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盘子,上马加鞭,追上了管仲。
    “总理,那人让我给您带一句话。”
    “说。”
    “浩浩乎白水。”
    管仲一愣,这词儿听起来耳熟啊,在哪儿听过?一时想不起来。
    “宝贝,你知道什么意思吗?”管仲顺口问婧。
    “我听说古诗《白水》这样写道: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我估摸着,他是想出仕。”婧说。她的意思是,这个人想当高级公务员。
    管仲吃了一惊,有学问哪。一个流浪汉,就这么有学问;一个美女,又这么有学问。
    “传令,大军就地稍息,你去把那放牛的哥们儿给请来。”管仲下令。
    放牛的流浪汉来了,长揖不拜。什么是长揖不拜?就是鞠躬,不下跪。这是一个经常见到的词,一般在民间高人见到高官时候用。
    “尊姓大名?何处人氏?”管仲问。
    “老子坐不更姓,行不改名……”错了,张飞武松之流的武夫才这样说,此人不会这样说。
    “我姓宁名戚。”这里考试一下,根据前面的章节,他应该是哪国人?郑国人?错;楚国人?错;卫国人?终于答对了。第八章的时候说了,宁姓是卫国公族。
    “听口音,你是卫国的。”管仲听出来了。
    宁戚,卫国公族,到他这辈已经是士,家道中落,也就是破落户,沦为一般农民,但是家中有祖传图书若干,因此利用农闲时间自学成材。听说齐国在全球范围招纳贤士,因此卖了家里的牛前来齐国寻求发展,谁知来了之后,竟然没有门路见到齐桓公和管仲,不能获得面试机会。时间一长,流落乡野,以替人放牛混口饭吃。
    管仲一听,果然被婧说中了,是来求职的。既然如此,就地面试吧。
    两个人一交谈,管仲发现,这真是一个人才啊。怎样的人才?在齐国还没有发现过这么好的人才。
    “兄弟,这样,齐侯三天之后也会路过这里,我给你一封推荐信,到时候你给他,必有重用。”管仲当时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了宁戚。
    宁戚谢过了,拿了信,依旧回去放牛。
    有人问,为什么管仲不当场录用宁戚,他没有这个权力吗?不然。管仲是一个为人做事很讲究的人,宁戚这样分量的人才,必须要最高领导人来任用,一来是对宁戚的尊重,二来也是把人情给齐桓公。
    ——齐桓公用人
    三天之后,齐桓公来了。宁戚还是老一套,敲着牛角唱民歌。
    唱了一首河南民歌,齐桓公没反应;再唱一首山东民歌,齐桓公还是没听见。宁戚急了,开始唱禁歌。什么禁歌?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齐国国君爱吹牛,爱吹牛啊爱吹牛,与其跟他去卖命,不如回家去养牛。
    这一次,齐桓公听见了,当时就火了:“来人,把那放牛的抓过来。”
    宁戚被抓过来了。
    “你刚才唱什么?”
    大凡有才的人,都比较高傲。宁戚刚才还在讽刺齐桓公,如果被齐桓公这么一问就赶紧求饶说好话,那就太没面子了。怎么办?继续说下去。
    “唱你吹牛。”
    “我怎么吹牛?”
