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她们出新片了,我和世界*一样都很期待!”
    “我们还有很多历史,像那个~~~~~~”三通又要开始
    “打住打住,你最好能说一个像样的,有建设性的理由,我不想浪费时间,我电话是漫游,接电话很贵的!我尊重日本的某些科技与文化,但是历史与文物我们就先不要多做比较了。”吕方不想和他瞎扯淡
    “这样的吕先生,我知道你喜欢历史,我们就说一点历史,你应该知道中国的秦始皇曾经派人东渡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有几百对男女去了日本!”
    “这事儿我知道,怎么了?”
    “这些人到了日本之后,并没有回去,他们是秦始皇派给日本的使者,他们定居下来之后,为日本的历史做出现很大贡献,也就是说秦始皇也对日本的历史做出过贡献,所以我做为一个日本人,想为日本收集到秦始皇的这件宝物,放在日本的博物馆中,让所有的日本人也可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皇帝,加深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这就是你的理由?”
    “对,这就是我的理由!”
    “呵,你这个理由可是相当相当的牵强和凑合,我考虑一下先!”这个理由真他娘的机车,但好歹也能叫个理由
    “吕先生,三天时间给你考虑,希望你能合作,我不想伤了和气!”三通话中有话
    挂了电话,吕方仔细的想想这件事情得怎么办:给一个假玉玺,把钱骗到手?肯定没那么简单!真的一定是不能给的,假的穿帮之后对方一定会更加恼羞成怒,就算是当时没看出来,三通也不一定会看到东西就给钱,现在又有家人和朋友受到威胁,这事情还真tmd有点棘手!
    欺世与谋利
    推门走进院子,吕方没看到豆子和小米,再伸着脖子往屋里瞧瞧,两个姑娘再陪着姐姐看电视呢,王进则在院子里看姐夫配制给玉玺做旧要用的原料。
    玉器的做旧的原因和很多文物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新出的玉器达到某一个朝代的时代特征。文物的做旧有很多种方法,简单点分就是物理加工和化学浸蚀,就是人为的给器物设置一种假像,让它看起来饱经沧桑。
    中国的第一次收藏热出现在北宋徽宗年间,我们这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倜傥,英俊潇洒的的赵佶公子,据说是出生时老爹神宗赵琐刚好在看后唐皇帝李煜的画像。赵琐也对这种文才极高的帝王相当仰慕,心中感叹并吹嘘不已,刚好后宫有人来报,宫内有娘娘诞下一位王子,此人就是后被封为端王的赵佶。历史上对这件事情有明确记载,冥冥之中也许真的就有定数,端王赵佶也真的与前唐王李煜在艺术和文化上痴迷和追求出其的一致,赵佶更是以自己对艺术的天才理解,成就了自己在中国帝王群中的最高艺术欣赏和创作地位,被称为“书画皇帝”,民间传说他就是李煜的转世,但品味与成就则青出于蓝。
    公元1101年,端王成了徽宗,这位天生的艺术大师,可以说是做什么行业都能发家致富,但是因为他生在了帝王之家,于是上天给他开了个大玩笑,让他做了他最不擅长的一个职业——皇帝。九五之尊,真命天子这些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东西其实对赵佶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他想过的日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有空可以写写瘦金体,没事儿可以画画小鸟与花草,晚上可以去会会李师师,但历史给了他一个太过沉重的担子。
    做成了皇帝的赵佶有了更大的权利和空间释放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北宋文人当政氛围中,做为天子的赵佶倒也轻松自在,国家政事不用太过操心,他就专心做自己的文思院院长。
    宋金蒙古历史的交换和演变不再多说,赵佶当政的时代中国收藏史迎来了第一次繁荣,因为“上有所好,所以下必甚焉”,收藏的兴起带来了仿品的大量出现,于是中国的艺术品做伪也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但是文物做伪的起源远远的早于这个时期。
