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忽略掉老九那不可置信的失望目光,我柔声道:“请九阿哥先听奴婢讲个故事吧。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他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张床上,但却背靠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一说,店老板乐了:‘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跟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该翻身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有理,便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些好笑又有点懵,怎么听着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呢?]
康熙与九阿哥因对“商道”的看法南辕北辙而针尖对麦芒,阿九挨打却不服软,而女主的聪明便在于如耍太极般走‘曲线’,这个故事很通俗,却能吊起大家的好奇,为后面浓墨重彩的‘欲扬先抑’做了奠基。
3. [ 我继续道:“可见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目光看便有不同的结论。孔子弟子中有‘七十二贤’,其中子贡端木赐便是出了名的大商人,奴婢倒想问问了,九阿哥对此人怎么看?”
“端木赐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究诚信经商,是一代儒商。他为历代商人留下了‘诚信为本’的端木遗风。”
我继续问:“春秋末年的范蠡,史称‘陶朱公’,十九年中他三次财聚巨万,又两次尽数分散给穷人和远房弟兄。对此人你又怎么看?”
“陶朱公富而行其德,讲究三分生意,七分仁义,是一代德商。”
我又问:“战国时的白圭,世称‘治生祖’,他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而富可敌国,对此人呢?”
“白圭曾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故,白圭是一代智商。”
三问三答下来,我发现康熙的脸色变的阴晴不定,糟糕,快被识破了!必须最后一问定乾坤才好,不禁深吸一口气,方问道:“按九阿哥所言,商人中有儒商、德商和智商,另据奴婢所知,靠池盐起家的猗顿,凭畜牧业致富的乌氏倮,坐拥朱砂矿而扬名的巴寡妇清,和从海上贸易而牟利的沈万三,都是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的商人,而九阿哥口口声声说的‘皇商’,却是闻所未闻,不知究竟什么才叫做‘皇商’呢?”]
子贡端木赐,陶朱公范蠡,治生祖白圭,猗顿,乌氏倮,巴寡妇清,沈万三…..这些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商人,在作者简练的笔下跃然纸上,令人心潮起伏,不禁为我国的历史还有那些在五千年长河中留下痕迹的杰出前辈感到骄傲。
而女主与阿九这三问三答,何其自然,何其精彩,难怪后来阿九将女主视为灵魂知己,敬之爱之。
4. [ “天下商人,按类分有盐商、丝绸商、木材商等;按地域分有晋商、徽商、浙商等,而‘皇商’,就是天下商人的领袖!”九阿哥双目放光:“要成为一代杰出皇商,必须完成三件大事。第一,疏通、整理和完善天下的商道,因地制宜的建立不同的商品集散地,如将‘药材之乡’祁州设定成‘药都’,将福建漳州龙海打造成‘花都’等,这样以星罗棋布的集散地为网点,以纵横交错的商道为网线,形成一张兼容全国的商网,从而行之有效的做到引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需;其二,恩威并重,锻造良好的商业秩序。一方面维护商界的正当利益,为之提供实惠和便利,倡导‘生财有正道,以义为利,诚信为本’的经商风气,另一方面利用国家职能和各地商会管理、监督以及制裁尔虞我诈、投机倒把等奸商行径。其三,发展海外贸易,取邦外之利以富邦内之民。发源于西北的‘丝绸之路’、西南的‘茶马古道’,还有东南的‘香瓷海路’(亦称海上丝绸之路)便充当这样的职能,它们不仅将我中原与边远地区融汇贯通,还延伸至境外,源源不断的输出丝绸、茶叶、瓷器,输入外邦的香料、工艺品等。但,丝绸、茶叶和瓷器不应成为亘古不变的输出主题,我大清国有灿烂悠久的文化、博大精深的医药、源远流长的饮食和出类拔萃的各类人才,应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有所创新和突破才合情合理,最终‘用洋人的骨头熬洋人的油’,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洋洋洒洒一席话,真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不禁眼圈一红,这样一位踌躇满志的热血男儿,最终却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真是千古一笑,同是梦中人!
我对着康熙端正的叩了三个头道:“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天家子孙真不愧为人中龙凤,奴婢折服,请皇上治罪,奴婢不自量力,不仅未能说服九阿哥,反倒被九阿哥说服,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
曾经,对康熙的第九个儿子颇有偏见,入不得眼,认为其只是一个衔着金钥匙出生的无良纨绔、利欲熏心的无知皇子,直到看到作者写的《凤舞大清》,才发现是“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正因为无论是历史上的成王还是败寇,都如此的可圈可点,作者笔下的‘九子夺嫡’才如此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也正因为作者将人物的情感发展融入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历史事件、冲突纠葛中,才显得那么浑然天成,弥足珍贵。
我个人认为,第28章是《凤舞大清》前半部分最经典的章节之一,也是吸引我最终一直将此书追完的主要动力之一。
转载书友长评:劝君且吸杯中月<下>[凤舞大清典故篇]
转载自:txt论坛作者:冰河
1.“女儿红”的典故[摘自第三十章暴雨惊雷亦如磐]
江南人家一旦有女儿出世,便会埋下一坛好酒名曰‘女儿红’,待到女儿出嫁时,再取出同饮,所以有首歌是这样的:在人生的第一个秋,爹娘为我埋下一个梦,女儿红需要酿上多久,才能迎来那幸福的时候。可是,倘若那家的女儿早谢在未嫁时,此酒便唤做花雕(凋)。所以,生之始与酒同埋,生之欢与酒同启,生之苦与酒同靡,生之殁与酒同去,女人和酒,有着天然的神识感应与情感共鸣
2.“獒”的典故[摘自第三十一章风入寒松声自古]
那藏獒是老四亲手养大的,因为獒乃狗中之王,我对那獒是又害怕又好奇……〈中省略〉……它吻短鼻宽,舌大唇厚,体形可以和一头牛犊媲美,头颅庞大,黑亮茂密的鬃毛长而蓬松,象极了一头刚刚成年的雄师,双目如炬,煞气十足。
不禁想起俗话说的‘九犬成一獒一獒抵三狼’,便忍不住问道:“奴婢曾听说养獒的法子。血统优良的母獒一窝产下九条小犬,把九犬关入地窖里不给吃喝,让它们自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唯一一只就是獒。四爷是这样养的吗?”
