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事儿,所以才会要我的命,而老太太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几辈子的老人了。如果我们大房和二房没有龌蹉,她们就不可能为她们的家族弄到更多的好处。”
“所以,你……你才不管不顾,因为你已经没了将来,可是如此?”
“是的。”
“那么宝玉呢?你以前对宝玉还是很好的,可是为什么现在……”
“宝玉,的确,他曾经对孙女很不错,尤其是孙女还在老太太屋里住着的时候,没有宝玉的照顾,孙女肯定会更加落拓。可惜将孙女撞入池塘的是他,看见孙女被二太太罚跪的人也是他。孙女落水以后,不见他来探过病,孙女罚跪,也不见他求情或者向长辈们求救。所以孙女一样恨他。”
“那你还想方设法地让你二叔教他读书。”
“不,老太太,孙女让他读书,不是为了他好。孙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孙女需要一个好名声,而且孙女不希望因为他,赔上了孙女的亲弟弟琮儿。至于让宝玉跟二叔读书,不是为了宝玉好,相反,是为了彻底地毁了宝玉。宝玉的性子和二叔的性子都在那里摆着。跟了二叔读书,宝玉只会被二叔骂得很惨,使得他会更加厌学。”
“你,你都算计好了”
“是的,二太太毁了孙女的将来,孙女也要毁了她的一切。她能够依靠的,就是她的儿子和丈夫了,她的儿子贾宝玉除了本性不坏,没有一样好的。只要动点小手脚,就会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废人。至于二叔,不用我动手,他自己都可以毁了自己。我要做的,就是夺走她们的身份而已。”
贾母惨笑道:“是啊,是啊。政儿已经是个平民了,宝玉也没了科举的希望。不过,你也许忘记了,还有大丫头呢,只要她能够起来……”
“不可能的。当今皇后可不是一个好惹的,后宫孩子这么少,也是皇后的功劳,至于大姐姐,更是在很久以前就吃了绝子汤,根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什……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我早就知道这个了,可笑大姐姐还敢在我面前摆谱,让我给她下跪,在我进宫的时候,苦役堵在半路上甩我脸色瞧。不用我动手,宫里的人就知道我们姐妹二人不合,我根本就不会顾及她。所以,大姐姐会落到今天的地步,也是自作孽。”
贾母还想说什么,却被贾瑾打断了:“老太太,事已至此,您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了,还是……”
“不,我还是想知道,你老是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对大丫头那么决绝。本来,只要你提醒她一二,她也不会那么凄惨。”
“老太太,您还记得徐姐姐吗?”
“徐?你是说你三姑妈家的那个丫头?”
“正是。”
“她不是早就死了吗?”
“那老太太知道她是怎么死的吗?”
贾母很奇怪地道:“她是怎么死的?不是说落水吗?”
“徐姐姐又不是小孩子,怎么会落水呢?身边的那些丫头们都做什么去了?老太太,我来告诉你吧。是二太太和大姐姐的算计,而宝玉也做了帮凶。二太太原本的目标是我,想毁了我的贞洁,因为大姐姐怕我进了宫,夺了她的地位。而给外人指出了当时跟着徐姐姐的人是我的嬷嬷的人,是宝玉。宝玉还很热心地给告诉人家去会芳溪的路,在徐姐姐进了会芳园之后。”
贾母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泼了一盆水,一下子连身心都冰冻了起来:“还有这一回事情?”
“老太太如果不相信的话,就请您问问三妹妹好了。当初二太太安排着事儿的时候,被三妹妹听见了。这些还是分家以后,三妹妹才告诉我的。为了这事儿,她担惊受怕了很久,生怕哪一天就轮到她头上去了。”
贾母愣住了,她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挥手让贾瑾退下之后,贾母就觉得浑身乏力,只得歪在暖阁里。鸳鸯见贾母很不好,很是担心。不过,贾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让她第二天一大早派人去接探春。
正文 401知旧事贾母叹不幸 敢将来郡君脱两难
收费章节(12点)
401知旧事贾母叹不幸 敢将来郡君脱两难
贾家的人身上流着的是彪悍的武将之血,这一点在贾家人,尤其是这些女人的身上展现无余。上至贾母,下至王熙凤和贾瑾,她们都是强悍得自认不输给男子的人。
好比说贾瑾,因为有了金手指,也因为多年的一帆风顺,哪怕是王夫人对她的算计,她也平平安安地过去了,所以,除非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否则,她根本就不会服软。
当然,贾母的偏心,王夫人的贪婪,王熙凤的拔尖儿,这些也都是属于贾家女人的彪悍。其实,史湘云身上也流着彪悍的武将之血。可惜的是,史湘云没有足够保护自己的力量,加上被多人算计,使得她从云端落进了泥地里。
不过,林黛玉跟贾家人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林黛玉身上展现出的,是独属于文人的风华,文人的彬彬有礼,文人的温润如玉,文人的清高优雅,文人的独善其身。
就好比原著里大观园里的那么多的丫头,几乎各房各位姑娘的丫头们都闹腾进去了,就林黛玉的屋子里静悄悄的,无论是林黛玉自己,还是她的丫头们,始终没有闹出什么事儿。除了拜祭自己的父母,不曾潇湘馆里不曾闹过任何可以让人数落的笑话。(当然,薛家母女的算计不算在内。)
