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将门虎女,自然有一股杀伐果断:“咱们定军侯府,可不是谁想攀扯就能攀扯上的地方。”
小石头乖乖点头,然后陪着老姑奶奶吃了一顿午饭,撒丫子跑回了皇城,晚上钻进正和帝怀里,将今天的事情絮絮叨叨的跟正和帝说了一大堆。
“那你是后悔了?还是觉得解气了?”正和帝扒拉着小石头支棱八翘的脑袋问。
“当然是解气了!”小石头想都没想就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正和帝笑了,狠狠的蹂躏了一把小石头,软乎乎的小石头奋起反抗,正和帝立即热情镇压,翻来覆去吃了个够,最后小石头被正和帝的热情烧红了。
经过此事之后,朝中官员看待并肩王的态度又有了不同,正和帝如此红果果的回护,谁还看不出来啊?大家都是聪明人,眼睛明亮着呢。
以前以为是捧杀的人,这回心里又开始琢磨了起来,到底并肩王值不值得他们下手扳倒,能不能当成仕途的垫脚石。
第二日,小石头溜达到上书房,门口挂着一对白玉鹦鹉,还是小石头挑出来的贡品呢。
“通报通报!”一对白玉鹦鹉都是被人养熟了的,不怕人,见人来了还会说话打招呼。
“通个屁的报,本网页从来不用这一套!”小石头昨天被折腾狠了,现在还手脚发软身体发酸呢,来找人还要通报?简直不知死活!
正和帝已议政完毕,正好跟大臣们一起往出走,就听门口有动静,便示意众人先别出声,自己却驻足倾耳听。
鹦鹉站在高处,自然看到了正和帝一行人,这小畜生都是有调教过的,还是专门为正和帝而特别调教出来的极品鹦鹉。
“皇上驾到!皇上驾到!”一对儿白玉鹦鹉一个劲儿的说这四个字儿。
“连人都认错了,你俩白吃那么多好东西了!”今儿赶巧了,小石头的衣服,是跟正和帝一个颜色的明黄色,只是正和帝的是无爪金龙图案,而小石头的是四爪团龙花纹。
“接驾!接驾!”白玉鹦鹉蹦蹦跳跳的来回在鸟架上乱窜,小绿豆眼儿叽里咕噜直转悠。
“不接!不接!”小石头跟两只鹦鹉杠上了,叉着腰就站在鸟架下,仰着小脖子跟白玉鹦鹉对话。
俩鹦鹉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脑容量太小,两只鹦鹉只知道皇帝来了要接驾,要说皇上驾到。
一着急,两只鹦鹉也超常发挥了,竟然尖着嗓子学人一样对小石头呵斥:“大胆!大胆!”
“我就大胆了怎么滴?气死你!气死你!”小石头这倔脾气上来了,两只鸟儿他也要跟着拌嘴不可。
“跪下!跪下!”两只白玉鹦鹉身上的鸟毛都炸了起来,气的!
“就不!就不!”小石头坏笑着伸手去揪鸟毛儿。
“救命!救命!”两只小鸟儿吓坏了!
“你喊吧喊吧!”小石头犹如花花太岁一样色色的笑着:“你就是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们滴。嘿嘿嘿!”
“住手!住手!”要被拔毛了,两只白玉鹦鹉扑楞起来,鸟爪上系着细金的链子,想飞走也走不了,只能上下左右的躲着。
小石头从小就手脚不老实,看什么好玩儿的都能上手动弹两下,看到鹦鹉炸了毛儿,就想上去薅两根鸟毛儿下来。
“嘿嘿嘿!就不!就不!”干脆一卷袖子,直接往上蹦跶,非要薅鸟毛儿不可。
正要付之行动的时候,小石头眼尖儿的看到有人过来,打头的那个人他很熟悉,昨晚还在一个床上滚过的。
正和帝一行人都憋的满脸通红,不可思议的望着并肩王,正和帝更是走过去,低头看着因为他们的突然出现而傻住了的小石头:“好玩儿么?”
