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婿不成?若是如此,我这岳母脸上可是光彩的很呐。”
此话惹得黛玉脸生红晕,害羞不已。甄逸闻言心中高兴,很是敬了王妃几杯。此举乐的王妃直夸甄逸机灵,是她心目中的好女婿。
众人皆知王妃向来口无遮然,对她出格的话语从不计较。所以任她与甄逸互相吹捧,权当看笑话了。
这热热闹闹的酒席直到亥时才结束,因明儿就是“传胪大典”,自是轻慢不得。是以在送走王爷一家后,甄家所有人都洗漱完毕,早早安置了。
黛玉因担心结果便没回府,在甄逸的相送下,到甄家为自己准备的闺房中歇下了。
次日清晨,士隐父子皆着装整齐,去赴“传胪大典”了。而凝烟等人则坐在家中等人前来报喜。
此时,太和殿丹墀下,朝廷大臣及新科进士肃立两旁。待皇上御驾到此,举行完各项礼仪后,便是宣布殿试名次的时候了。这时,所有士子的心都提了起来,忐忑不安的竖耳倾听。
随着鸿胪寺司官的唱名,一个个荣升为进士的士子皆跪倒谢恩。因名单是从三甲同进士开始念起,所以尚未念到名字的举子,心情是越来越放松,脸色也是越来越好看。
终于除了前三甲之外,所有名单念完。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剩下的三人身上。
而这三人就是甄文、甄逸、崔英!
看到这番情景,朝臣们又把目光转向了士隐。那目光中的羡慕、喜悦、纠结、嫉妒充分显示了他们此时最真实的感受。
忠顺王爷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他狠戾的盯着士隐父子不放,心中恨不能让他们立即消失才好!
这时,唱名响起:“第三名探花,甄逸!”“第二名榜眼,甄文!”“第一名状元,崔英!”……
接到报喜之人送来的喜帖,甄家上下欢呼雀跃,喜不自胜。那府门外鞭炮齐鸣,好不热闹!得了消息前来瞧热闹的百姓,黑压压的将甄府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皆想沾点甄家的福气与喜气。
凝烟早就命人准备了一筐铜钱,散于前来贺喜的百姓。那百姓们见甄家出手大方,自是捡那吉祥话说个不停。
凝烟此时也忙碌起来,吩咐府中上下做好各种准备,免得亲朋好友、朝中同僚来贺喜之时,失了礼数。
黛玉心中高兴,脸上自是遮不住喜意。紫苏在旁打趣道:“小姐今儿的气色着实不错,想必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吧!听说姑爷还要身着红袍参加什么”琼林宴”,倒真想看看姑爷是怎样大放异彩的!”
听了这话,黛玉害羞之余,也不禁在脑海里开始描画着,甄逸身穿红袍意气风发的俊美摸样。
沉思中,忽想到一事,让黛玉失笑出声。雪雁等人不明所以,黛玉含笑解释道:“我不过是感叹这世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罢了,两位哥哥倒真是继承了甄伯伯与爹爹的衣钵,那科举名次再无半分差的,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使然。”
其实黛玉无意中的遐想却是命中事实的真相!这巧合确实是天意使然,不过这“天”却是那皇上水玄斌!
