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不少,看了不少,也找到不少。在书房里,她捡到一张纸,纸上是一首“六忆”。
    ——忆来时,元宵初上,碧心何一拟。
    ——忆坐时,牵衣步林,入怀暗香沉。
    第106节:终 章(1)
    ——忆别时,扁舟汀头,帆远絮飞洲。
    ——忆语时,玉屑梨幽,点点未识愁。
    ——忆逢时,梨花五瓣,瓣瓣心头绊。
    ——忆梦时,芳魂长逝,愿冬长留枝。
    梨花五瓣,瓣瓣心头绊……
    芳魂长逝,愿冬长留枝……
    那时她便知,她赌赢了,她能与他并驾齐驱,且他——只、与、她、并驾齐驱。
    “你何时爱上我?”他问。
    “大概……”眸光幽远,含着一瓣如烟的微笑,她仿佛看到放眼的雪白,放眼的……那一片、如雪胜雪犹似雪的……梨花……
    “大概?”
    “嗯,大概……在梨花下吧……”螓首缩进他颈间,鼻尖亲昵地磨蹭他光滑的耳垂。
    梨花胜雪——先动心的——其实是她。
    丛丛梨树下,紫袖如云似雾,梨瓣缤纷似霰,他小心翼翼抚过一枝梨花,似怜忧爱,然后轻轻折下送到她唇边,怡情含笑。
    一树梨花笑。
    爱上他,其实很容易。
    “你呢?”她可没忘,当初他是狠了心要除她而后快。
    “大概……”他顿语。
    “大概?”杏眼眯起。
    大概……当日城墙之上,她眼如杏,唇如菱,怡怡然临风一笑,翩然跃下,就此,在他心中种下情根。
    “仲翰……”
    “嗯?”
    “绿蛇与踏雪可以并驾齐驱了。”
    “嗯。”
    “我们……”
    “嗯。”
    这轻轻一声,是迄今为止,她听他说过的、最动听的情话。
    生生世世,不离不弃,那是神话。冉冉物华终有休,不待生生世世,因为她从不侈望。
    只是,梨花朵朵,年年开,年年败……
    年年败,却又年年开。
    来年,来年的来年,来年的来年的……来年呵……你我同去梨花树下共游,可好?
    那时,我再为你、弹一曲……快雪时晴……
    快雪时时晴。
    终 章
    史言:周武帝宇文邕性明察、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国公宇文护专权,帝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周武帝天和七年(572),三月,帝诛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及其子。诛护之后,帝始亲万机,群下畏服,莫不肃然。帝劳谦接下,自强不息,身衣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
    同年——齐·武平四年——齐皇高纬诛杀忠将斛律光,那曾被美称为“落雕都督”的一代名将,终是化为天边的一颗星子。五月,高纬杀兰陵王高长恭。兰陵之美已无可考,只那一首《兰陵王入阵曲》,留给后人几分暇思。
    时,周、齐、陈三国并立。
    及周武帝死,周国又历宣、静二帝。只未曾想,当年的随州刺史杨坚,权势日渐攀升,十七年后竟然攻齐、破陈,更取周而代之。
    公元577年,周灭齐。
    公元581年,杨坚取“周”而代之,立国为“隋”。
    公元589年,杨坚生擒陈国君主陈叔宝,让那片江南之国终是如其末代君主在《后庭花》中写的那般——“玉树流光照后庭。”
    然而,隋朝的风光也只经历文、炀二帝。
    后,隋将李渊起兵,隋亡,唐兴。
    再后,李渊之子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登基为帝,治国有方,便有了美传后世的“贞观之治”。
    人人皆知唐太宗李世民,却并非人人皆知“侧帽风流”独孤信。
    真要追溯源头,当年,周国大将军独孤信慧眼识英,将四女儿嫁给望族李家,将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杨家……所以,无论是隋炀帝杨广,还是唐高祖李渊,全是独孤信的外孙。而李渊之子李世民,一代唐皇,庙号太宗,算起来应是独孤信的外外……外孙了。
    杨坚建隋称帝……李渊夺隋之天下……算来算去,竟是自己人杀自己人。
    皇权,芳香又腐臭,千百年来,人们争来夺去,就像一锅乱七八糟的——粥。
    大风一振,枯干必摧,凝霜暂落,谁足称雄?
    历史嘛,本就是乱七八糟的一锅粥。
    南北往事,早已化为清秋之中的一束晨光。
    当年,贺楼见机闻宇文含尸骨无寻,当夜与苏冲大醉。时,其父贺楼绰已无心官场,遂上书乞骸骨,告老还乡。
    第107节:终 章(2)
    贺楼见机安顾父亲后,时有闲暇,便云游四方。一日,在山边一酒庐内,他竟遇得苏冲。苏冲身边有一伴,神容清秀,似书生,肩上却扛一柄大刀。
    旧友相逢,喜不自胜。对酒击节,他才知苏冲已挂印解甲。
    别了苏冲,见机入城,寻街访市间,得知此城有一商主,财大气粗,城内城外皆是他的地界,城内城外也皆听他调遣。
    街坊杂言不足留他脚步,却在听说城主爱子有一匹火红骏驹时,那步子微微乱了。
    细细打听,才知城主膝下有一子一女,长子顽皮,最爱驾一匹火红骏驹满山乱跑,那红驹额上有一道绿迹。城主小女慧灵黠俏,每每兄长乱跑,总是她骑一匹黑马将兄长追回家。那黑马说来也怪,通体纯黑,四膝之下却是纯白,疾驰起来,状如踏雪。
    绿蛇……
    踏雪……
    见机寻城主而去,却见那城主的宅子外表朴素无华,内院却幽深叠远,护宅守卫个个精壮干练。
    呵呵……见机欲笑,却眸泛泪意。
    八百隐卫一夜无踪,原来,是归了此地……
    城主闻有客到,信步踱来。
    浅浅脚步声后,广袖摇风,发辫垂腰,一抹暗红身影就此从柱后旋了出来。
    情瞳含灿,唇拟烟笑,不是那人是谁!