523 金銮鹦鹉
“嘿嘿嘿……”干笑了几声,小石头扭头飞速的跑走了,连见礼都没见,本以为没人他才犯二的,结果可倒好,正和帝带着那么多人出现,他都不知道他们听了多久了,太没面子,先跑了再说。
正和帝:“……”
“咳咳!”李国忠身为并肩王的大舅兄,不得不出面给他擦屁股:“王爷赤子之心,赤子之心。”
同时心里恨不得将小石头拖过来狠狠打一顿手板,就算是要犯中二病,能不能找个没人的地方?
这是哪儿?
这里是上书房门口啊!
你在这里口无遮拦,你是想要作死呢还是作死呢还是作死呢?
所有人都点头,这样的并肩王的确是“赤子之心”的很……
那天,正和帝再也没有见过小石头,第二天,正和帝不得不去朝阳宫挖人,这人将自己丢在一大堆软枕里面,把自己给埋了起来,因为不好意思见人了!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什么样儿我没见过?”正和帝对小石头如此鸵鸟的行为笑意停不下来。
“现在外面都知道我了吧?”小石头头疼,好不容易在外人面前都表现的挺有智慧(你真的这样认为?),还很有气质(真的么?),但是一下子就让人窥视到了真相,小石头觉得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没,大家都说你的赤子之心。”正和帝喜欢别人这样评价小石头,他的小石头本来就是一个很真的人。
“算了吧,三十岁的赤子你见过啊?”小石头拿被子一蒙脑袋:“不想了,感觉睡觉!”
正和帝:“……”
就在正和帝想方设法想要开导小石头一番的时候,小石头第二天就原地满血复活了。
八成是真的喜欢这种能说人话的鸟儿,小石头弄了一大堆进贡来的会说话的鹦鹉,甭管是珍贵少见的白玉鹦鹉,还是翠蓝大令鹦鹉,反正聪明伶俐的他都弄来了,挂在正和帝的的御书房和上书房门前,有的地方走廊上都挂了鸟笼。
就连金銮殿上,都挂了一只在门口,这只是所有鹦鹉里个头最大最漂亮的翡翠鹦鹉,据说能活十年之九,乃是海外方国进贡而来,乘船漂洋过海走了快一年才到。
还未蕞尔小国,不懂天朝上邦礼仪,到了这里之后现学现卖,教导这只翡翠鹦鹉,又用了六个月,这才进献给正和帝。
在大臣们鱼贯进入金銮殿叩拜之后,它就跟着司礼监总管太监一起亮嗓子:“有事启奏。”
等大臣们结束了早朝从金銮殿往外走的时候,它也会跟着司礼监总管太监一起喊上一句:“无事退朝。”
“真这么好玩儿?”小石头一听就双眼冒光了起来。
“听说是真的,很多大臣都看到过呢。”跟小石头八卦的是高大总管,目前为止,高大总管越来越少跟着正和帝了,他更喜欢跟着并肩王,因为俩人可以一起八卦一番。
小石头早上没爬起来,但是又想去看那只鹦鹉,于是在正和帝刚宣布散朝之后,走了两步,却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结果正和帝一回头就看到,大臣们没有走出去,而是都保持了转头往外走的样子却对着门口目瞪口呆。
就见小石头一身并肩王的朝服,站在金銮殿门口,仰脖子看着那只守门的鹦鹉,迈进金銮殿的大门,鹦鹉就说:“有事启奏”,可小石头随后就转身出了金銮殿,鹦鹉立刻就喊:“无事退朝”。
可是小石头来来回回进进出出,把金銮殿大门当成城门一样溜达了好几个来回!
这种蛇精病一样的举动……
这只鹦鹉是极品的鸟类,身体也大,当然,脑容量也多出许多,被小石头这个人类涮了几次之后,它就生气了;而小石头也玩出了新的花样儿,他一只脚在金銮殿里面,一只脚在金銮殿外面,他骑在了金銮殿的门槛上!
众人:“……!”
那只鹦鹉也气坏了!
就算是一只鹦鹉,那也是有自尊哒!
正好它看到了走过来的正和帝,立刻张口就跟正和帝这位尊贵的主人告状:“主人主人,有人玩儿你的鸟!”
顺子当时就给并肩王跪了!
小石头直接抱着肚子就蹲了下去,随后就响起了震天的爆笑声:“哈哈哈……!”
正和帝:“……!”
文武百官:“……!”
