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罪给定到她萧燕的身上了。
    “当然。”和珅就是心里再急,他也不会在此时给萧燕压力。既然他们的身体都没有问题,怀上孩子是迟早的事,他愿意等。
    和珅的话让萧燕的心定下来了。对于萧燕来说,只要和珅不急,她就能把心中大石放下。
    抛去关于孩子这个沉重的话题,两人聊了一些彼此在今天遇到的趣事,然后和珅把话题转到他的公事:“萧燕,后天我要动身去云南。”
    萧燕停下卷弄着青丝的手,问道:“这么远?去做什么呢?”
    “去查云南总督李侍尧贪赃一案。”
    “要多长时间?”
    “李侍尧战功赫赫,根基深厚,不易查。查案、路上来回,只怕至少也要三四个月。”
    “这么久?”萧燕翻身面向和珅,眸中满是不舍:“我们自成亲以来,还没有分开过这么久。”
    和珅俯下头,与萧燕额心相碰,笑道:“不舍得我?”
    “才没有呢!”萧燕伸手搂住和珅的脖子,口是心非。
    “真没良心,我可是很舍不得你。要不是路途遥远,我非要把你带上不可。”
    “你老是这么假公济私,也不怕御史参你。”
    这两年来,和珅也有外出办差的时候,只要路途不远的,基本上都会把萧燕带上,他办完差事了,再陪萧燕在当地玩上两三天才回京复命。
    “京官办差也没说不许带上家人与下人。”和珅说得轻描淡写。
    他带萧燕一起到外地办差,不是没有御史参过,毕竟他年纪太轻,平步青云,攀升得太快,不知道招惹了多少人眼红,想把他扳倒的人一大堆。
    出外办差带着夫人,估计也就是他们唯一能找到可参他的事,但是参他的御史被乾隆召见了之后,就再也没拿这事来盯过他。
    和珅冷笑,这件事参不倒他,那么,他们别想参倒他。
    和珅自从知道了史书上自己的命运后,做事就更为小心谨慎,滴水不漏。如果还能让他的政敌找到他一丝一毫的把柄,他就把和珅两个字倒过来写。
    萧燕见和珅不甚在意,便也不在意。她轻轻地吻上和珅的眼睛,呢喃:“你明天休沐吗?”
    和珅眸光一沉,翻了个身,把萧燕压在身下,灼热的吻落在萧燕的耳垂上,在萧燕的耳边轻声道:“明天休沐。”
    “唔……”
    屋外明月高悬。
    夜,正长着呢。
    说实话,和珅到云南去了,萧燕刚开始那几天真的觉得挺逍遥自在。不用操心和珅的衣着;不用费心地安排他的饮食;不用担心他因工作忙碌,而不好好吃不好好睡,整个人轻松得不得了。
    果然,和珅偶尔出下远门,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十天后,萧燕便推翻这个想法了,她开始想念和珅了。
    古代女子真的没什么生活寄托,绕是萧燕从现代穿来的,也觉得突然失去了生活重心,日子开始有些难以消磨了。
    和府里只有萧燕、小霁雯与和琳在,而小霁雯与和琳实在是不用萧燕怎么操心,萧燕越发觉得无聊,便经常去串门。这段时间,萧燕的社交活动,急剧频繁起来。
    串门多了,连乾隆、老佛爷都知道萧燕日子过得太无聊了,便常常宣她进宫说说话。
    这天,萧燕无视福康安想杀人的视线,跑去和晴儿消磨时间。
    看着福康安一脸黑色地离开了,萧燕笑道:“额驸爷的脸真黑啊!堪比包龙图。”
    晴儿摸了摸已经隆起的肚子,好笑地道:“你怎么老是惹瑶林生气?”
    “哪有?是你家额驸先看我不顺眼的。”
    虽然萧燕也知道福康安为什么看她不顺眼,不就是她来的次数多了一些,打搅到他与晴儿甜蜜的一点点时间了吗?
