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在位是22年,从1402年到1424年。他一生都喜欢打战,当燕王时就喜欢打,这个皇帝也是他自己用四年时间打到手的,他死时就是在打仗回来的路上,死在了今天内蒙的乌珠穆沁盟,就是《狼图腾》上说的那个大草原,永乐终年64岁,死后葬于十三陵的长陵。
    永乐在位时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1迁都北京。
    明代的都城当时是在今天的南京,但是我们说过,永乐当皇帝是打下来的,杀了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他觉得在这里待着不是很合适,所以就把都城迁到他的根据地去了,建了北京城和北京故宫等著名建筑,但是把他的父母留在了南京的孝陵。
    2编写了《永乐大典》
    这一套书是一部大型类书,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共11095册,总字数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这一套书用时五年,当时只抄写了一套,没有出版。清仁宗嘉庆抄有一次付本,之后真迹便遗失。现中国只有223册,全世界也只有400册,都为清代付本,这个文物也是中国书画收藏者们梦寐以求的宝物。盛世修典也是个中国古代的光荣传统,永乐这次只是收录,真的不喜欢书的就不要。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毁了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只要是有些不明所以,或是牵强附会反对到清朝政府统治的书籍,甚至只是皇上不喜欢的,全部销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讲得这书是刘塘编的,但这书应是纪晓岗编的。
    3 组织就是下西洋
    带队的人叫郑和,所以也叫“郑和下西洋”,前后一共七次,耗费28年时间。这个郑和是个太监,但和修《史记》的司马迁一样,是个伟大的太监,这样说司马迁好像不太对哦,他好像不是自愿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作用我也说不清楚,很多种说法。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是对陶瓷的,他带回来了一种很重要的钴料——苏麻离青,这种东西对永宣瓷器十分重要。
    关于这个苏麻离青到时底是哪出的?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定论,叫法就有很多,有叫“苏泥勃青”的,还有叫“索马里青”的。这东西当时可能也是音译,也没有明确记载,所以现在人不知道这东西是哪来的。
    “索马里青”这个说法应该不对,郑和当年是去过那个地方,但是那是个大沙窝,,那里也是民风剽悍。93年一伙当地土著用火箭筒子轰下了米国佬的两架直升机,再把打死的米国兵扒光了拖出去游街,在全世界引起哄动。八年后,米国佬再把这个丢脸的事儿,拍成一个电影,叫《黑鹰坠落》,在全世界播放,居然还拿了两个奥斯卡奖。十六年后的今天,把支援他们祖国建设了几十看的中国也不放过,抢了我们的一条船,现在都连人带船都没信儿了。索马里传统的经济是农业和畜牧业,当年郑和估计是来这里挑骆驼玩儿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南洋来的,来自苏泥和勃青,说它们是苏门答腊两个岛上产的一种青料,反正没搞明白就先糊涂着吧。这个苏麻离青,是一种高铁低锰料,元青花用的也是高铁低锰。但这种两都东西中国是没有的,一定是外来的。应该也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产的,元代的可能是是骑马打仗抢来的,明代是下西洋时海船运回来的。但是这两种东西都是的特点是很接近的,因为都是这种高铁低锰钴料,所以瓷器呈色浓艳,图案晕散,料多的地方呈浓黑色,并有锡光斑,蓝中发黑,在黑点聚集处,往往青料会渗入胎中去,用手摸上去会有下陷的感觉。
    永乐和宣德时的青花都是同种钴青料,所以差别不太大,只是在胎质,画的线条上会有点不同,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瓷器地位也都是差不多。
    永宣官窑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开始书写底款。在瓷器上写字是个很常见的事情,磁州窑上就大量的出现文字,但它只是一个文字装饰,或是写xx家造,表明一个出处。元青花是也写过文字,但是也只是一个文字记载,曾经有人发现了一片底写有“至治年造”元青花瓷片,引起过轰动,那些都是特例。真正正式的开始书写底款,就是从永宣时期才开始的。
