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亲人的存在,无论郭嘉还是程昱或者荀攸等人都比傅乾能说得上话。
而庞统则在一旁小声地嘀咕,“让我们扮坏人,他来扮好人,好事都让他做尽了。”
傅乾看着他笑道,“所以说什么时候你能不被奉孝算计,你就成神了。”
庞统瞅了郭嘉一眼,感慨“怪不得孔明不肯到这里来,有个郭奉孝在,哪里有出头之日啊。”
太小声了,傅乾没有听清,“你说什么?”
“没什么。”庞统低低说着,不过看傅乾的样子有点郁闷,“你被算计了怎么还这么高兴?”
“他不是让我们立了功了么,而且这里谁没让奉孝算计过,当然丞相和各位大人将军让奉孝算计的家都几乎养不起了!”傅乾不以为然地说道。
后来才到许都的庞统看来并不知道这件事,当然谁会把自己被算计的事大张旗鼓地说出来,“啊?!”
傅乾凉凉一笑,“所以,多巴结巴结奉孝吧!”但是似乎他那次是用自己和文远做靶子的吧,不过自己为何具体事情都记不起了呢?
不能不说当曹操的金牌谋士想算计一个人的时候,无论谁也也无法躲过,自然的徐母见到傅乾庞统还会拉下脸,但那也不过是因为自己被蒙骗后的面子问题,对待郭嘉等人时可是慈祥的老妇人面貌。
而徐庶的到来让曹操高兴不已,亲自带领人前去迎接。可是冷冷淡淡的徐庶还是见过母亲再说,不过这个时候曹操当然放心让他们见面,毕竟徐母说起来已经被收买了不是。
不过徐母到底不是普通的妇人,她尊重自己儿子的决定,只是说了曹操这里人对自己的态度而已,并没与说要徐庶效忠哪人,虽然她对刘备的印象还是偏向一些,可是这些天也想明白些了,曹操确实是个对天下百姓极好的人,而这里的人也都是人才。
但是这也让徐庶为难了,他可是答应不为曹操谋计的人,如今进退两难啊。而这种难处,郭嘉却是极为明白的,他悄悄地告诉傅乾,还是让傅乾和庞统来解决徐庶的问题。
庞统皱着眉头问道,“奉孝怎么知道元直曾答应刘备的事?”他虽然知道刘备最好感情投资,但是这种事情,郭嘉怎么知道的?
“奉孝当然知道,奉孝还有不知道的事吗?”然而傅乾却是对庞统的话感到奇怪,他从来不会疑惑奉孝的决定的,“而且奉孝对人心理的揣摩,还有就是丞相属下所有的斥候和探子可都是他和文和先生掌握的人,他知道此事有什么奇怪的?”
可是庞统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我总觉得好像奉孝无所不知的样子。”
“本来就是啊,他就是无所不知的,这每个人都知道啊,很多事情没发生他都能猜到,无论是袁家的事情还是江东孙家的事情。”可是傅乾就认定了奉孝当真是天才的。
庞统撇撇嘴,自己也很有本事的,为何都不了解自己呢,“国家大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也可以推测出来,不过这些小事他也能猜到?”
“依刘备的性格,让元直答应他这件事不奇怪吧,奉孝一说我也觉得就是这样,不然元直怎么会这么为难?”傅乾对庞统的表现有点好笑,曹操对他也很重视,虽然比不上郭嘉荀攸等人,因为他们多年的情谊无人能比啊。
庞统也觉得可能,“当然也对,恩,咱们就去劝劝元直吧。”
“奉孝说特殊时刻可以用上拳头。”这个时候傅乾突然笑道。
庞统也是很感情兴趣,这里将军都很厉害,找个比自己弱的也就是郭嘉,但是被所有人像宝贝似地捧着,自己可美誉能欺负的人,手有点痒呢,“什么?哦,对,男人么,还是拳头好说话!”
