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真是让整个後宫不服啊。”
太后呷了一口茶,“嗯,皇上毕竟是哀家的儿子,哀家懂他的意思。不过这倒让哀家想起了先帝在时,年妃也是如此的猖狂,最后先帝心软不忍赐死,只是降位,倒还是太后让皇上将其重办,皇上才将她打入冷宫,哎,也是哀家去冷宫……。”
“那,太后的意思是?”崔姑姑问道。
“明日请皇上下了早朝来哀家这一趟,哀家要探探皇上的心思再说。”
养心殿。
静如端了一晚绿豆消暑粥进来。“给皇上请安。”
“起来吧。”皇上瞧见是静如,便回了句。可是静如却纹丝未动。
“臣妾有罪,不敢起身。”静如说道,皇上听了,放下折子,“贵人何罪之有啊?”
“臣妾今日多处言语失态,还请皇上责罚。”静如娓娓说道。
皇上笑了一下,起身走到了静如面前,伸手将静如扶起。“那你说,朕该怎么罚你呢?”静如抬眼看到皇上挑起的眉毛,便笑着回道。
“臣妾但听皇上吩咐。”静如也有了些笑意。皇上想了想,“那就罚你陪朕一起喝这碗绿豆消暑粥吧。”二人相互一笑,便坐了下来。
皇上下了早朝便去了慈宁宫。太后正在看着一本佛经。瞧见皇上来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皇上今日的气色不错啊。”太后问道。
“是,朕又得一子,朕高兴。”皇上也心花怒放。
“嗯,愉嫔真是辛苦了。这做额娘的,怀孕期间生怕有何闪失,日日操劳,才能积善成德终遂心愿。这也是我大清的福气啊。小阿哥起名字了吗?”
“还没有,儿子今日来,也是想让皇额娘来给五阿哥起个名字。”皇上说道。。
太后思考了片刻。“好,既然要哀家起,那就叫永琪吧。”
“永琪,好!好!朕的五阿哥永琪!哈哈。”皇上满意的笑着。
“愉嫔和嘉嫔都为皇上诞下皇子。皇上也该晋一晋二人的位分了。”太后回道。
“是,儿子正有此想法,那就晋二人为妃位吧,同时,儿子也想晋魏贵人为嫔位。”皇上一嘴带过。
“魏贵人?魏贵人对子嗣也无帮助,皇帝为何要晋她的位分呢?”太后问道。
皇上想了想,“高氏一事,魏贵人是受害者,如今事情查清楚了。儿子也算是给魏贵人一个补偿。”
终于提到了高氏,太后回道,“那高氏,皇上打算如何处理啊?”
“儿子还未想好,暂且幽禁在长春宫吧。”皇上回道,有了一声叹息。
“皇上还是忙前朝的事吧,既然想封赏後宫,那便都跟着沾沾光,也是宫里的一大喜事。过年了,热闹热闹。此事就交由哀家办吧,皇上不用操心了。”太后看着皇上的不忍心也有些不满。
“是,那就有劳皇额娘费心了。”皇上依旧有丝不安。
这一日晨昏定省,是在太后的慈宁宫。这是静如进宫以来,第一次例外的请安。
“近日宫中发生了许多事,哀家不是不过问,只是哀家不想後宫不宁,让前朝不宁,让皇上烦心。可是总有不检点之人,做些掩耳盗铃之事。今日哀家不得不聚集众位嫔妃。也是给各位提个醒。”太后庄重的说。
“长春宫高氏,残害妃嫔,皇嗣,嚣张跋扈,不知检点,罪不可恕。赐白绫。”太后的这道懿旨一下,众嫔妃都出了一身冷汗。
“哀家知道,你们其中还有些人也有些把柄在哀家这里,哀家就暂且不过问,如若日后再有什么事,哀家定会数罪并罚,绝不留情。”众嫔妃纷纷领旨。
“另外,魏贵人在高氏一事中所受委屈哀家都知道了,皇后也常向哀家说过你费心侍奉愉嫔,愉嫔顺利产子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太后满意的看着静如。
静如立即谢恩,“谢太后,这都是嫔妾应该做的。”
“嗯,哀家和皇上商量过了,决定,晋魏贵人为嫔位,住储秀宫。十日后行册封礼。”太后说道。
静如领旨谢恩后,便坐了原位,云枚对静如微微一笑。
“嘉嫔、愉嫔为皇上生育阿哥有功,晋为妃位,于五阿哥满月行册封礼。”太后看着嘉嫔说道,愉嫔还在月中,今日未来慈宁宫。
“娴妃这段日子辛苦了,晋贵妃之位。纯妃赐协理六宫之权。”
懿旨下发后,宫中人人都得到了封赏,大家都在准备各自的册封礼,而忙碌起来,後宫中又一次热闹了开来。
长春宫的高氏,看着胡公公送来的白绫。独自坐在宫里发呆。此时的长春宫早已无一人,比冷宫好不了哪去。屋子空空的。只有一张桌子。
侍奉皇上多年,一朝得宠,便走上了条不归路。
她回想着自己这一路的命运,想着潜邸时,皇上对她的专宠,想着入宫后,被封贵妃时的风光。想着之后为了争宠而陷害嫔妃。想着为了保全自己,对皇上的子嗣下手。想着想着,她早已泣不成声。
而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是她自己的错吗?