    “你想做盟主,结果第一次结盟就被宋国给耍了,第二次结盟又被曹沫给劫持了,多没有面子?你自比尧舜,人家尧舜都是把天下蝉让给别人,你倒好,杀了自己亲哥哥当上国君。你说,你是不是吹牛?”宁戚的话说得够狠,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不想活了?”齐桓公大怒,喝令手下将宁戚抓起来,就要砍头。
    “哈哈哈哈,杀了我,正说明你心虚。”宁戚大笑。
    这个时候,隰朋看出一点问题来。
    “主公,不要杀他。你看,听他口音,他是卫国人。一个卫国人,不远千里来到齐国,难道就是为了来放牛?难道就是为了骂您一顿然后被您砍掉?他脑子进水了?所以,他一定是个高人,主公应该和他好好谈谈。”隰朋的分析很有道理,宁戚都忍不住点头。
    齐桓公一听,对啊,我没招他没惹他,他凭什么骂我?他一定是个人才,他一定想跟着我干。
    所以,有人无缘无故骂你的时候,不要生气,那是因为他爱你。
    “先生,冒犯了,咱们随便聊聊?跟我混吧?”齐桓公态度友好起来。
    宁戚没有说话,而是从裤腰带里取出一幅书信来,然后递给齐桓公。齐桓公一看,哎呀妈呀,幸亏没杀这个人,管仲都推荐他,并且写道“经世之才,可以重用”。
    “既然有仲父的推荐信,为什么不早拿出来?”齐桓公问。
    “如果主公本身不欣赏我,只是因为管总理的推荐而用我,那我迟早也会被炒,所以,我要先让主公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由主公来决定。”宁戚回答,他觉得那样会很没有面子。
    就这样,齐桓公留下了宁戚,让他随军同行。
    到了晚上,大军驻扎,齐桓公命令手下赶快去找一身中大夫的衣服来。
    “主公,是要任命宁戚为中大夫么?”隰朋问。
    “是。”
    “要不要先派人去卫国调查一下这个人有没有案底?如果历史清白,那时再任命他也来得及啊。”
    “不要,我看这个人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说不准真有案底。万一查到什么案底的话,那我一定不会用他。但是,就因为一些小小的过失就损失一个人才,那不是很不合算?所以,干脆不要去调查。”
    齐桓公为什么能称霸?豁达。
    当晚,齐桓公拜宁戚为中大夫。
    这一段,成为千古美谈。
    ——联合国军在行动
    宋国边界,联合国大军会齐。
    周王室、齐国、陈国、曹国。其中,齐国战车四百乘,周王室五十乘,陈国和曹国各一百乘,合计六百五十乘战车。
    第一次前敌会议,齐桓公亲自主持。
    首先,王子成父拿出军事地图进行推演,提出进攻方案。随后,大家开始讨论。
    “主公,雄霸天下,第一是以德服人,实在不行,再以武力征服。如今我们的联合国大军,击溃宋国不在话下。但是,在进攻之前,不应该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我愿意前往宋国首都睢阳,劝降宋公,如若不成,再动手也来得及。”宁戚提出建议。
    “仲父,您看怎样?”齐桓公问管仲。
    “我也这样想,正不知该派谁去,既然宁戚主动请缨,让他去。”管仲同意,也要借此看看宁戚的实际能力如何。
    宋国的军工生产在全球是很出名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打败仗,却能很快恢复军队规模的原因。
    所以,尽管上次与鲁国大战损失惨重,内战又损失了大量战车,宋国依然很快拥有了六百乘战车。
    “怕不怕?”听说联合国军来了,宋桓公有些害怕。
    “不怕,我们的战车不比他们少。”戴叔皮嘴硬,当初逃跑的主意是他出的,如今只能撑着。
    君臣两个正在那里自己给自己打气,宁戚来了。
    “一定是来劝降的,不鸟他。”叔皮建议。
    宋桓公点点头,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所以他决定还是召见宁戚,看看他怎么说。
    宁戚到了,看看前面,宋桓公大咧咧坐着,面无表情,看看两边,除了戴叔皮在那里皮笑肉不笑,都是执戟卫士。
    “这些鸟国君,不能太把他们当人。”宁戚知道,与诸侯打交道,你越是怕他们,他们就越不鸟你,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反而尊重你。连齐桓公都这样,宋桓公更不在话下。
    所以,宁戚来到宋桓公面前,轻轻躬身行礼,然后去看宋桓公,只见宋桓公端坐不动,也不说话。
    “唉,快死的人了,不说话倒也正常。”宁戚说话才不客气,把宋桓公说成死人。
    “你这是怎么说话?”宋桓公说话了,好像要证明自己不是死人。
    “联合国大军已经兵临城下,随时攻城,到时玉石俱焚,你却还在这里呆坐,不是等死?”