“你只说对了前半部分,9只小犬中存活的那只此时只能称做‘獒犬’,然后需在院落里挖一大坑,将小獒犬放入其中,每日用鲜狼肉吊在其勉强够到的地方,久之,小獒犬善跃,6个月后,改用活狼吊喂,再月余,改用活狼投喂,獒在坑内与狼战毕才能食之……这样,一年过后,獒犬自坑内放出,吼声如狮,体壮似牛,双眼如电,杀气腾腾,只听从自己主人的吩咐,对陌生人有近乎本能的强烈敌意,这时的它,才叫做獒。”
本朝掀起血雨腥风的九子夺嫡猛然间涌入了大脑,忍不住怒道:“这太残忍了!太痛苦了,它愿意吗?它内心一定想做犬不想做獒!”
老四冷道:“这是它的命,不成獒便成仁!所以獒足以与猛兽抗衡,是惟一能使恶狼胆寒的犬类。一只獒足以杀死一头金钱豹,三只獒能把壮年的人熊活活撕扯成碎片!獒形如狮、体似虎、威猛高贵、铮铮傲骨、一生只忠诚自己的主人。所以海中龙王,鸟类鹰王,犬中獒王,千金易得,一獒难求。”
……〈中省略〉……
獒乃犬中之王,千金易得,一獒难求!我终于懂了,就在真正失去它的时候……暮春三月,九犬临世;天寒地冻,一獒独存;人心怜犬,獒心独怆;天命难测,世情如霜!
滑落的泪水,淌出了真切的哀伤,却碾不碎这天地间冥冥中早已注定的沧桑!
3.‘鲁女忧葵’的典故〈摘自32章:水归沧海意皆深〉:
“那四爷可知‘鲁女忧葵’的故事?鲁国漆室地方有个女子,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出嫁。一次她倚着柱子长叹,邻女便笑话她想嫁人了,但她却回答:我担心的是鲁君年老而太子尚幼,邻女说,这不是你该忧心的事,她答,昔日有晋国的客人借住于我家,把马系在菜园里,但马儿却挣脱了在园子里撒野,踏坏了我家的葵菜,害得我们一年都没有葵菜可吃,如今鲁穆公垂垂老矣,而太子却年幼寡识,倘若鲁国因此引发了祸患,君臣父子皆被其累,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后三年,鲁果乱……女子也是国家的子民,为什么就不能关心国家的事情呢?戴梓之才,世所难寻,国家不珍之惜之,反倒践之囚之,实在是令人扼腕长叹。”
4.慈禧‘香发散’的典故〈摘自45章:当游鱼撞上飞鸟〉
明的,首推‘香发散’了!这香发散可是有来头的,话说慈禧爱发如命,伺候的太监为她梳头时,都会暗地里把掉下的头发迅速藏入衣袖中,结果有一回,李莲英动作慢了点就被瞅见了,慈禧盛怒之下,狠狠的打了他一顿板子,李莲英就琢磨了,怎么着也得找个养发护发防脱发的法宝呀,否则自个儿的屁股哪经的住啊?于是乎,在太监总管李莲英的督促下,御医李德裕会同诸太医,集思广益,搜索枯肠,多番试验,最后,能去腻止痒、洁发生香、乌须健发的“香发散”便横空出世了,其特点是:发有油腻,不用水洗,将药粉掺匀于发上,后用密梳一篦即净。
这则宫廷美发干洗方便被收录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里面,被我这位爱美的中医学院高才生牢牢的记在了脑子里。
5.‘腰财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摘自47章:一笛清风寻鹤梦〉
……有几人聚集在一起谈理想。有人就说了,扬州城的姑娘柔情似水,能去扬州当刺史就好了;又有人说了,有钱人多风光呀,我就想发笔财;还有人说,功名利禄皆身外之物,我要学道成仙,骑鹤上天;最后一人想兼而有之,便道:只愿‘腰财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6.“琼浆玉液”的典故〈摘自48章:野茫茫十面埋伏〉
接着,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不胫而走……什么?有灾民铤而走险,盗墓取财,竟无意中挖出了两坛‘琼浆玉液’!这么两坛盖世奇珍,已被漕帮的魏老爷子捷足先登了……等等,什么是‘琼浆玉液’?
……哎哟,这个可就说来话长了,酒体的品质因不断吸取天地之精华而伴随有四个阶段的重大变化:下品称“如来香液”,相当于普通贮藏法100-300年的贮藏期,为带极淡的茉莉花香味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有舒郁理气,培元固本之功;中品称“沉香液”,相当于普通贮藏法300-500