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纯冷哼,不顾高殷看好戏的偷笑,弹开一日无神扇猛摇,“我倒要问你,你怎会被宇文含追杀?”
    戒备地瞪他,为防又被扇柄“暗伤”,她连权衡都省了,直接挪到高殷身边,口中犹自道:“慢点慢点,子安,我们一个个问题慢慢来……高殷?”后面是对少年的询问。不是她三心二意,实在是少年笑得太过灿烂。
    “是我,梨花姐姐。”一身布衣,高殷已无当日的狼狈。
    嘴角抽搐,她现在极度不愿听到“梨花”这两个字。想了想,她问:“你们怎会在这儿?”
    瞥了船夫一眼,高殷笑道:“当日得姐姐相助脱险,四哥本欲带我回齐国,无奈我当晚风寒高热,这才耽搁下来。我们在城郊一户农家借住,今日四哥进城买药,正巧看到姐姐从城墙上跳下来,四哥寻思出了事,便急奔驿馆找满大人,果然满大人也在找姐姐,所以——”
    “所以,我让使队装作若无其事,正常离开,自己跟着高兄跑到这儿来。”满纯没好气地接下高殷的话,“还好宇文含只顾追你,没空下令全城搜捕。你这踏雪……你这踏雪……”一日无神扇点向篷外的黑骏驹,抖了又抖,不知说什么好。
    井镜黎皱眉,突问:“这是什么河?”
    “洛河。”
    “……”南无观音耶,她终于明白满纯为何如此了。
    当初,陈国使队入周的路线是:从建康出发,顺长江而上,船行至武昌郡,上岸,向北行,一路车旅,经沔州、随州、襄州、浙州、洛州、华州,最后抵达长安。
    基本上,怎么来,还是怎么回去。而洛河,是长安城东南方二百里外的一条渡河,东流入黄河。看来,踏雪带着她在城外东绕西绕,最后绕到洛河边来。
    “梨花,你的伤口……”满纯担忧的话被活生生瞪回去。心中不满,他气道:“难道你不痛?”痛字没说完,扇柄又戳了过去。意料中的,他听到一声倒抽的凉气。
    “满、纯。”
    “你认为,宇文含会就此放过?”
    “我与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无仇?无仇他会杀你?此人视人命如敝屣,眼瞎真是老天有眼。”满纯此话一出,船夫撑杆的手蓦然一僵。
    黑眸向眼角轻轻一滚,她收回,直视满纯,“他的眼睛没瞎。”
    “那他就是有眼无珠。”
    “……子安,你到底是骂宇文含,还是骂贺楼见机?”
    “贺楼……”咬牙再咬牙,满纯手一挥,“别在我面前提那只‘饿楼贱鸡’。”想到那素衣公子,他就觉得全身轻飘飘。
    .hqdoor.▲虹桥▲书吧▲
    第33节:第四章 扇微和(8)
    “哦——”长长的尾音,分明是揶揄。
    高殷瞥一眼船夫,伸手在两人眼前一晃,打断互瞪的两双视线,“梨花姐姐不必担心,四哥已经安排妥当,对岸,我们的人已备好马车,姐姐和满大人不如随我等一同回齐,再南下建康,如何?”
    满纯看了看她的伤,未说什么。
    无人争吵,她哑了哑口,突抬手掩去双眸,半晌才缓缓放开,从篷中探出半边身子。似乎……有什么东西吸引着她,让她忍不住向河岸看去……
    岸边,飞絮朦胧,那抹暗紫身影立在赤红骏马边,双手负背,似乎正望着乌篷船。
    他要杀她……这念头堵在心口,令她呼吸一滞。
    懒眼垂合,只一眨便飞快抬起,萦萦绕绕,终是不离那抹暗紫,苍白的唇,亦溢出不自知的轻叹:明知他要杀她,这临河玉立的身影,她还是恨不起来。不知为何呵,偏生一丁点恨意也无,她的三心二意,只怕是改不掉了……
    船如蛟龙擘水,转眼,那道暗紫身影已隐入飞絮中,再也看不见。
    今后,他们不会再见面了吧?