    这福康安也太小气了,她能占用晴儿多少时间呢?亏得致斋离京前还托他要关照和府的人呢?她这不是亲自前来让他关照了吗?还不领情,太没男子大丈夫的气概了!
    福康安幸好不知道萧燕在想什么,否则,准得吐血。
    “我看你是日子过得太无聊了。”
    “是挺无聊的。晴儿,富察大人去年到甘肃平民乱的时候,你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
    “也就这么过呗。”晴儿看了看萧燕,心里暗叹了一声。她在福康安出征时,虽然担心,却因为她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儿要照顾,日子仍然过得很充实。
    萧燕坐到窗边,托腮望着窗外的景致,叹道:“唉,致斋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晴儿见状,打趣道:“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萧燕囧:“晴儿别念了,我没这么惨吧?”
    “我可觉得你这症状比……”晴儿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推门而入的福康安打断了。
    “晴儿,皇上派了路公公过来,宣还珠格格进宫。”
    “呃?这个时候,来你家宣我?”萧燕惊讶地瞪大眼睛。
    福康安神色有些凝重,他点了点头,道:“和琳出事了。”
    萧燕吓得站起来:“出什么事了?”
    “遇刺,受伤失踪。”
    “什么人做的?跟着他的人呢?还有活着回来的吗?有派人去找吗?”萧燕急得一叠声问道。
    和珅就这么一个宝贝弟弟,若是有个万一,萧燕不敢想像和珅从云南回来后会怎么样。
    福康安神色越发凝重,沉默片刻道:“已经派人去找了。你先进宫吧,路公公还在等你。”
    萧燕纵然心里着急,但也是不敢怠慢宫里的人,便点点头。
    刚迈出一步,她觉得有些不对劲:“路公公是皇阿玛身上的大太监,怎么会来宣我?就算是皇阿玛想念我了,也不会派路公公来的,而且还是到你的府中来宣我?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福康安听着萧燕的话,神色又凝重了几分,他再次沉默了片刻:“许是皇上特别想你,才会派路公公来宣你。应该是到过和府了,所以才知道你在我家,然后才来我家宣你。”
    萧燕无法相信福康安的话,尤其是在看到他越来越凝重的神色。她看了看晴儿,再望着福康安,眸光犀利:“富察大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福康安沉默不语。
    晴儿见状,打圆场道:“小燕子,你别急,也许真的是皇上特别想念你。”
    萧燕此时心急如焚,语气坚定地说:“富察大人,你说吧!我能承受的。”
    福康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刺杀和琳的人已经抓到了,并且招出了是受云南总督李侍尧指使。皇上为此,担心你也会因此遇刺,特意宣你进宫小住一段时间。而军机处刚刚收到从云南送来的八百里急件,致斋……他在云南遇刺……失踪了。”
    “……”萧燕张了张口,嚅动着嘴唇,想开口再问清楚一些,但是,她还没有吐出一个字,便两眼一黑,不醒人事了。
    第五十三章 ...
    53
    萧燕情急攻心,晕迷过去,幸好明月扶得及时,否则,都不知道会不会摔着了。
    晴儿在一旁给吓坏了,她有些气急地对福康安道:“你也真是的,她让你说,你就真的说了吗?还说得这么直白,你不会说得更婉转一些吗?”