    “哼,齐国无缘无故侵犯我国,正义在我这一边,我不怕。”
    “正义个屁,你知道什么叫得道多助吗?当初我家主公为了你召开联合国大会,谁知你半路逃跑,破坏盟誓,如今联合国军队得到王室支持,诸侯响应,天下人都知道你是罪有应得,你有什么正义?”
    “我不怕,宋国的战车不比联合国军少。”
    “啊呸,要是打仗就比战车多少的话,那还打什么仗,大家数数战车就分输赢了。你知道吗,宋国军队历来被称为豆腐军,你们什么时候打过胜仗?几年前跟鲁国交手,连国防部长都被抓了,你知道不久前齐国和鲁国打仗的结果吗?你们连鲁国都打不过,怎么跟齐国打啊?”
    宁戚说话一点也不客气,一边说还一边向宋桓公走过去,吐沫星子溅了宋桓公一脸。宋桓公本来就是虚张声势,如今被宁戚这么一说,越想越害怕起来,原先装出来的镇定早已经吓到了爪哇国。
    “先,先生,您说得对,我错了,我该怎么办呢?”宋桓公老实了。
    “这样问就对了。”宁戚一看宋桓公老实了,心中高兴,“我来就是要救宋国的。实话告诉你吧,我家主公虽然对你很生气,但是一来看在宋国爵位高,二来也是要以德服天下,如果你能献礼谢罪,重新加入联合国,那是完全可以考虑原谅你一回的。”
    “这,这,实话实说吧,你说的我不是没有想过,我是担心齐侯的胃口是不是太大。”宋桓公担心的是齐桓公狮子大开口,国库承受不了。
    “不用担心,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齐国那么富,不需要你的东西,你想想,我们连抢鲁国的土地都还了,还稀罕你的那点东西?”
    宋桓公这下放了心,连忙派人携带白璧十双,随着宁戚前往联合国军大营求和,表态拥护齐桓公为盟主。
    “好吧,我没问题,不过,老宋要自己去周王室认错。”齐桓公放过了宋桓公,不过要他前往洛邑朝见周王,以此显示联合国是高举王室大旗的。
    就这样,宁戚靠骂人当上了齐国贵族,又靠骂人立下了第一功。
    所以,骂人不是缺点,关键要会骂。
    ——盟主
    鲁国服了,地位最高的鲁国服了;宋国服了,爵位最高的宋国服了。
    “仲父,是不是又该开联合国大会了?”齐桓公信心满满,迫不及待了。
    “别急,有上一次教训,这一次咱们谨慎一点。这样,咱们先开个预备会议,召集几个主要国家开个恳谈会,把他们搞定了,再开大会就有把握了。”这一次,管仲比较谨慎。
    于是,管仲派人前往周王室、宋国、卫国和郑国,提出大家在卫国开一个恳谈会,增加了解促进友谊。结果这个建议得到响应,到期,周王派遣单蔑前往,其余四国都是国君前往。恳谈会上,五方就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最终达成一项共识:必须要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必须在齐桓公的领导下,沿着周王指出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齐桓公七年(前679年),那又是一个春天。
    第二次联合国大会正式召开,地址在宋国的幽,中原诸国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陈国、曹国、蔡国、许国等十多个国家参加了大会。会议在祥和的气氛中开始,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在团结的气氛中结束。
    大会选举齐桓公为盟主,歃血为盟。
    有人说与会各国中为什么没有楚国、秦国、燕国和晋国。是这样的,楚国被认为是南蛮国家,华夏公敌;秦国地处西北,爵位又低,中原诸国认为他们基本属于西戎,不带他们玩;燕国虽说是正宗周朝诸侯国,但是地理偏远,可以忽略;晋国虽说也是周朝嫡系,但是一向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并且内乱连连,齐桓公也不愿意招惹他们。
    七年,齐桓公登基七年,正式成为盟主。
    历史上,称齐桓公为春秋第一霸。春秋五霸,从齐桓公开始。
    国家大妓院
    更新时间2008-12-10 11:25:32  字数:6969
    盟主是什么概念?盟主不仅是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应该是各个国家争相学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