    做伪的目地无外乎两种“欺世”与“谋利”,有一个电视剧《雾里看花》。其中的朱伯勤就是为“欺世”,而黄立德则是为谋利。历史上做旧有一个名人就是清代的唐英,他在康乾盛世时复制了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瓷器品种,并创造了数种新品瓷器,他们的这种行为只是当代人对前代先辈的一种敬仰,是对从前文化的一种追忆,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展示与证明。但是谋利就是一种罪大恶极的行径,历代收藏到赝品的收藏家全部苦不堪言,轻者破财重者破家,更有甚者家破人亡。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收藏家在收藏道路上刀枪不入神功护体,所有人都曾经打过眼或是中过招儿,有些人叱诧风云一生,但一件赝品便身败名裂,导致晚节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史树青老人一生德高望重,鉴定越王勾践剑闻名天下,但数十年后同样的一把青铜剑又让史老耿耿于怀,以至过世之后还有众多非议。
    吕方叨着一支烟,在院子里慢腾腾的转着,自顾自的想了一会。姐夫现在在给玉玺“上光”,玉器和瓷器一样,时间会在器物的表面留下痕迹,就是常说的“皮壳”或是“包浆”,传世的出土的或是出水的器物上或多或少者有这种痕迹的存在,但是它们因为存放的环境不同,所以包浆的成份和色泽也不尽相同,做旧也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技术,高超的仿品加上高级的做旧工艺完成的文物,最牛的鉴定专家也无法区别,就算是用最先进的仪器去测试,也不管用。
    姐夫现在在调配的东西,就是按2000年的时间痕迹,和地下文物出土情况给玉玺所配的一种色料,再用专用的工具让玉玺把这个色料“吃进”一定的深度。这种做法很像做菜,就像我们所吃的红烧肉,这道菜最重要的是汤料,虽然每家菜馆都能做,但是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因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所以口味就不尽相同。做旧也是一样,同样的原料和工具做成的东西,有的一眼就马上穿帮,有的则绝对可以乱真,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师傅的个人技术能力。
    又是三个多小时,玉玺上色完成,吕方把两个玉玺放到桌子上叫来豆子和小米,让她们看看两个东西哪个是真的。
    小米指着真的说:“这个!”吕方和姐夫一愣:“不会吧,一下子就穿帮了?”
    还没等吕方开口,小米又指着新的改口了:“是这个!好像也不是,还是那一个,但是也像,还是这个,可这个也像呀!哎呀,我看不出来!”小米晃晃头,“豆子姐来看看嘛!”
    豆子仔细的盯了一会儿,然后把脑袋伸到上面,两个玉玺挨个闻了一下,马上就分了出来,两手分开一指“这个真的,这个假的!”
    “哈哈哈哈哈,到底是专业人才。”吕方大笑
    “豆子姐,你是怎么分的?”小米问
    “很简单嘛,一个是新的,有药水的味道,一个是旧的,有棺木的气息。但是外形太像了,光用看是不行的”豆子说
    “哦,这么简单呀!”小米恍然大悟
    “对,所以就让你来看看,我们就知道哪些细节还要完善,还有哪些步骤要走,做完之后,别说是看和闻了,就是打碎了让你用舌头去尝,我保证你也分不出来。呵呵”姐夫笑笑
    史以往,物犹在
    后续工作由姐夫和两个小师傅继续忙碌,吕方在房间里拿出那个秦代玉玺,注视着这件传奇宝物,思维又开始乱蹦。
    玉玺的保存的相当完好,除了角上一千多年前意外的那次崩裂之外,周身再无其它损伤,但是它的表面有明显的斑驳陆离,似乎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存放环境。玉玺上面有一层特殊的时间光泽,可以看得出它虽然无数次的易手,但是每个主人都曾经对它爱不释手不停把玩。历史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吕方不知道曾经都有哪些人亲手触摸过这方玉玺,但可以肯定有是,曾经拥有过它的人,一起缔造和书写了玉玺出世之后的绝大部分中国历史。
    玉玺只为一物,即便是价值连城意义重大,但对很多人来说,在饿极之时,它的作用抵不过一个普通的馒头,但当自己上喜欢历史,它就成一种情结,和众多传奇文物一样,被所有喜欢历史的人们千百年来苦苦追对和守候,这个守候与寻找的过程,就是历史。