也不知道谁先笑的,哄堂大笑的声音差一点儿将金銮殿的房顶给掀了去……
时光飞逝,春天已逝夏季到来,正和帝大手一挥,一起去避暑行宫,消夏避暑。
最主要的是,并肩王石磊苦夏,还没等进入到三伏天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打包东西了,正和帝一看这样,干脆大家一起去避暑行宫那里过夏天吧。
因为地方够大,正和帝让皇后带着皇子公主们也一起去,也让人去接了定军侯府的老小们,省的小石头惦记家里人,玩儿的也不安心。
一大堆人一起去了避暑行宫,但凡有政务,也都送去避暑行宫请正和帝处置。
“哎呀呀!还是这个地方舒服!”小石头穿着最薄的衣衫,仰头躺在玉丝编织的凉席上,摇头晃脑的好一通哼哼唧唧。
避暑行宫里,最凉爽的宫殿就是他的地盘,皇后娘娘以身体薄弱不堪受凉为由,去了避暑行宫最里面的宫殿,顺便也将张石氏和大妞妞接到了那边去,不跟正和帝住一起。
“这个地方乘凉不错,你每年都能来这里避暑,省的总是苦夏。”正和帝见小石头舒服了,他就心情好了。
这二年,将养的小石头终于圆润了一些,脸色也有了血色,胖乎了的娃娃脸,看起来更是幼齿了许多。
别人都是越长越老,只有小石头,得天独厚,他是越长越小了!
“嗯嗯!”小石头忙不迭的点头,还拿着毛乎乎的小脑袋去蹭了蹭正和帝,以示亲近的意思。
皇太子已经接触一些政务,正和帝见一些不是很着急的政务都先让他处理,然后才会让正和帝过目,若是合适的话,正和帝就会采纳皇太子的处理方式,如不合适,便会重新跟皇太子讨论一番,指点出不足之处。
渐渐的,皇太子也在成长之中。
在避暑行宫待着的小石头,与正和帝可谓是形影不离,因为没有在皇城里那么多忌讳,倒是让正和帝喜欢上了避暑行宫的日子。
只是几日之后,正是七月流火的时候,西北来了急报:西夷所在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旱灾,虽然旱灾是在西北国门之外,遭殃的是西夷那些部落,可他们遭了灾蒙了难,等没东西可吃的时候,肯定会朝近邻他们的人下手,谓之:打草谷。
这也是战事频发的一个理由,不是这些人不怕死,也不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觊觎中原沃土之心,而是他们将中原当成了粮仓,当成了钱袋子,当成了备用的救命之地。
经过几百年的交手,哪怕中原改朝换代,也无法磨灭彼此之间的各种剑拔弩张。
同时,西北那边的西夷部族,也是中原战马最大的供货商,谁让人家那边的人擅长养马呢。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打了之后再和好,和好的时候就贸易,等打起来了,贸易就得暂停,就这么打打停停的过了许多年。
西夷之人最厉害的便是骑兵,他们的骑兵都是纠集起来的各个部落的族人,这些人从出手开始就在马背上讨生活,从生到死,马背就跟床一样,占据了他们人生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
中原腹地善骑射的不是没有能人,可是在规模上无法与西夷那边相提并论,所以只能依靠高厚的城墙来抵御对方的骑兵冲锋,却无法避免西夷的游骑兵劫掠边塞村镇。
虽然才到盛夏,可镇西大将军不敢有所放松,在察觉到那边大旱之后,立刻就开始加固城墙,安排兵备,通知城外的村镇,在秋收之后立刻迁移进城关内以避兵难,更是立刻就派人向军机处的几位老大人们通风报信,秋收之后,比有一场大仗。
“几位老元帅们怎么看?”正和帝头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以前虽然也有摩擦,但是他一对军机处,对军伍上的事情并不在行,与老元帅老将军们的沟通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没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所以对战事,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发言权;而是对外大战,对正和帝这位三十多岁的皇帝来说,却也是头一次遇到,能被军机处的人说成“大战”的,那必须是一场硬仗啊!
“前几年朝廷也没少巩固边防,城墙也是修缮不断,人手也不缺,应该可以守得住。”有着一生征战经验的宋老元帅头一个开口:“不过,若是西夷那边天灾太大的话,他们没了活路恐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