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
“天下臣民都会好好保护他们的,咱们华夏子孙自然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人,您放心,不会有任何敢于欺负的!”
“师傅...”低下头抹去脸上的泪。
“师傅,文若大人和公达大人,已经先去了,友若先生说会照顾他们的,您放心!”
“现在,您不用再担心我了。文远将军和奉孝先生都在您身边了,你们为这大魏付出了一切也都安心吧!”
“师傅,我没有成为眼里只有权力的人,我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我的!”
撒出最后的骨灰,俯下在地上痛哭出声,“师傅...”
司马懿和诸葛亮起身上前扶起最前面那颤动的身体,“皇上,太傅生前最是心疼你,这样不是更让他担心吗?”
曹丕站起身,将骨灰坛推落海中,转过身他仍旧是那个君临天下所向无敌,一手建立大魏赫赫声威的第一任皇帝!
“太傅追封赵王,先车骑将军张辽追封燕王,先丞相郭嘉追封韩王!”
傅彦郭奕随即跪下谢恩,“臣等谢陛下!”外姓王这些年也就先主曹操的魏王和曾经的孙权吴王,而如今...皇上对太傅感情之深令人感慨啊...当然不少忠君迂腐之辈庆幸太傅早已去了,不然朝中一家独大可不是幸事。
曹丕凝视海天一线之处,曾记得师傅说,那里还有着更广阔的土地。人,眼光还是要看得长远些!三十多年的生命里,师傅几乎伴随了他的所有,然而今天,终究离开了...
可是,第一见面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师傅,当年那个孩子,终于长大了,你可是会感到欣慰?
张辽西征
要说马超和庞统有什么私仇也算不上,不过是庞统拿他和张辽开玩笑那次,当然之后就是因为“丑鬼”这个称呼的缘故,庞统没少给马超小鞋穿,养成了马超只要是由庞统参加的所有事件都要细细参详其中有没有诡计的习惯。由于马超在草原上有着神威天将军的威名,原先自然出战都是独自领兵,而如今他的能力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失去的领兵的权利,他心中早已有点小计划了,再就是他对张辽不仅佩服更是坚定的信任,所以让他独自走子午小道才没有任何意见。不过他到底是北地平原上长大的人,对西川山地不能说一筹莫展也算得上深恶痛觉,他自十几岁开始征战以来从来没有过如此大的损失,更何况还是在没有面对敌人的情况下(马将军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类天敌对待),这让一向高傲的马超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张辽,他不敢也不愿指责,傅乾有张辽在他更不敢怎么样,司马懿跟他是同病相怜,那么另外的一个人就只有-----倒霉的凤雏先生庞统了!
其实只要马超不用武力的话,庞统是不会怕他的,但是一向以武力为傲的马超可能忘记他的强项吗,那就像庞统不动脑子一样没有任何可能性。所以...当张辽得报,庞统被马超揪着衣领拉到军帐教训时,只是浅浅一笑,“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像下孩子一样?仲达,等他们玩的差不多了,你去劝解劝解。”
司马懿从十几岁被傅乾抓到他家里,无论武艺还是兵法都受过张辽的指导,所以对他可是尊敬的很,“是,将军!不过现在马上就要开战了,让他们两个这样闹,合适吗?”
张辽一笑,“不会开战的,至于原因,你自己想想看,然后如何开向益州的计划你来拟定。”
司马懿想想张鲁的性格,他也感觉如此,不过向将军认证一下还是必要的,“是,将军!”
看着司马懿离去后,傅乾立即躺在张辽的腿上,想想马超和庞统对着张辽笑了起来,“士元和孟起整个儿就是一对冤家,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不过咱们这样看着也挺有趣的不是,也给这么无聊的兵士们带来点娱乐,呵呵!”
张辽对他们之间的吵闹根本不放在心上,两人都是心里有底的人不会闹得太过,“孟起适合野战,士元也是计谋百出,虽然他们两个在防守上都有些缺陷,但让他们合作却征讨西域或着北地外族不是更适合吗?至于现在,就当他们是在磨合好了。”
傅乾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对曹操叫不出来主公两字,当然现在对曹操的骄傲自大也更是看不惯,皱皱眉头说道,“文远怎么想的那么多了,丞相才是最关键的人不是。”
张辽却是并不担心,就像一个将军渴望战场一样,曹操他注定的兵马一生,“不用担心,没有人不想着扩张地盘的,而且你不是成天对着子桓说,要打下西域各国,让那里成为我们的国土吗?”
“恩,但是也有些担心啊,我发觉丞相现在更喜欢的子建,你说会不会像袁绍那样废长立幼啊?”傅乾虽然对曹植也很有好感,但是他更关心的却还是曹丕,毕竟是自己养大的。
张辽失笑,曹操怎么可能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那样的曹操也就不是曹操了,“怎么会,袁绍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内部动乱才让咱们乘势灭了的吗,主公怎么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子建诗文采虽然较子桓为好,但是论起治理之道,子桓现在虽然年轻可也不让,如今主公征战在外,邺城不是交给子桓治理了吗?”
曹操有点非常多,但他多疑的缺点也没人会忽略,“可是子桓是在我们家里长大的,你说丞相会不会顾忌这个啊?”
“恩,那咱们就等子桓的继承已经定了之后,就请命驻外如何?”张辽也清楚这个,虽然现在曹操对他们放心的很,可是当曹丕即位之后,那傅乾的权力可是极大的了,再加上自己手中的兵马,张辽想着也感到有些担忧,曹操本来就是把持朝政的权臣,他可是不会让世上再出现另外一个的。
傅乾不是笨蛋,他当然这样最好,可是,“好吧,不过朝政风云我担心子桓他能不能承担的住?”