    懒眼轻敛,再抬时,已是一片迷迷川草,岸……离离……
    后会、无期。
    后会……有期!
    无船追击,隐卫下马,举强弩欲射,折射着金冷光刺的箭尖已瞄准……突然,一片紫袖落入眼中,隐卫愕然,缓缓收了弩,带着敬怯看向自家王爷。他从未见王爷露出如此表情,有些迷惑,有些不舍,甚至带点狰狞的恨意。
    “王爷?”
    手,轻轻搭在冰凉的箭尖上。
    “井……井……”细嚼这一字,宇文含目送轻舟,似笑非笑。片刻后,他又吐出两字:“镜……黎……”
    也许是梨花的“梨”,也许是离别的“离”,谁知道呢,人已逃了,此处无渡口,调船来追已不及。
    “井……镜……黎……井镜黎……”勾唇冷笑,他广袖轻甩,紫缎覆背。
    追击这种事,一向不必他出面,是什么原因让起了逐兴?
    他素来警敏,元宵之夜,虽双目不便,却已能分辨朦胧的人影,就算闭了眼,自幼养成的警觉亦能让他感受到百官的惊疑不定,左侧方那道时不时瞥来的视线,他又怎会忽视。及后被刺客挟持,他本想瞧瞧刺客能玩出什么花样,用命和苏冲却一马当先……他知自己部下勇骁,也知用命挡镖是为护他,苏冲挡镖则是……年关以来,那家伙是闲了闷了。
    被刺客挟至殿门,他正考虑是自己挣脱,还是传令隐卫——隐卫在暗,非他令下,一律不得现身。
    他要生擒这名刺客。此人害他眼瞎,他又怎可不好生“款待”。未及动作,猝然飞来一物,刺客警觉移位的一刹,他被用命救下。至此,他才注意陈国公主身边的那名侍女。朦胧中,他只能分辨一道纤细的身影和她头侧两条摇晃的髻发。
    宴散,知他是遣亲使满纯的侍女后,他在宫城外不过想探探满纯的底,待听到她的声音,心中没由来地一动。
    且妖且闲……舍去双眼,她的声音给他的便是如此感觉。
    邀她游春,是一时兴起,只没想到她与刺客竟有勾结。
    长年征战南北,杀戮,于他而言再寻常不过。她么……即便当日梨坡上她吐言如珠,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一名小小的探子。
    敢愚弄他的人,杀!
    城墙上,她猝然下跃,他心中确有惊讶。探头所视,见那黑驹奔跑如电,他不由起了些许兴味。久居长安,眼盲数月,他的确闷了。
    唤人牵来绿蛇,他驭马出城,一逐高下。
    如今,她跃水上船,留给他一弦墨绿背影。
    ——还要追吗?
    风动乌发三千,玉立的身形纹丝不动。
    岸边,落絮掩眸,遥遥江水上,一叶扁舟缓缓行远。在他眼中,仿佛飞絮逐着轻舟,而他,在飞絮外,亦在轻舟外。
    ——还要……杀吗?