原来,皇上自太子和皇后处多次听闻甄家兄弟的才名,所以才明令二人参加此次科举,自然他们每场的表现皆在他的密切关注之下。
当乡试的成绩出来之后,皇上发现二人确实名不虚传。原本的名次本是甄文第一,崔英其次,甄逸居三。但皇上考虑再三,最终将甄文和崔英的名次做了互换。
皇上此举也是考虑到甄文毕竟年幼,少年得志虽好,却难免会招来些无谓的算计。点崔英为首吸引住他人的目光,也好为甄文减少一些压力。再说皇上也是怕甄文会骄傲自满,才让实力相当的崔英压他一压,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好有利于其今后的仕途顺遂。
随后的会试、殿试,甄文依然略胜崔英一筹,不过皆被皇上将名次互换了。其实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皇上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恶趣味。
他知道林如海之女已与甄逸有了婚约,便想着来一出:“父子皆榜眼,翁婿同探花”的传世佳话,不得不说皇上偶尔也有抽风的时刻。
就这样,在皇上的设计下,这段佳话还真就在整个云朝传播开来了,直至很久以后,还有人对此津津乐道……
继甄家兄弟喜登科后,封子寒也以三场极佳的综合表现,被皇上钦点为武状元。这样一来,甄家算是在云朝彻底扬名了!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有那一起子小人是万不能见人好的。如今见甄家风头强劲,自是眼红不已。背地里不知嚼了多少舌根子,说甄家之所以如此风光,凭的不是才学而是裙带关系。有那不明真相之人,被他们撺掇的对甄家质疑起来,一时间谣言四起。
这世上奸佞小人不少,但正义之士则更多。今见有人无事生非的污蔑甄家,自是仗义不平起来,其中尤以士子们为最。
要知道士隐清名才学满天下,是所有士子们在心中敬佩的榜样。哪能容忍小人来损害他的声望 ?再说甄家兄弟的考卷他们也曾拜读过,皆是丹青妙笔、字字珠玉。其中甄文的文章更是让他们惊才绝艳拍案叫绝,如此才华没点为状元已是受了委屈,而今竟还有人对其质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以他们针对那起子小人的言语,一一反驳了回去。文人骂仗不容小觑,那一句句辩驳之言,引经据典有凭有据,让人无可辩驳!甚至其中的一些粗话也是不带脏字极其深奥,让那些小人摸不着头脑,直到找人询问之时,才知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外面如此热闹,可甄家对此却是一笑置之,不予置评。如今兄弟俩皆被授予六品,在翰林院任职。士隐正忙着指点儿子如何办差,如何与同僚相处,哪有时间去管这些无聊之事。
至于凝烟则更是淡定,她在现代之时曾听过一句话,并对其深以为然。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中自是少不了是是非非。所以为了这些子虚乌有的罪名而生气恼火,得不偿失,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甄珠、黛玉几人倒是对此很是生了一回子气,但在想通之后,也就随它去了。毕竟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随着时间的流逝自会证明一切! .
☆、五十九 争锋相对太后宴 居心叵测凤藻宫
. 洪庆十七年,就这么跌宕起伏的匆匆度过了。值得一提的是,贾家的琏二奶奶王熙凤,终于梦想成真产下一子,取名贾桂。熙凤有了终身依靠,自是一颗心扑在儿子身上,再不管贾琏如何折腾了。她与邢夫人一起,为子女的将来而努力谋划着。
十八年的春天悄然而至,因五月二十四日就是甄珠十六岁的生辰,甄家和王府早就商议过了,待甄珠生辰过后,便寻一良辰吉日为两个孩子完婚。
为此,王妃早就进宫向太后禀报过了。太后和皇上听了自是高兴,言说两人的婚事由宫中一力操办。因四月十六就是太后六十五岁的寿辰。皇上想着要好生为太后庆祝一下,便准备在寿宴之上宣布此事,也好喜上加喜,让所有人分享一下皇室的喜悦之情。
转瞬间,太后寿宴来临。此时皇宫内早被装饰一新,那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皆是面带笑意,喜气洋洋。
因寿宴是在申时举行,是以自午后开始,便有那朝廷命官携带全家,络绎不绝的奔向皇宫。凝烟也带着甄珠与北静王妃一起早早进了宫,在太后殿中商议着婚礼筹备的情况。
太后素来疼爱水溶这个孙儿,又极其喜爱甄珠这个孙媳,所以很是大方的赏赐给二人不少好东西。皇后从旁看见故作嫉妒的说道:“可见母后是疼孙儿孙媳,那好东西一连串的赏了出去,那眉都不带皱一下的。可平日里赏给皇媳丁点物事,便心疼个好些天。可见母后是不待见皇媳,真是让人伤心难过!”