不!
换做任何一个人,也许都会是这个选择,只不过轮到了她而已。名誉,虚荣,地位,金钱,有几个人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
她看着这条白绫,笑着,自己还配触碰着纯洁的白色吗?
从袖口拿出最后一包鹤顶红,倒入了嘴里。
“我累了,我真的累了。”高氏轻声地说,“裕常在,是我对不住你,现在你我也不相欠了。”
朦胧中,她看到远处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正向他走来,轻声呼唤她的名字。她看到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和他一起在草地上放着风筝,看到了晋封贵妃那一日皇上牵着她的手面带的笑容……
此刻,她不再是有恨,而是嘴边挂着一丝微笑,这世界一切都带不走,唯有记忆。一觉醒来似乎又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也许这一切一开始就是个错误,从她初见皇上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高氏薨。皇上追其为皇贵妃。第二日,册谥皇贵妃高氏为慧贤皇贵妃出殡。
高氏的葬礼,皇上并未隆重置办,只是给足了面子。为了避免哀伤,皇上这几日也未去後宫,直到静如册封的这一天。
虽然嘉妃、愉妃还未行册封礼,可太后的懿旨早已传遍宫中,这一日早早的,便来到储秀宫,帮着静如打扮。静如也还开着玩笑说,弄得自己就像是从娘家出嫁一样。
晋了嫔位,戴上了旗头,也就真正的成了主子。嘉妃和愉妃看着静如,心里也是高兴。纯妃被太后赐了协理六宫后,也是忙了起来,不过今日还是早早的便和娴贵妃一起赶到了景仁宫,准备静如的册封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仰事璇闱。必选柔嘉之质。佐徽、椒掖。久推淑慎之姿。载考彝章。特加锡命。咨尔贵人魏氏、久娴姆教。长奉女箴。礼法是宗。凛小心而严翼。敬勤弗怠。遵内则以温恭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令嫔。尔其只膺巽命。迓景福以咸绥。益懋壸仪。荷鸿庥于方永。钦哉。”皇后念道。
静如谢恩后,皇上上前扶起。“《诗经》中云,‘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朕赐你令字,也是美好之意。静如,你可喜欢?”皇上执着静如的手,微笑问道。
“臣妾谢皇上恩典。”静如回道。
嘉妃、纯妃、愉妃都在忙着向静如道喜。娴贵妃则在一旁,嘴上带着笑。自从上次她提到裕常在的事后,愉妃和静如似乎都和她疏远了不少。
是啊,没把握对的时机,自然,事情就办的不会顺利。
春暖花开的季节,注定宫中要热闹起来。三年一度的选秀又开始了。
.
第十六章 嫡子出世
在这後宫深墙之中,从来都是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转眼间,三年已过,物是人非。这三年,对静如而言,见证了高贵妃由盛转衰的巨变,而自己,也似乎早已没有了初进宫中的那份活泼与单纯。身居嫔位,不说熬出头,也是进化的比自己想象的要快。
她还正年轻,正是女子最美丽的年龄。
这次秀女进宫,是由娴贵妃亲自主持。进宫的新人,多半封为答应,有几个特别出挑的,娴贵妃也只是向皇上请了个常在的位分。
在娴贵妃眼里,初进宫就能封为像静如一个这样厉害的常在,已经是很难应付了。况且现在新晋的秀女,目的心太强。谁不想着能多得些宠幸。想着想着,娴贵妃一方面觉得,要好好压制压制才好。而自己另一方面则提醒自己,不要步高贵妃的后尘。
这届秀女中,最出挑的,便是住在延禧宫的杜常在了。长得漂亮,人也懂事。进宫也没几日,便和宫里的嫔妃们都熟识了。更是从江南带来了特产,给了娘娘们。更是一日几次的去咸福宫,说是学习宫中礼仪?!