傅乾和庞统一块前去找徐庶,寒暄过后直接问道,“元直,接下来你的决定呢?主公他们还在等着你的决定呢,你该不会还去刘备那吧?”
徐庶低下头有点沮丧,“既然来了,如何还有面目回去?”
庞统和他多年的交情,直接开口,“那么就留下来吧,我们共事如何?”
徐庶面露难色,“可是...”
庞统和傅乾对视一眼,“你该不是真的答应刘备不会为主公出谋划策吧?”看着徐庶惊讶的表情,有点气愤地说,“该怎么说你呢?你这么多年的学习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你的心愿呢,你梦想呢?”
可是徐庶低下头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傅乾一拳打了过去,徐庶脸偏向一边,鼻血流了出来。而庞统则是有点失望地放下自己的拳头,瞪了傅乾一眼。
徐庶大怒,“你干什么?”
“打你!”傅乾瞪起眼睛,“什么君子?为了小义舍大义,这就是你所谓的君子?”冷冷一笑继续说道,“关于什么动乱统一啊之类的我不想多说,以前咱们都讨论过,我也明白你不是那种非得刘姓江山不可的人。但刘备虽然是英雄,可眼前却不是扶植他的时候。这个世上一个英雄是福音,两个英雄就是灾难,所以我们这些不是英雄的人,就只能让这个世界留下对未来对天下对百姓最有利的那个英雄,另外一个我们只能说抱歉了!”
徐庶不语,“......”
傅乾看着他的样子,感觉庞统再加把劲就可以完美完成了任务了,于是决定出去,把空间留给他们,“你们两个也好久不见了,好好谈谈吧。我先回去了!”
走出帐外,傅乾抬头,天空一片湛蓝,世界还是美好的,他绝不能让任何人破坏这份美好!不过心底也有些小小困惑,他不过普通的世家子弟,怎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愿望呢?但是这份疑惑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因为他看到对面朝着他微笑的人,银色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犹如天神,他何德何能能拥有这么完美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忽悠之所以是忽悠,就是当人家清醒的时候,还会后悔当时的决定啊
火烧新野
徐庶给骗了过来,刘备那里算是没有人了,那么三顾茅庐应该要到了吧。郭嘉也就在这里有些郁闷了,按说他应该把诸葛孔明那个家伙也给拐来的,虽然曾经傅乾有过失败的经历,但是他自认为自己和傅乾不是一个等级的,傅乾不能做到的事自己不都做到了么,那么将个尚未出得茅庐的诸葛给骗了过来应该没大问题,但是...他脑袋不仅有着关于历史诸葛的记忆,还有着《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并且加上后世两千年人对诸葛的评价和自己的了解,他对诸葛的心思可是复杂的很呐。棋逢对手是很痛快的事情,尤其是这两个人被相提共论了两千年,能够作为对手一较高下还是比较期待的,但是想起傅乾所说的那个什么阻碍天下统一的罪人之类的,也纠结啊,自己可是不想让傅乾生气恼怒。但是...就这么想来想去,他听到一个消息,果然,三顾茅庐之后诸葛孔明终于归了刘备,可惜...
诸葛舍曹操与孙权,去辅助那个看起来最弱的刘备,如果仔细说来应该有几个方面,曹操孙权属下人才济济更何况还有元老级人物,更可怕的是其中有人本领比他还强(例如荀彧),而刘备此时却是无人可以代替自己,那么自己必然会受到无比的重视;再就是曹操孙权已经有了很大的地盘,按当今形势发展的话,自己去了之后也不可能取得什么巨大的成就,就算有了也是众人一起瓜分,而刘备呢,他现在还是一无所有,自己可是有信心给他取得一片地盘的,那么自己就是他的贵人,自己的功劳可以更是不容小觑,那么流芳百世(这个是所有人无论文人还是武将的最终心愿);还有就算曹操孙权能够重用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听从自己的安排,而刘备则不同了,他本身无论治理地方还是军事才能都不足,并且他深深知道这一点;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刘备不管怎么说也是姓刘的,比其他两家站着正义的名分。当然在荆州经过傅乾的影响,还有他的那个可怕的梦,他可是不愿意自己被曹操那儿子拐到床上去。
而曹操呢,他现在可是得意的很了,得了徐庶,在他眼里刘备那里是没人可以与他争锋了,至于那个荆州刘表根本看不到他眼里,虽然荆州人才不少尤其那个蒯越蒯良兄弟,但是领导人不中用,下面就算有人才又能怎么样?