    商爵与周鼎,秦砖与汉瓦,晋书魏碑,南北之像,五代之画,唐代之书,宋代之瓷,宣德之铜,成化之彩,景泰之蓝,万历之五彩,乾隆之美玉。史与物,物与史,史生物,物证史,史为虚,物为实,史以往,物犹在,乃证史,唯有物。
    上下五千年,单单是以有文字记载而论,但更早更神秘的中国历史都是从文物上得以重现与解读。历史产生的无以计数的珍贵文物,有的珍于新奇,有的珍于工巧,有的贵于金银,有的贵于稀少,这些都是艺术品,不仅在于价值,更多再于欣赏。唯有这方玉玺,它是背负了两个字——历史,它把两千年一种的抽象时空,转化成一种具象的实物呈现,是一种博大,是一种古老,是一种传奇与一种时间的凝聚,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件国宝。
    想得有点乱了,吕方静了静思绪,很快,他就睡着了。
    天亮时,玉玺的成品已经最终成型,现代的中国玉工用最高超的工艺还原了一件历史珍宝,这件仿品同样的极尽工巧,巧夺天工。
    玉玺已经拿到,吕方暂时还没有别的打算。因为不知道三通那伙人现在的准确位置,而且他们对自己挖掘林丹墓葬所取文物的信息到底掌握了多少,自己也不得而知,所以敌不动,能做的就是自己暂时也不妄动,但有一点,需要马上离开这里,不能把麻烦引到姐姐家中来!
    但是下一站,能去哪里呢?
    “大兵,咱现在去哪里?”车子出现镇子,在国道312公路上慢慢行驶,豆子先开口
    “我也不知道去哪?”吕方锁着眉头
    “宝宝,这里离你家远吗?”小米问
    “不是很远,半天就能到了!”吕方回答
    “那我们去你家吧,我想看看你从小长大的地方!”小米说
    “是吗?这么快就想见公婆了?”在开车的王进也调侃
    “对呀,带我们去吧,反下也不远,我也想看到你发现的其它东西。”豆子也说
    “不会有什么危险吧?不是有人在追我们吗?去了会不会把麻烦带到你家去?”小米问
    “这个倒不怕,我们村子比较大,有几百户人家几千人口,真有什么动静每人一把锄头五分钟就能完成集合准备。就算人不出动,各家各户饲养的上百只看家狗,也能把那几个鬼子给撕碎秒杀了。”吕方想了想,决定就先回家一趟。
    车子经312国道路行驶,很快转向向北开上207国道,一路急行离开宛城南阳,下一站,就会是九朝古城,唐代与隋的中国第二国大城市——东都洛阳!
    好玩的火锅
    天色将暗,四个驾车驶入洛阳市区,灯火阑珊时,吕方又开始浮想联翩。
    洛阳,与相隔不远的西安一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老都城,自夏代开始,至*结束,共计有三十一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定都,在建都时间和数量上均胜于长安,更胜于北京,但因为洛阳所在朝代地位在中国历史重量级不名够,所以名声逊于西安,但其历史价值绝对高于北京。
    中国有一老话“地上文物看陕西,地下文物看河南”,这一句普通的俗话,就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在西安城与洛阳市深深的黄土下面,沉淀着几乎全部的中国历史,就连这里空气中的土腥味儿,都能感觉出历史的浓重气息。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所有的中国人,骨子都是农民,实质上也确实如此,不论你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商贾巨富,不论你是金融骄子还是海派金龟,往上倒数三代,每个人的身份都一样。因为历史说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衣食住行”,在这四者中如果舍三保一,所有人都会选择同一个答案,就是“食”。
    但,“食”从何来?
    食,只来于民!而这个民,就是指农民。
    在历史与朝代的无数次更迭与变迁中,很多君王建功立业的过程被称之为“逐鹿中原”,这个中原,准确点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河南洛阳。在中国历史上,陕西与河南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就是只为这里有大片的耕地和众多的人口,这里的位置也是中国的正中心脏,占据了这里,便拥有了国家成立最重要的两个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