    身后,传来隐卫的轻唤:“王爷!”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哼!”轻念此句,他语含讽意。大袖一甩,转身上马,“回去。”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34节:第五章 战武陵(1)
    立于他身后的一名黑衣隐卫献计道:“王爷可下令拦住陈国使队……”
    “下什么令。”眉心蓦然皱起,玉眸扬起一波灿烂,“你想让满朝文武讥讽本王追丢了一名小探子?”“属下不敢。”隐卫大气不敢喘。
    睨了隐卫一眼,赤红马扬尘远去。
    ——“梨花年年开,年年败。”
    ——“哈,王爷,你若爱赏梨花,尽管年年去赏,我可不奉陪……”
    笑言过耳,马上之人勾起唇角,表情难测。
    江南汉地,果然是人杰地灵,若不收于掌中,何以君临天下。
    此女精数术、长辨识,心思缜密,武功高强,若招揽不得,留下便是祸患。
    他们,后会有期。
    第五章 战武陵
    周·保定二年(562),周国宇文氏兴兵构衅长江,欲挑事端未果。
    次年九月,周以柱国公杨忠为帅,率骑一万,与突厥共伐齐,又遣太保、郑国公达奚武率骑三万出平阳以应杨忠。杨忠破齐长城,至普阳,返。
    周·保定四年(564),八月,周国再度兴兵,三军皓素,扬旌南渡长江,攻武昌,下巴陵,所到处血流成河。陈兵疲敝,不堪战事,亦不明周帅为何人,只知铁马银铠,军容肃整,旌旗上绣“飞驰”二字,陈人称其为“飞驰军”。九月,飞驰军攻至武陵,一战后,武陵守城将士突偃旗闭城,叫战不应,飞驰军则于城外二百里大莫坡扎营驻寨。
    是夜,周营——
    秋夜微寒,除值勤卫兵巡视左右,营内一片寂静。
    帅营之内——
    三人环桌而坐,桌上三盏烛台,烛台前放着一张地图。
    两人端坐桌前,左侧之人黑衣戎服,神容威肃,正是飞驰军将军——独孤用命,右侧那人却一袭襦月长衫,颇似文官。另有一人向后倒坐,两腿微张,长袍覆膝,支额倚在软椅上,另一只手抚着椅上胡毯,久久不语。
    蜡烛短去一寸后,独孤用命轻轻开口:“已经十八天了,王爷。”
    “嗯。”男人未动。
    “王爷,江南地广,河道纵横交错,一不可用毒。九月时节,大雨频频,二不利火攻。雨后土稀泥淤,三不可挖战道。”襦月大袖扫过地图,一根书生似的修长手指随着说话,在武陵地图上逐一点明。
    闻言,倚于座上的身影动了动,“见机以为,应该如何?”
    迎烛一笑,俊美的文官吐出两字:“撤军。”
    独孤用命看了贺楼见机一眼,竟未出声讥讽。
    “用命以为呢?”
    独孤用命想了想,垂眸,“我军已攻下江南三城十二镇,再下,战线太远,此处正是撤军之机。”
    “嗯。”
    一声之后,再无动静。
    贺楼见机不知是盯着地图,还是盯着烛台,他看了半天,突道:“王爷,时辰差不多了。”
    他话中的时辰,非一日之时辰,仍是时机。
    伐齐攻陈,一统天下,一直是大冢宰宇文护的心思所在,两年来,三国之间遣使交好,献方物,通市贾,表面上一团和气,然而,皮里阳秋,各怀异心。此次挥师南下,虽是计划之中,却不在时机之内。初闻大冢宰调宇文含南下,他便心存讶意,细细揣摩,方解大冢宰之意。
    南下之后,便是……
    蓦地,倚坐的男人开口:“武陵郡中,兵将不过六千,算上身强体壮的男丁,也不过八千。我精兵南下,一万兵马,一个小小的武陵郡竟然久攻不下。”
    他语有烦意,贺楼见机无奈,只得小声提醒:“王爷莫忘了南下的目的。”
    “本王知道。”突然坐正身子,一张俊雅的脸坦照于烛火之下,双眸灿情,赫赫然,正是宇文含。
    “那么,王爷何时下令撤军?”
    灿眸扫看贺楼见机一眼,宇文含拊掌一笑,“见机,你可记得前朝大统十二年的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贺楼见机想了想,点头,“自当知晓,王爷。大统十二年,也就是十八年前,我周国未建,东、西双魏势成掎角,高欢当时仍为东魏大将,他亲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城,当时镇守玉壁的是并州刺史韦孝宽。那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