    见机张口欲言,身后突然飘过一道黑影,直向城主扑去,口中道:“乖徒婿,我的乖徒儿呢?”
    此人在城主身边站定,碧衫如兰,容姿绝美。他回头,冲见机浅浅一笑,旋入柱后不见。
    那人……那貌……
    打击过甚,见机已然呆怔。
    那人,不就是多年前渡船之上,他欲求墨宝而不得的高人嘛……
    乱了乱了……
    “见机!”城主开口。
    “……”呆。
    “见机?”
    “……”还是呆。
    “有客人吗?”懒懒的嗓音从柱后飘出来,是名女子。
    这一声,打破见机的怔傻,引回见机的神魂,他慢步登阶,来到城主身边,轻道:“吾……叨扰城主数日……可好?”
    “好。”城主含笑点头,清音如玉。
    时晴空万里,白云岫心。
    来年,来年的来年,雪会落,花会开,也会有那么一个人,轻颦浅笑,为你弹一曲快雪时晴,问你一句……清秋南北。
    南北问清秋。
    —本书完—
    后 记
    真风流,是才情,而非涩情。
    言情过甚,便倾于涩情。这并非现在才有,纵观小说史,在宋话本、明章回兴起之后,不乏春花秋月的艳情小说,当然,才子佳人配,书生小姐配,这是套路。现代言情小说与古代相比较,其实差不多。如何去写小说,不是一人说了算,要质,也要量。如何平衡,每个人的把握都不同。
    正如《谓我何求》中的施弄墨——人无常态,水无常形。
    中国的言情小说会向怎样的道路发展,是青春,是软武侠,或是玄幻,或是软科幻,说不准。想必,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再有研究者来评论中国的言情小说,也脱不了一正一反、有利有弊的说辞。
    套路,千百年来,其实,还是一个套路,不管是写小说的,还是评小说的。历史亦然。
    说说滞稿。我经常在人物的服饰上滞稿,常常想:这个人物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衫呢?不能总是让他只穿一件呀,是不是?又不是漫画,人物从头到尾就这么一件,完全是标志性的,完全不讲清洁的啊。
    下面是一些解释,先申明:有点闷。
    题一:
    提问:“城外有田,广三步三分步之一,阔五步五分步之二。请问满大人:此田占地几何?”
    梨花答:“贺楼世子,以通分来算,‘广三步三分步之一’即为三分步之十,‘阔五步五分步之二’即为五分步之二十七,广阔相乘便是田的占地面积。三分步之十乘五分步之二十七,结果是——十八步。”
    其实,用现代数学表示——
    “广三步三分步之一”=田的长度=10/3
    “阔五步五分步之二”=田的宽度=27/5
    求矩形面积,当然是长乘以宽。
    题二:
    提问:“今有五羊、四犬、三鸡、二兔,值钱一千四百四十九铢;四羊、二犬、六鸡、三兔,值钱一千一百五十六铢;二羊、一犬、七鸡、五兔,值钱七百九十铢;一羊、三犬、五鸡、七兔,值钱八百六十四铢。请问姑娘,羊、犬、鸡、兔价各几何?”
    梨花答:“贺楼世子,羊、犬、鸡、兔各不知价,类似于‘物不知数’,我以方程解之。现假以甲、乙、丙、丁表示羊、犬、鸡、兔的价格,五甲加四乙加三丙加二丁,得一千四百四十九。此为方程一。四甲加二乙加六丙加三丁,得一千一百五十六。此为方程二。同理得方程三和方程四。四方程中,甲、乙、丙、丁互相替换,便可得……结果:甲,羊价一百七十,乙,犬价一百一十五,丙,鸡价二十五,丁,兔价三十二。”
    其实,用现代数学表示——
    设羊为a,犬为b、鸡为c、兔为d,我们可以得到含四个未知数的方程式,一一解开这四个未知数,可得:a=170,b=115,c=25,d=32。
    题三:
    提问:“今有圆亭,下周三丈,上周二丈,高一丈。问积几何?”
    满纯答:“五百二十七尺九分尺之七。”
    其实——就是求圆柱体积啦,有兴趣的乖们自行演算,不多解释了。
    另——关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此帖正文共24字,即: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正文边上是“山阴张侯”四字。
    针先是一个字一个字笨笨地数,数完了,再用word“工具”里的“字数统计”,以确认有没有数错。数完了,ok,问题也来了——如何断句?
    历史学家有一套断句法,文学家有一套断句法,语言学家有一套断句法,标点符号学家也有一套断句法。不才收集、参考、求证加揣摩,发现如下——
    1)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