这次林黛玉态度强硬地从贾家搬回来之后,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忐忑的。至少这些年来,贾赦邢夫人,还有贾瑾还是很照顾她的,尤其是贾瑾,就是自己父亲亡故之后,还亲自周全,这份情谊,林黛玉是不会忘记的。
原本林黛玉还担心贾瑾会着恼,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宫里旨意一下,贾瑾那里就请了官员作证,照着单子,将林家存在贾家库房里的那些东西搬了过来。还亲自告诉她,舅舅依旧是舅舅,舅母依旧是舅母,表姐妹依旧是表姐妹,让她放心。以后两家常来常往也是可以的。
放下了担心,林黛玉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多了几分自在。林黛玉到底是真正的闺阁千金,不像贾家人那样口无遮拦。好比薛宝钗王熙凤会拿婚姻大事取笑那样,探春和惜春屋里的丫头们偶尔也会将婚姻之事挂在嘴边,更不要说之前说不准性子是大大咧咧还是口蜜腹剑的史湘云了。至于贾瑾这个伪古人,偶尔也会有那么几次“口误”。
所以,在贾家住着的林黛玉其实是很压抑的,哪怕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林黛玉还是觉得贾家的风气很不好,生怕自己的弟弟们被带坏了。
别的不是,就那混一大事来说吧。原著了,王熙凤也好,薛宝钗也好就不止一次打趣过林黛玉的婚事,就连史湘云这个正儿八经的公侯小姐也曾经拿婚姻大事说事儿。更不要说如今贾家当权的是位伪古人,有时候,贾瑾根本就是口无遮拦。
有了贾瑾这个领头羊,贾家的人更加肆无忌惮。本来不应该放在闺阁之中讨论的事情,偶尔也会有那么一点两点地传到林黛玉的耳朵里,可让林黛玉胆战心惊了好久。
如今好了,总算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弟弟们被带坏了。
离了贾家的林黛玉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们了。让她更加高兴的是,梁丞相夫妇总算是从江南回来了。这次的梁丞相已经升任了左相,虽然梁夫人身边还带着次女,可是对林黛玉很好,经常叫林黛玉带着弟弟们过去玩。
这老人年纪大了,越发喜欢小孩子了,尤其是林黛玉的几个弟弟是最好玩的年纪。
贾母几次派人给林黛玉送东西,得到的消息都是林黛玉不在家,或者说是林黛玉去梁丞相家作客去了。贾母也没有办法,她知道,拿女孩子需要长辈教养的话根本就压不住林黛玉。因为林黛玉身边还有宫里赐下的嬷嬷,根本就不用她一个被皇上明旨禁足的女人多事儿。
何况,梁丞相和梁夫人是林黛玉将来的太公公太婆婆,这桩婚事还是林如海在世的时候就定下的。贾母根本就没办法插嘴。
贾母也只好看着林黛玉跟梁丞相家日日亲近。
不过,这闺阁中的女孩子们偶尔也会小聚一下的。偏偏梁丞相的次女刚刚进京,跟京里的那些贵女们都不熟,所以,梁夫人就下了帖子,邀请各家女眷带着姑娘小姐们来家里玩的时候,林黛玉就成了梁小姐的引路人。
其实,梁小姐虽然是挂着梁丞相次女的名头,但是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梁夫人一向是个贤惠的,养得儿女又是个顶个儿的出色,所以,这位二小姐虽然挂着梁丞相之女的名字,但是大家都当她当成是养女,或者是过继过来的侄女儿之类的。
这位梁小姐已经不小了,听说都十八岁了,换了别的人家的姑娘,这个年纪都做了娘了,甚至连儿女都不止一个了。所以,各家夫人都当梁夫人带这个孩子出来是为了联姻。
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这位梁小姐的时候,就吃了一惊。这位梁小姐,有几分薛宝钗的样子,可是这行事之间很有些徐静芝的做派。因为第一次参加京里的社交宴会,有些拘束之外,别的都还好,也没有犯什么大错儿。
等林黛玉回了自己的家以后,挑了个日子,梁小姐也来探望林黛玉了。可巧,这日,贾瑾被贾母打发出来探望林家姐弟,结果,这两个从来就没有见过的人,就这样撞上了。
贾瑾还好,可是那位梁小姐看着贾瑾却呆住了。脸上的神情分外精彩,可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贾瑾见梁小姐半天回不了神,忍不住道:“这位姐姐为何看着妹妹我发呆呢?”
梁小姐这才回神道:“抱歉,只是没有想到鼎鼎有名的宛城县主会与我的一位故人长得如此相似。”
“故人?不知道梁小姐说的是哪一位?我可曾见过?”
梁小姐道:“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人物。不过我在老家住着的时候,在附近行医的一位医者而已。不过,他与宛城县主真的很像。”
“果然如此?这倒是稀奇了,原来小妹我还真是长了一张路人的脸呢。”
“二姐姐,路人的脸也没有这般美貌的啊,二姐姐也太自谦了。”林黛玉笑着打趣,又给梁小姐解释道:“梁姐姐也不用这般为难。已经不是第一个人说外面有人跟我这位表姐长得像了。不说别人,就说那位郦大人,见过的人都说郦大人跟我这二表姐长得像。要不是年纪差几岁,谁都把?当成了双生子呢。”
梁小姐也奇了,道:“果然如此吗?隔海真有跟宛城县主长得相像的人呀?”
“可不是,就连我父亲都看傻了,还以为是我乔装改扮了呢。结果人家路引什么的都很齐全,根本就不可能。”
“路引?那是什么?”
贾瑾一愣,方才笑起来:“姐姐还真是大家闺秀,果然不知道这个。路引是官衙里开出来的一种文书。朝廷对人口流动很小心,一般人出门,不带路引是不可以的。就好读书人赶考,没有路引,就进不了城,也没办法住店,更没有办法去寺庙寄居。更加悲惨的是,很有可能被当地的捕快抓了去,当做逃奴处理。所以说,没有路引那是不行的。”
梁小姐点点头,可是眉宇间却多了几分忧愁,让林黛玉有些吃惊。
寄居看了看,道:“梁姐姐可是想到什么了吗?”
那梁小姐这才道:“这出门一定要路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