“看看,这平日里端庄大度的皇后,竟与那小辈争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罢罢罢!冯嬷嬷快去找两件好东西给皇后,免得她嫉妒起来去抢太子妃的东西,那可就闹了大笑话了!”太后被皇后的话,逗得大笑不已,吩咐冯嬷嬷赶紧去翻箱子。
太子妃是个温柔贤惠之人,见太后打趣婆婆,便含笑说道:“太后自是不知,母后从您这里踅摸的好东西可都便宜了孙媳呢,孙媳见了爱的不行。所以呀,孙媳就想着和母后轮番孝敬太后,也好把太后的好东西都搜刮干净才好。如今有了溶弟妹,那咱们的力量就更足了,太后可要把那好东西藏好了,免得被我们惦记着,踅摸了去。“
“瞧瞧这张小嘴,真是能说会道。不过人家算计都是偷偷摸摸的,哪像你竟直白的说了出来。想必是怕你婆婆坑了哀家,你才有意提醒的吧?真是好孩子,不枉哀家疼你一场。”太后笑着说道。
一行人陪太后说笑了好一阵后,那吉时便到了。司礼太监前来恭请太后凤驾到仁寿殿接受皇上及宗室朝臣的朝贺。
太后在皇后及王妃的服侍下,略整理了一下仪容,便坐上凤辇前去仁寿殿了。待那边的仪式完成后,留皇上与朝臣们开宴庆贺,太后凤驾又转回寿安宫接受那些命妇的朝贺。
此时寿安宫内,酒宴早就备好。那些后宫嫔妃及公主、宗室亲眷,朝廷命妇及闺阁千金早已按照自己的品阶分列左右两旁,恭迎太后的驾临。
太后在太子妃及甄珠的搀扶下,穿过人群来到宝座上坐稳后,两人才退到自己的位置。稍后在皇后的带领下,殿中诸人皆跪倒在地恭贺太后寿辰。
太后含笑让她们免礼平身后,那司礼太监便宣布酒宴开始。殿中之人初始还有几分拘谨,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便逐渐的放开来,与周边的人攀谈起来。
此时殿中的气氛何其热烈,但有一人却与这热闹的场面格格不入,心中憋屈的厉害。此人就是去岁因科举案而被贬为嫔的德妃,不过如今却要称呼她为德嫔了。
自贬为嫔后,德嫔的日子便不如先前那么逍遥自在了。虽然皇后对她并不苛刻一如从前,却架不住那些被自己欺压过的其他妃嫔来找麻烦。而这当中最难缠的当属深得圣宠的贾元春。
那贾元春每日穷极无聊的来奚落一番自是不说,还暗中指使着其它妃嫔给她设陷阱下绊子,让她被太后与皇上连番的斥责。
德嫔有时在想,如若不是自己膝下有廉郡王这个儿子,让贾元春有所顾忌的话,怕是她灭了自己的心都有。在娘家势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自己万不敢触其锋芒,只能暂且忍耐一时了。
德嫔如此隐忍倒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找麻烦不代表麻烦不会找上门来。她在此低眉敛目装低调,却是惹恼了在座中的一人,定要弄出些事来不可。
此人就是静安侯的夫人怀淑公主,这怀淑公主本是先帝柳皇后之女,在其兄长前太子去世后,曾力推兄长之子如今的忠顺王爷为太子。只是最终却不能如她所愿,被当今皇上继承了皇位。
为此她心中十分不满,便又与侄儿忠顺王一起,辅佐小姑德妃之子廉郡王与太子水清抗衡。本来好不容易谋划的大好局面,竟被一个横空出世的贾府搅了局,落得现在被动挨打的份上。这怎不让她对贾府恨之入骨呢?
今儿这寿宴上,见到贾元春趾高气扬的摸样,再看看小姑那憋屈的表情,这天差地别的境遇让她的怒火成倍的上升。她盘算着定要寻一个时机让贾元春及贾府落落面子不可!
她打眼望去,见贾元春正陪着笑脸奉承着太后与皇后,还不时地与北静王妃和甄夫人套近乎扯关系,便冷笑了一声转头看向贾府的席面。
只见有不少朝廷命妇正簇拥在贾母身边,那谄媚的热乎劲让人看了都觉得慎得慌。她的目光逡巡之际,落到了贾母身后的几个姑娘身上。其中的两个倒是从容淡定不被外物所扰,规规矩矩的应答着别人的问话。而另一个神采飞扬的姑娘就不同了,打扮的华美不说,那举止更是落落大方,巧笑嫣然的与命妇、小姐们攀谈着,着实吸引了不少目光。
怀淑公主仔细观察了一下,发觉她的野心不小,那双漂亮的眼睛里满是对权势富贵的渴望。顺着她嫉妒的目光望去,却发现她紧盯的竟是正与太后等人叙话的甄珠。
怀淑公主略思索了一下明白过来,顿时露出了一个鄙视的笑容。一个小官员家的千金竟然妄想着与一品大员家的千金比肩,真是自不量力,痴心妄想!不过……或许可以拿她做些文章,让那贾府出出丑,顺便膈应一下甄家和北静王府,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打定主意的她开口笑道:“到底是太后的福气大,这儿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