快平身!”雅歌上前一步,对他虚扶了一把,然后略带了歉意,说:“是朕突兀才对,还请国公你勿要见怪!”
    “老臣不敢,女王陛下,请入内说话!”
    进了营后,雅歌挥手示意一众无相干人等退出大帐。
    待只剩得了她与李宏山后,才听她道:“老国公,早朝上人多,朕不好多问,此下这里无人,朕想听听你对两位王爷点兵进京的看法!”
    老国公隐退
    李宏山立即肃立,答:“回女王陛下,二位王爷本是皇家宗族,以老臣看来,他们也就是回趟家罢了,其实也没什么。”
    “哦?”雅歌讶异于他的‘平常之心’。
    问道:“如此说来,老国公也赞成太子人选,从两位本家王爷的子嗣中册立喽?”
    身为兵马大元帅,就算有人带兵进宫,他也这般的不在乎。
    如此轻敌之心,又岂非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元帅之作为?
    雅歌暗暗心想:看来,我猜得果然没错,这个李宏山,已然与两位王爷站成了同一阵线!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就算所有的人都惧于她的法力,可是只有她自己明白:怪力乱神!
    她不能一错再错,那会陷轩辕永凌永不超生的境地!
    听问,李宏山便如实答道:“回女王陛下话,如今朝中太子之位确实虚空,也确实后继无人,为了国家千秋万代,册立继承人迫在眉睫,陛下,您说呢?”
    “嗯,老国公所言极是!”雅歌点了点头,继而明朗起来:“如此,就只等两位王爷到来再行商议了,但是安全问题,不得不防,还有劳老国公你加紧练兵,早做防范!”
    “女王陛下,”哪知,李宏山却意外地下跪,请旨起来:“老臣这年纪日益老迈,近日时时发觉力不丛心,恳请陛下应允老臣隐退!”
    呵呵,在这个时候隐退?想让三军无头,乱成一团么?
    雅歌不动声色,想了想干脆答应了他:“既是如此,朕也不好强求,未知国公预备在何处养老,可要朕安排?”
    此下,倒换得李宏山一愣。
    他以为,乌雅歌至少会推辞一番的,哪知她如此爽快便应了。
    心中便想:莫非,她早有准备?
    但话已出口,想要后悔,已然来不及了。
    只好谢恩,道:“多谢陛下成全,老臣已在姚城置妥了房产,打算近日就搬移京城!”
    心烦意乱
    接着,便一一将虎符、军令牌等物交接。最后,乌雅歌看着他离开了军营。
    直到他的背影彻底不见,雅歌才着人去传唤一个人——刘成武。
    无人知道,这个刘成武是轩辕永凌在时就暗暗培养的一个人。
    他对兵法见解独到,曾跟着李宏山拼杀沙场。
    只是,他的多番见解却得不到李宏山的赏识。因此,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
    轩辕永凌也是无意中听到李宏山责备他自作主张的时候,才注意到他的。
    后来,李宏山因儿子李单一案,辞了兵马大元帅一职,轩辕永凌便正式培养他,让他在军中潜伏,等待时机。
    哪知——
    “末将刘成武,参见女王陛下!”思想间,刘成武已被带到。
    雅歌一惊,赶紧抬头,见得面前的男子约莫三十有五,阔额高鼻,一脸正气。
    当下请他平身,有意问他:“刘将领可还是朕与高帝心目中的刘成武?”
    刘成武一振,再次下跪,大声答:“圣上栽培之恩,末将至死不敢忘!”
    “很好,朕下旨,封你为成武大将军,暂行兵马大元帅之职,你可胜任?”
    “蒙陛下隆恩,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雅歌微微放了心,亲自将他扶起来后,将刚才与李宏山的谈话与他说了。
    末了又问:“依你所见,此下我们首先应该要做些什么?”
    刘成武立刻答:“回陛下,依末将看来,此下我们应该即刻重整三军,以正军心,严防逃兵。”
    雅歌顿觉有理,李宏山突然辞职,本就是为了乱军心。军心一乱,士兵势必出逃。
    说不准,李宏山已秘密唆使了部分人在捣乱了。
    想到这些,雅歌只觉心烦意乱,这个李宏山,他究竟要怎样?
    他自己都说了,年纪老迈。
    难道,他还指望两位本家王爷造反成功,分他一杯羹么?
    他没有安全感
    其实,归其底,还是李宏山的私心作怪,他没有安全感,总怕她对他李家不利,所以才......
    等等!
    一个激灵,雅歌突然想起一事:李宏山的暗兵!
    “对了将军,朕记得当初建文帝登基之时,李宏山曾秘密出动了三万兵马助他,现如今这些兵马何在?”
    刘成武便答:“回陛下,按兵部的说法:老国公当时是向两位亲王借调了三万兵马,并非他挥下有养兵;因后来两位亲王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兵部也没做追查。可是末将却觉着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一直在暗中追查此事。”
    “那么,你可查到了什么?”雅歌一振,紧问。
    哪知,却换来刘成武沉默地摇头。见此,雅歌免不得要失望。
    在军中待了大半日,乌雅歌总算弄清了李宏山舍得隐退的原因:原来,军中将士对轩辕永凌极是敬重,当日李宏山领兵三万助太后的行为,在这些将士的眼中,就如同叛变!
    再加之,他原来的一些旧部,早已被轩辕永凌调离岗位。
    所以,重新继任兵马大元帅后,军中将士对他成见极深,多数时候也不愿听命于他,甚至还在背后对他冷嘲热讽。
    想他军功显赫的兵马大元帅,又岂能忍受此般白眼?隐退,也是迟早的事儿。
    只是,只有这个原因吗?
    得知了这些,雅歌不禁摇头为他感到惋惜。不管李宏山如何错,但他为轩辕朝立下军功无数,这是无法抹灭的事实!
    曾经,轩辕永凌视他为唯一的亲人,哪知竟弄至今日这步田地。
    雅歌想:李宏山一定恨透了她。因为,他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他一定会认为今日种种,全是她这个乌霞国的十三公主,为了向他报复当年的亡国之仇!
    一抹苦笑,悄然浮上嘴角。
    这些领兵作战上的事情,雅歌自认不懂。此时,也只能寄望于刘成武与这帮军中将士了。
    京城迎来了两位王爷
    十日后,两位亲王率领的兵马如期至了京城十里开外,派人送上折子,请求进宫。
    雅歌寻思了好久,遂命他们于城郊就地驻扎,等候传召。
    探子上报的字数,此次二位亲王所带的兵马,加起来也只有两万多,以京城目前的军力,对付两万兵马倒不足以为虑。
    她所担心的是:他们的援兵、以及暗兵究竟有多少。
    还有李宏山这个人,着实令她发愁。
    以前,他背信弃义,帮外人对付轩辕永凌的朝廷,她尚可以理解为:他是为了替儿子李单出一口气。
    可是此下,他又为了什么呢?
    “报——”外间响起传话侍卫的喊声,雅歌一怔,即宣了进来。“启禀女王陛下,接到三百里加急信函,请过目!”
    雅歌便接过,启开,微微几眼已变了色。“来人,即刻宣郭小年觐见!”
    郭小年匆匆而至。
    不等他行礼,雅歌便招手示意他过去,然后将案上的信函交于他看。
    末了说:“李单在服役期无故失踪,会不会跟李宏山突然隐退有关?”
    郭小年将手中的信函重新装入信封内,蹙眉沉吟了好一会儿,开口说道:“种种迹象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