    福康安一边让人去请因晴儿怀孕而常驻在他家的太医来,一边安抚着晴儿:“不要担心,应该是情急了,才会晕过去的。”
    其实福康安也意外萧燕会晕过去。
    毕竟当初他撞见萧燕假冒格格的事时,她都能迅速地镇定起来,并还冷静地用语言拿捏住也他,这样心性的女子,福康安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有足够的坚强。所以,当萧燕说她经受得住时,他便不再犹豫地将实情告之。
    谁知道……她竟然晕了。
    看着她晕了,福康安心里虽然着急,却也为和珅感到欣慰。原来这女子并不是都一直冷静镇定的,只是当初她还没有遇到让她失去冷静的人罢了。
    太医诊脉之后,证实萧燕确实是一时情急,气血翻涌,才导致昏迷。他给萧燕扎了两针,萧燕便迷迷糊糊的醒来了。
    萧燕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和珅的事。
    福康安知道的也有限,萧燕便也不再多问了。
    萧燕勉强自己爬起来,马上跟着小路子进宫,她相信,那位坐在养心殿中的人,对此事,更为清楚。
    见到乾隆的时候,强忍心中的着急,向乾隆行礼,乾隆走了下来,亲自扶她起来。
    “皇阿玛,致斋他……”
    “和珅失踪了。”
    “为什么会这样?”萧燕不由自主抓紧手帕。
    乾隆看了看她手中已经抓得皱成一团的手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和珅已经查出李侍尧贪赃枉法的证据……”乾隆想了想,觉得萧燕大概不知道李侍尧是谁,便又解释了一下:“李侍尧是云南总督,立下了不少战功。打仗出来的人……大概就是因此才会不甘心认罪,才会想着与和珅同归于尽吧……”
    “同归于尽……所以才会连和琳都不放过吗?”萧燕的心紧紧地揪起,和琳,和珅唯一的弟弟也跟着遇刺失踪了。
    同归于尽,好一个同归于尽!
    乾隆见萧燕瞬间惨白的脸色,心也一揪一揪的:“孩子,和珅自幼父母双亡,继母不慈,亲友欺侮,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仍然能将唯一的弟弟带大,并且兄弟俩都特别地出息,你要相信,他此次仍然可以渡过难关。毕竟只是失踪。”
    乾隆的意思,萧燕明白。没有见到尸体,便不能说和珅已经死了。
    可是,纵然明白,心又怎能放下?
    萧燕此时心中只有满满的后悔。
    若她不曾对和珅说过未来的命运,那和珅就会按照他自己本来制定的计划走下去,那么萧燕至少知道,乾隆不死,和珅绝对不会死。
    而不是如今现在这般,不晓得和珅远在云南,是生是死。
    如果是因为一心想改变命运,而导致和珅英年早逝,那又让她情何以堪?
    望着萧燕已经白得有些透明的脸,乾隆张了张口,想安慰她,却也知道此时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萧燕这两年多在和府的生活,乾隆不是不清楚。女子本就容易动情,容易深情,而和珅对萧燕也很好,又怎能不让萧燕情根深种?
    乾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至今仍然记得,两年前,看到萧燕与和珅一模一样的笑容时的震动。只有深爱了,才会在举止动作像了对方而无所察觉。只有深爱了,才会在对方不在身边时,成日无聊。
    事到如今,唯有盼着和珅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你留在宫里小住一阵,你府里的那个义女,朕已经派人接来了,如今在老佛爷那儿。老佛爷想来也一定叨念着你,先去给她请个安吧!”
    “是,孩儿告退。”萧燕有些木然地给乾隆行了礼,告退。
    乾隆望着合上的殿门,踱步回到龙椅上。
    龙椅前的明黄书案上放着一个被血染红的石青色荷包。
    这荷包随着云南的八百里文书一起送到御前,是在和珅遇刺的地方找到的。
    乾隆拿起荷包,这荷包的缎面上绣着几根小草,绣法稚嫩,一看就知道是初学者所绣。
    打开荷包,里头放着一束染上血迹的青色绣线,还有一束青丝。这束青丝长短不一,可以看出是事后整理,想来,是一根一根地收集起来,然后才束成一束。
    和珅……
    确实是一个好女婿……
    “格格!”忽然殿外惊呼声响起。
    乾隆心里一惊,视线扫向站一旁伺候的小路子,小路子马上额上冒汗,向乾隆行了个礼,才出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不一会儿,小路子急忙进来回到:“万岁爷,还珠格格晕过去了。”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