皇上将这次选秀之事交由娴贵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皇后怀孕了。
确实皇后怀孕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有了两个月。宫中嫔妃接连受孕,让皇上万分欢喜。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处理起前朝的事务来,都格外的顺心如意。
这一日,皇上来到景仁宫。“皇后有着身孕,还要操持宫中大小事宜,实在太过辛苦。朕想,皇后的这一胎对朕,对皇家来说都至关重要。不得不小心啊。”看着贤良淑德的皇后,皇上向来敬重有加。
“劳皇上挂心了,臣妾才两个月身孕,这宫中事宜一直是臣妾管着,突然交给别人,也叫臣妾不放心呢。”皇后笑着回道。
“嗯,也是。那就让娴贵妃和纯妃多帮你分担点,你也好少操些心。能让她解决的,就都交她们处理吧。你且帮着她把握些轻重就好,免得有所颇失。”
皇后自是不愿将权力交给娴贵妃,在她看来,纯妃不争世事,心境倒也还好。後宫之事琐碎,娴贵妃的性子却虽表面温和,在潜邸时也不是没表露过争宠之心,实则也并不沉稳,只是在这宫中久了,也磨砺了出来。不过也好,过些日子,宫中无人主持,还是总要由她来分担的。
皇后怀了身孕,皇上特意嘱咐整个皇宫的人都要格外留心,饮食起居,甚至连宫中皇后常走的路都是一个一个石子精心铺置的。全宫上下都在传着皇上从没对哪个嫔妃怀孕如此重视,可见皇后是有多么的受到皇上喜爱。就连後宫妃嫔们也是又嫉妒又羡慕。
宫里多了些小主,平日里也热闹了些。这次新进宫来的,虽还都机灵,却都也看来懂事。皇上传召的,便去觐见,其余的也都安安分分的呆在宫里。
杜常在的姿色和才干,也吸引了皇上的注意,多次传召侍寝。太后担心皇后的身体,还时常叫皇后去,诸多叮嘱,多少这心里还是有几分不放心。
静如的宫里也新住进了一位玲答应。平日里,总爱做些甜食,倒还和静如兴趣相投。手艺也还算不错,而且样式繁多,总有些新意在,静如想着这玲答应怎么心思都在如何去做甜点上了?
皇后有孕,这段日子,皇上下了朝便去景仁宫陪着。对于这个孩子而言,皇上倾注了太多心血。如果是阿哥,那就是嫡出之子,身份就注定将来也会是太子的人选。
皇后的前一个孩子敬成太子,早年夭折,让皇上皇后都伤心不已,所以这个孩子,对他们来说一直都认为是上天赐予他们的补偿。
眼见着皇后的肚子一天天的大了起来。这後宫之事也渐渐的都交由娴贵妃处理。从潜邸到皇宫,她也是一路走了过来,本无勾心之事,管起事来倒也并不费心。日子久了,宫里凡是有事便都直接去了咸福宫,由娴贵妃主理。
打起初的时候,娴贵妃还不时都去景仁宫询问一些事情。时间一长,便也知晓分寸,自己也能做了主。瞧着娴贵妃如此能干,太后也不时夸奖赞誉。
咸福宫。
内务府总管李玉求见,“启禀贵妃娘娘,今年江南织局进贡的绸缎到了。该如何分配後宫,还请娘娘做主。”
娴贵妃看了看,“往年皇后都是如何分配的?”
李玉想了想,“回娘娘的话,嫔妃每人三匹,贵人两匹,常在答应各一匹。”
娴贵妃觉得,这种恩赐的事,向来都是收买人心的最好方法。自己又素来不喜绸缎,何不将此全都赠与其他嫔妃呢?也好做给太后和皇上看。
想过之后,娴贵妃喝了口茶,“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