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方玺不知道有多少个人使用和收藏过,玉玺的上方的雕刻和两边肩部都有褐黄色的皮壳,颜色古朴自然,是一个*的和田羊脂玉杰作。
玉玺呈方形,边长各有四寸,高度为三寸,底座厚一寸,上雕有五条螭龙,其中有分别四条小龙,它们是趴在方玺的对角线上!最上方另琢有一条龙雕,体态矫健,表情凶狠,四足五爪,而且它的四只爪子是摁在另外四条龙的背上!龙的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这个东西不会晚于汉代!”豆子肯定的说
吕方点点头,同意豆子的观点。
“为什么呢?”王进问
“刀法!”吕方回答
豆子点点头,也同意吕方的观点。
同时三个人注意到,玉玺的左侧有一行隶书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右侧还有一行字“天命石氏”。豆子把玉玺翻了过来,底部有八个反刻的篆字,在玺的左上角,明显的是少了一块!
“大兵,这个真的是传国玺,真的是啊,天哪!真的有这个东西,太不可思议!”豆子越看越兴奋,捧着玉玺乱蹦。
“我觉得还是有些地方不对,这个东西是到代的,没有问题!但是我总感觉哪里好像有些不对劲?”吕方越看越疑惑。
“哪里不对呀?”豆子问
“我不知道,是种感觉!”吕方说
“别感觉了,就是这个,一定是!你看啊,史书上说“方四寸,上交五龙”,这个玉玺就是这个造型。玺的左侧刻有“大魏受汉传国玺”,右侧刻有“天命石氏”,这两句话一个是魏文帝曹丕刻的,另一个是西晋后期的石勒刻的,史上都有说,你不会不知道吧?还有一点!”豆子把印章递给吕方,从兜里掏出唇膏,均匀的涂在玉玺上,拿到一张白纸,现场印下来一张拓片。
“你看这上面的文字,与你的帛书和羊皮上的字迹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这个玉玺上也有一个缺口,是在左上方,当它盖在纸上之后,就跑到了右上方,如果我没记错的的,那个皮子上也有一个缺口,就是在右上方的位置,你也确定了这个玉玺就是不晚于汉代的一个东西,所有的特征与记载都是相同的,这个东西就一定是个真的,这就是你要找的传国玉玺哦!”豆子分析的很有道理。
吕方点点头,豆子说的很对,这个玉玺的所有细节与记载和传说都是一致的,它也确实是不晚于汉代的一件文物。但是自己不远千里,辛辛苦苦找到的这方玉玺,自己为什么会感觉它那么陌生,那么异样?找到了它之后,完全没有自己想象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就是感觉不是很很对,很奇怪!
豆子已经跑了出去,两个女孩子在欣喜若狂的看着这个宝物。王进则在草地上摆弄着那些墓中发现的金碗银壶,只有吕方还在土坑里,傻愣愣的看着豆子印下来的这张拓片。
慢慢的,吕方发现了一些异样:这张拓片与帛书和羊皮上的字体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拓片上的字体,少了一种自然的飘逸韵味,有一些生硬的线条。吕方跑到草地上,打开电脑,调出帛书和羊皮上的印章图片,三个图再做一次比对!吕方发现帛书与羊皮上的字体神韵结构完全是一样的,但是拓片上的就是另一种风格!仔细的再看一看细部,在那个印章的缺口处,羊皮上缺口的是一种自然的开裂,断口呈锯齿状,但是拓片上的是一种切割断口,线条十分整齐!
吕方有一个念头闪过,刚发现的那方玉玺,并不是秦代的那方传国玉玺!
吕方走到陵墓的土坑边,看着那个躺在底部的巨大树棺,里面的东西已经清完了,也没有发现机关暗格,就这样告诉大家玉玺不是真的,说得过去吗?吕方皱着眉头,一遍一遍的看着土坑下面的树干,期待能发现些什么
```````````````
猛然间,他发现了棺木的一个异常之处!
这节大树干有四米长,但是里面的棺室只有三米长!更为奇怪的是,这个棺室不是挖在树干的中间,而是比较偏下!也就是主人头部的剩余部分比脚下的部分明显的厚出很多!这个特征在打开棺木盖板时他就有发现,但是当时没有注意,因为开棺时放置的那个白色毡子太过显眼,转移了四个人的注意力!
吕方跳下去,拿起一下金碗,再翻进棺室内,在主人头部上方,他轻轻的敲打着那里的棺板。从上下到下,“嘣,嘣,嘣,嘣”声音厚重,没有异常,吕方小心的打,仔细的听,刚刚敲过树干中部的圆心两寸,“嘣嘣嘣”立刻变成了“笃笃笃”!这后面是空心的!吕方心中开始狂跳,拿出匕首轻轻的切开这层木板,又是一个方形的木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还有一方玉玺!