    款识本是两种东西,款是阴刻的,识是阳突的。而且,款在外,识在内,这用在青铜器上比较合适,但写在瓷器上的都称为款识。款一般写在底部,太大的器物因为不好翻个儿,可能就写在口沿上,像大花盆和明帝王陵墓地宫中的大龙缸,很多就是青花做的,就是那个“万年灯”。官窑的款是有定制的,不是谁都可以写,也能乱写,历代的款都有各自的特点,款也是我们识别瓷器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款多为纪年款,有朝代款,像“大xxx年制”或是“xx御制”“xx年制”。还有一种是干支款,不常见,就写的是天干地支这类的东西。款识从永宣开始使用之后,就成了官窑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人看瓷器,就喜欢拎起来看屁股。款大多都带外框,有双框的,有双圈的,但也有没框也没圈的。款一般为四个字或是六个字,也有一个字的,但极少。字体多为楷书,也有篆书,别的字体极罕见。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永宣瓷器2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仁宗朱高炽的长子,28岁继位,在位十年。宣德皇帝有个爱好——斗蛐蛐,老北京有个说法叫:“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在中国古代呀,这个养虫玩虫也是一个传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欢玩这个东西。
    原因可能是当时也没有什么玩的项目,这个斗蛐蛐是可以赌博的,那时没有麻将,也不流行跑马,大众化的赌博项目就是斗蛐蛐。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一种声音,古代没有mp3和家庭影院,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除了歌舞之外几乎没有,音乐可以让人心情舒缓,我们现在很多人睡觉前都喜欢听优美的曲子。但是古代是没有电的,于是人们想到了蛐蛐,这种东西它是会叫的,床头挂一个蝈蝈,晚上就会有一种很自然的虫鸣声音,人有时是很依赖这些无形的东西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白天总是听到路边档口放的狂暴音乐,晚上在床上又听到全是汽车喇叭,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很烦躁。有一天晚上,我去一个朋友家,他住在深圳水库,刚好那天下雨了,晚上就有很多蛤蟆在叫,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小时候家里那种很自然的生活,我就站在阳台上听了很久那些蛤蟆叫的声,那天晚上我就睡得很舒服。
    古代的皇上也有这种音乐的需求,很多帝王也都喜欢玩蛐蛐,皇宫甚至有传门饲养蛐蛐的制度。在清代,每年秋天时就会有大批蝈蝈选进宫,在宫中有专人管理它们,一直饲养到春节。那一天,皇上会在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贺,这大批的虫子也会被放在大殿内。吉时一到,点炉熏香,热汽一熏,这些虫子也开始精神了,甩开膀子可了劲儿的叫,上万只蝈蝈一起叫是一种很吉祥很盛大的场面,这种情景就叫“万国(蝈)来朝”。我们在很多古代的书画和瓷器上就能看到这样的情影,诗词中也常有说到“促织之戏”,这个“促织”,就是指斗蛐蛐。
    宣德皇帝十分喜欢这种“促织之戏”,曾经拿骏马去换一个虫子玩。所以在宣德瓷中,最名贵就是宣德青花蟋蟀罐儿。这种东西产量极少,因为是给皇上做的,本来就不会很多。宣德在位时太喜欢玩了,不理正事,所以当他一死,太后就下令把他玩的东西全部砸了,这事情记录在明代人要贤的《天顺日录中》,原文是这样的:初,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
    蟋蟀罐儿因为极少有实物,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对史书上记载宣德皇帝的这个爱好都十分怀疑。直到一九九三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宣德地层中发现了一堆打碎的残片,拼好之后就是蟋蟀罐儿,一共是二十多个,一看就是故意为之。这样能与史料相对并能证明历史的器物都是特别特别珍贵的,再加上宣德青花本身就很名贵,所以就种东西也是个个价值连城。
    同一时期,还有一种名贵的器物,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永乐时的“青花缠枝莲纹杯”。