因此,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奔赴新野,其实郭嘉是很清楚的这一场事故的,火烧博望坡么,诸葛孔明出山的第一战,但是他却没想着说出来。原因呢,就是如今的曹操太过骄傲了,好像天下已经在他手中了,这个状态让郭嘉担心不已,但是也知道如今他说什么曹操也听不进去,那么只有让他吃点苦头了,人外还是有人的。
可是到底是十万大军,郭嘉也有点不舍得啊,私下里告诉夏侯惇与于禁,注意埋伏和火攻。然而夏侯惇和曹操当真是兄弟,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怎么可能注意那个他一向看不上的刘备,至于关羽张飞不过是猛将而已,诸葛么名不见经传。
然而多亏了于禁还能说得上话,不然十万大军当真要被留在那个博望坡,埋伏火攻都用上了,心里对郭嘉再一次佩服之余,对刘备的鄙视加深,不敢光明正大的打一仗,只会当缩头乌龟躲在文弱书生的后头。可是他忘了,他的兵马几乎是人家的十倍,不用计怎么可能胜?
当然曹操和夏侯惇注意的方向还是不一样,他开始注意到诸葛了。不过这人虽然才能不错,可是他有郭嘉有荀攸有庞统徐庶,当真不会把诸葛放在心上,南征开始了!
荆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曹操当然要拿下,而此时刘表病重,以刘备的好(读四声)名声他自然不会这个时间夺取荆州,那么曹操此时发兵正当时候。但是有人却不同意了,孔融,孔子的嫡系后代,因为刘表刘备汉室宗亲的缘故,并且孙权的长江之险,他坚决反对南征。孔融不是坏人,但是他确实不知变通,正直的人理所当然会得罪小人,而曹操就算是雄才大略,他的身边也不可能缺了小人,毕竟有时候小人比君子要好用的多,所以孔融这次可是大大的得罪曹操了。不过这个时候的曹操身边陈宫不曾背叛,郭嘉没死,他心胸要大的很,指着孔融让他看看自己是如何得胜归来的!
看起来似乎南征已经成为事实,傅乾看着祢衡有据有理地劝说郁闷的孔融,摇头晃脑地对着张辽说道,“热爱国家是应该的,但是也要有清醒的脑袋和明亮的眼睛吧!”
张辽失笑,他发现失去部分记忆的傅乾比原来活得潇洒多了,没了许多的顾忌,当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郭嘉也不再迷恋,当然这个让他更加的高兴。
曹操计划的很好,在刘表手中拿下荆州,将刘备赶往益州,以刘璋的性格是没可能善待刘备的,那么自己无论是继续南进还是西去,都容易的很。可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刘表死了。
这个时候就看谁是继承人了,如果刘琦的话,以他和刘备的亲近关系,那就要麻烦些了,如果刘琮的话,曹操自然不会担心。
郭嘉知道这个时候的一切事情,但是他更清楚既然傅乾和自己都是历史的变数,那么这个时代再有变化也无可厚非,所以他还是安排着一切。蔡瑁蒯越王粲,无论哪个都可以成为拿下荆州的助手,而蔡夫人更是其中的关键,不过背后的事情就让他来做吧,与旁边查看情报的贾诩相视一笑,他们可是想到一块去了,主公就等着刘琮的来降吧!
得知曹操大军到来的消息,孔明当机立断放弃新野,前往江夏投奔公子刘琦。当然他不会将新野的一切留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