当把这个木片剥离开的瞬间,吕方的背部迅速就有一股寒意升起,因为他的目光已经看到了洞内的物体:一只斑驳陆离的翠色玉玺!霎那间,吕方明白了自己总感觉不对的地方在哪里?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那种,对钟爱文物的那种身体特殊反应与内心感受!
吕方小心翼翼的伸出双手,当他双手没碰到玉玺时,就已经开始发抖,吕方把伸出手缩回来,用袖子擦了一下汗水,稳定一下情绪,稳稳的捧出这只玉玺!
吕方走出棺室,站在土坑的边沿,这里只有一米多一点高,吕方试了几下,都没有能把腿迈上去。草地上的三个人看到吕方满头大汗,表情吓人的站在土坑里,只露出了半个身子,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奇怪的看着他。
“宝宝,你怎么了?”周米忍不住先开口了。
吕方没有开口,但是上面的三个人看着他的胳膊抖动着,慢慢的抬了起来,越过坑沿,举到与肩膀平齐,在他的手上,赫然捧着一个翠绿色的漂亮玉玺,玉玺上面雕有一条怒目的螭龙和一只展翅的玄鸟!!!
豆子看了看自己怀中的玉玺,又看了看吕方手中的玉玺,两者一比马上就看到了区别:吕方的玉玺上只有一条龙,但是那条龙有一种凌人的气势。绿色的玉玺更比白色的玉玺多了一种气质!一种视之有感的王气!!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不用怀疑了!小米豆子和王进,第一次让一个两千多年以前的文物瞬间征服,虽然它只是一个冰冷的石头,虽然只是瞬间的一眼注视,但,三个人真的能感觉得到,沧桑古老的历史,在一件宝物上凝聚着的那种神奇力量!
文物判断有时真的就是内心对它的一种感受,现在上面三个人现在都有一种感受:吕方手中捧着的那方玉玺,更像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三个人走了过来,小米从吕方手中接过玉玺,王进把吕方拉了上来,四个人坐在草地上,谁也没有话说,都在端详着这两方玺。
两方玉玺都没有错,单就文物鉴定来说,都是“开门儿”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传说和文献资料记载的玉玺故事,都应该是发生在这它们的身上,但书写的历史,记录下来的真的就是历史真相吗?
静坐了一会儿,吕方已经缓过了情绪,
“时间不早了,我们先把陵墓还原,剩下陪葬品我我们按原位放回去,两方玉玺和字画我们先带走,等我们回去之后再做研究!”
四个人一起动手,吕方进棺,把切下来的两个木片放回原位,枕头放到林丹的头下,把腰牌也放回原位。一下子他迟疑了一下,就把林丹左手上的翠色玉珠取下,放到棺木上方的方孔中,扣上木板,最后经被重新盖好。
另外的三个人按照小米拍下来的相片,把所有金银器按照顺序排好,再放回到经被上,最后把白色的毡子蒙上,盖好盖板,扣好三个金箍。
这个棺椁在地下存放了三百六十年,现在重新掩埋起来,也许不久之后还会被再次打开,也许他会和另外的元代陵墓一样,永远的再次成为历史。
四个人开始把炸出来的土方回填,因为有一部分土被崩到了山坡下,所以四个人就搬来石头放到土坑中去,最上面再次填上泥土,四个人用铁锨把土拍实,再把切下来的草皮重新铺回去。吕方又找了一个土坑,把这个五百多平方草地再扬上一层浅浅的浮土,这样一来,只要下一点雨雪,人眼几乎就看不出这里曾经被人动过!
四个人收拾所有的工具,处理一下四个人留下的垃圾和脚印,把架过的那个灶台也拆除并清除痕迹,带上两方玉玺和四轴字画,四个人撤离现场。
回到212上时,天色已经很暗,吕方抱着绿色的秦代玉玺,小米抱着四幅字画,豆子抱着白色的汉代玉玺,王进开车。
回到县城,四个吃了些东西后,大家就各自回到到了房间,吕方告诉大家晚上抓紧时间休息,四个人已经两天一夜没合眼,好了睡一觉明天就返回内蒙,所有的分析研究回去了再说,这里的条件也不完善,四个人在这里呆的时间过长,也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这两天经过的事情也太多了,吕方需要好好睡一觉,稳定一下自己的思维。
回到房间,吕方马上就睡着了,周米还在看着放在桌子上的那方宝玺。这个花花绿绿的东西,看起来很古老很沉旧,周米虽然不知道它究竟有什么价值,但是她自己也能感觉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身上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玉玺传奇
周米自己有听说过这个玉玺的名字,但是关于它的故事自己知道的并不详细,周米打开电脑上网,百度一下这个名词“传国玉玺”。
出现的内容显示,与这个词有关的网页有474280条之多!互联网上关于这个名词的解释是:
“秦以后,九鼎之地位被传国玉玺取代。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唐武则天时又改称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据《南齐书·;舆服志》载,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此后,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板天子”,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