    明代天启年间,一个叫谷应泰的写有一本书叫《博物要览》,上面记载有一件东西: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毬内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如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闪之,花心者又其次之。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录,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这件东西极罕见,但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与这个记载一模一样,杯中心就是个双狮滚球,上面就写了四个篆书“永乐年制”。这种东西全世界只有三个,无价之宝,因为它胎体厚重,有凝重感,所以又名“压手杯”,压手杯因为十分珍贵,所以现在仿品极多。
    永乐宣德之后,这个苏麻离青料就用完了,所以后来的瓷器都用平等青料,这种料是国产的,它们的成份刚好和苏麻离青相反,是低铁高锰,所以发色与永宣时期截然不同,包括再后来用的“回青料”和清代的明珠料,都是国产料,所以使用了苏麻离青的永宣瓷器,因为青花色彩浓艳,也是青花瓷器唯一的大批量使用这种进口料的一个时期,它们在中国青花的历史上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永宣瓷器有记录可查的,当时就有数十万件之多,传至今日,永宣青花已十分稀少,历来都是收藏的热门,单件普通的永宣官窑瓷都是上百万身价。
    永宣时期除青花外,还有一种名贵的瓷器,就是“单色釉”,也叫“颜色釉”。典型的品种有永乐白釉和红釉,宣德的蓝釉。
    永乐的白釉,制作很精细,胎很薄,也有“半脱胎”之说,并且胎是有很细的刻花。它的那种白是在釉中加入了特别成份做成的,那种白色很柔和,很悦目,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甜白釉”。
    红釉瓷是永乐和宣德都有生产,就是把氧化铜加入到釉料中,在还原焰中烧成。单色釉瓷器在元代时已经开始,但是永宣时期的成就最高,器物最漂亮。红釉瓷在永宣时期做的很成功,色彩鲜艳夺目,红色十分艳丽,有“宝石红”之称。
    蓝釉也一样的工艺,只不过在釉料中加入的是钴料,这种器物因为当时的青料充足,所以相对于红釉瓷更多一些,那种蓝色也是十分艳丽漂亮,也被称为“宝石蓝”
    永乐之后,紧接着是正统,景泰,天顺三个皇帝,一共是28年,其中这个正统和天顺是一个人朱祁镇,那个景泰皇帝是朱祁钰,他们是兄弟两个。
    这个正统皇帝是个二愣子,喜欢玩打仗,但是打的又不怎么样,和早先的永乐皇帝不是一个级别,和那个喜欢泡妞的正德皇帝征战水平倒差不多。也能他也是因为年纪太小,他继位时也才*岁,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借故攻击大明,正统皇帝带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跟他一起指挥军队的是他的老师王振,这次出兵也是王振怂恿皇上去的,这个王振是个太监,煽风点火行,打仗狗屁都不通,这仗大败,皇上也被抓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半个月后,他的弟弟继位,他就是喜欢景泰蓝的明景帝景泰皇帝朱祁钰。蒙古人一听说又有新皇帝起来了,所以手里这个王牌也就打不出去了,留着他还得伺候他,干脆第二年就把他给放了,所以正统皇帝就一毛不少的回来了。
    他回来之后,他的弟弟皇上干得正起劲儿呢,没办法,正统皇帝就一直在宫中等着。这一等就等了七年,直到1457,有一天景泰皇帝病了,这个哥哥就去看他,看着景泰蓝皇帝要死不断气的样子,正统哥哥决定帮他一下,抄起被子就把景泰皇帝给捂了,于是正统就又做了皇上,改了元叫做“天顺”,也玩了一次二进宫。
    这一时期因为比较混乱,所以官窑停烧,但不是没有,也有,但很少,所以这一时期的青花十分稀少,因而也十分珍贵。
    这个时期之后,彩瓷又开始了一个繁荣时期,就是成化,弘治和正德三朝,出现了一个很著名的瓷器品种“斗彩”,现在我们就开始说这个时期的各色彩瓷。bookbao8.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成化斗彩与青花
    成化皇帝的瓷器和他的人生一样出名,我们先了解一下成化这个人。
    成化皇帝叫朱见深,他是正统皇帝的儿子,我们知道正统皇帝是玩的二进宫。也就是说成化以前是太子,当他老爹被抓走时,他就不是太子了,等他父亲成了天顺皇帝时,他又成了太子。成化皇帝本人就十分的内向,他还是个结巴,这个小孩儿也不是很聪明,所以他自己就会很自卑,当年是不是让他当太子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