“这个你放心吧,还有奉孝和文若在,而且师傅也会帮着他的不是吗,并且你不是让他和文和先生多多接近吗?”曹操底下那么多的人才,他们眼光可是亮得很,哪个更适合即位他们会不清楚。
“也是,就他在征讨袁尚时他的表现就不错,我真是想的太多了。”傅乾点头认同,他不过太过担忧而已。
张辽笑笑笑他,“自己养大的嘛,你在他身上放的心思可是比对彦儿还重。”
“恩?”傅乾有些不好意思,自己真的对儿子有点冷落,等回去要好好补偿补偿了,不过目前还是关注战事比较好,“文远,你看这个汉中太守还要多长时间才能来降?”
张辽抬头看看帐外,“快了,不过咱们早已经准备好了不是,咱们考虑考虑益州该怎么打吧,接下来可是不容易。”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土国,如果占领的话,那么无论什么时候起兵事,都不必担心再有粮草的问题,所以在郭嘉的计划里,这个地方第一要拿下,并且要牢牢的守住。
然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过看看益州的情况,谁能舍弃,西汉最鼎盛时期,益州曾拥有人口七百余万。后经黄巾之乱,益州人口大量减少,但经过刘焉、刘璋父子统治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益州局势并未像中原各州因为军阀混战而进一步恶化,所以仍有将近五百万人口!其中蜀郡、永昌郡、巴郡各有人口一百余万,是益州人口最多的三个大郡。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可是相当恐怖的,远非汉中区区二十万人口能比。而且刘璋虽然无能,可他手下却很有一些人才,文有法正,张松、董和、王累等人,武有严颜、张任、杨怀、吴懿、雷铜、吴兰诸将,可谓文武兼备,而且从汉中南下西川,路有天险相阻,剑阁、葭萌关皆为天险,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果然不出所料,张鲁来降了。也是,张鲁本人虽然才能不显,但他的五斗米教可是真正百姓的宗教,他这个被称为张天师的人,首先是五斗米教教主然后才是汉中太守,他自然清楚如果反抗的后果。并且曹操治下的百姓情况他并非无知,如此为了他的教徒,那么只有投降一途了。
当张辽派人前往曹操大军中报告后,派来钟繇前来汉中接管政事,张辽给他留下一万兵士守卫汉中。而汉中原本的将士当然跟随张辽大军前往益州。张鲁清楚自己在汉中的威望,所以为了避免曹操的猜忌,自请辞去汉中太守一职,钟繇继为太守,五斗米教正式成为国教,张鲁则被汉帝钦赐天师称谓,迁往许都定居。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住啊,实在是对不住,这段时间太忙了,呵呵,不过也忙过去了,这下可以开始继续更新了...
赤壁预备战
世界上能够看透生死的人真的不多,尤其是郭嘉,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有着太多值得他留恋的,不说和张辽抢傅乾这种行为他是如何的乐此不疲,就那个改变既定的历史轨道也让他期待不已,但是现在他却是想着为何自己没有给后世留下无限遗憾的情况下在北征乌桓时死掉,目前的这种现状太让人郁闷了,为什么曹操不能有危机意识呢?
虽然有着傅乾在21世纪的大部分记忆和他所见识的未来,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三国人物,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还是占据着思想的绝大部分。因此作为谋士的郭嘉也就只是个谋士而已,他只是出谋划策的人而并非是做决定的那个人。可是因为和曹操多年的交情,再加上他心底的责任心作怪,他不能像贾诩那样在被主公曹操拒绝后保持沉默,他考虑如何啊如何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一个人是渺小的,郭嘉现在是非常非常的认同这句话,就算他的能力如何的强大,到底还是无法改变历史。
刘备和江东孙权两家联合了...
江东周郎他灿烂辉煌的历史时刻也马上到了,联军总指挥的计策已经露出了苗头...
诸葛孔明也开始亮相江东了...
这个时候郭嘉期待的和周郎孔明的交锋,也让他精神高度的集中...
没有了凤雏的连环计,战船到底还是被铁索相连;没有所谓的蒋干盗书,蔡瑁、张允仍旧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罪名是练兵不利,出现荆州兵和曹兵的内乱造成大的伤亡;没有了黄盖的诈降,草船借箭还是发生了,毕竟谁也没办法任由敌军的任意接近。从这些方面来说诸葛和周郎在初始的阶段可以说是占据上风,但是郭嘉呀,到底也不是好相与的。虽然曹操没有听从他的话,舍弃锁战船,但是到底没有将所有的兵士压在这一局上。
对于战前的备战郭嘉还是想了好多,但是还是要先向曹操报备啊,“主公,虽然已经决定了将所有战船相连,但如此庞大,行动不便,所以还是再准备些其他的...”
无论曹操是多么的自大,他到底还是天生的王者,而且郭嘉他还是非常尊重的,“哦,奉孝说说看。”
“浮桥和建立水寨,每个大营同时建浮桥,而且在江面较窄处在江中建立水寨。”郭嘉一心想着能够一次性拿下江东,不能说他太过自信,而是谁都知道,只要曹操大军过了长江,那么...结局和显然。
荀攸对目前大营经常性受到小波的袭击很是头疼,这些水军依靠长江的优势,让人防不胜防,“主公还可以用铁索拦江,这样的可以防止江东水军的偷袭。”
郭嘉有点异想天开,他想起来那梦中所见大长江大桥,有点向往,“或者...可以直接建个长江大桥出来,那么咱们的骑兵一路直下...”
荀攸看了郭嘉一眼,笑笑也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